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J.L.Freedman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他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我们做出反应,以及我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这一定义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占主流地位。
但是随着行为主义的衰落以及认知革命的延伸,人们对社会心理学到底是什么的观点也发生着变化。与Freedman的观点不同,D.Myers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正是由于这一点,在Myers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可以看到在其他书中看不到的一些内容,比如社会信念等,他的书中也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他从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角度对社会心理学的重新界定,使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更为广泛,他的《社会心理学》已经出到了第8版,成为北美地区最受推崇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
国内学者也有人对社会心理学做了定义,比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就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但他的定义明显是以个体为主,尽管也提到了若干个体,但若干个体并不等于集体。实际上吴江霖的观点与他对心理学框架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心理学的基础有两个: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前者揭示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而后者则探讨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两者强调的重点都是个体。除此之外,沙莲香、乐国安、周晓红、金盛华、佐斌和沈德灿等都对社会心理学予以过定义,其中沈德灿教授在对所有的这些概念做了分析整合之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我们认为最全面的。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与常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一样,社会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识说明,但是常识未必就是正确的。如S.Milgram关于服从的研究就是常识与实际不符的典型代表。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者问被试在实验情境下是否会有服从行为出现。被试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实验的结果却与被试的预期相反。因此很有必要去区分常识中的哪些东西是正确的,哪些东西是不正确的。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与常识不同,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由意识与理性指引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引发行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如性行为、侵犯动机等),人并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H.Simon关于有限理性原则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点。在有关决策的研究中,Simon发现人们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理性原则。更为有趣的是,情绪在很多时候会左右我们的行为,使我们人类的行为展现出非理性的一面。现在的心理学家开始用社会信念(socialbelief)来解释非理性特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认为人们一旦对某些事件形成了某种信念,要想改变就很困难,这也是人们之所以固执己见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还表现在意识形态(ideology)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上。尽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似乎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问题的特殊性,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正如在2000年10月出版的《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许多人对Kendler的一篇题为“价值在心理学中的角色”(The Role of Value in the World of Psychology)一文的批评那样,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忽视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可能的。Kendler在这篇文章当中反对把心理学价值化,认为由于价值观的偏差和自利性,使得它对心理学研究本身和社会生活都造成了危害。社会心理学研究从来就离不开价值观,不论是在选题、干预社会行为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所具有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社会心理学研究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几乎涵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问题。
1.个体过程
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B.Weiner的成就归因、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D.C.McClelland以及D.Winter等人对胜任特征的研究,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类课题中。
●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C.I.Hovland和D.O.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归因问题:此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文化中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这是60年代到80年代人们关心的问题,现在人们把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消费以及决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人们也用它的原理来处理大众传播问题。
●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R.F.Baumeister、A.H.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领域,它向人们展示了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
●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刺激,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其影响。
2.人际过程
这个领域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
●侵犯和助人行为:侵犯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人际吸引与爱情: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众和服从:Sherif、Asch以及Milgram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看起来是对人的一种讽刺,但是G.C.Homans和J.W.Thibaut等人确实证明了交换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与此相反,人们对社会影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Latané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非言语的交流: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常常用非言语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语言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
●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从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心理学家去关注。
3.群体过程
群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群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个方面的研究包括: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课题,到90年代末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H.C.Tris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R.E.Nisbett和彭凯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人口爆炸,人们对资源的过分消耗所引发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从40年代心理学家就研究这些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健康心理学:这是自80年代以来比较受到重视的课题。社会支持、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课题内,这一类问题将在21世纪受到更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