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在国民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业经济发展良好。
(一)农业经济加快发展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加快
2012年,在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的大环境下,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略有加快。初步预计,2012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4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以下简称可比增长)5.0%,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
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林业产值增速有所回落,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速有所提高。2012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6915亿元,增长4.3%,增速低于上年1.3个百分点;林业产值3449亿元,增长6.9%,回落0.7个百分点;牧业产值27234亿元,可比增长5.5%,增速提高3.8个百分点;渔业产值8696亿元,可比增长4.7%,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70亿元,增长7.3%,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
影响农业产值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粮食、棉花生产增速回落,而林业产值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木材产量减少。2012年,全国木材产量8088万立方米,下降0.7%。牧业、渔业增速加快主要得益于牧业生产和渔业生产发展加快。201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增长5.4%,增速加快5个百分点;初步预计,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6万吨,增长5.4%,增速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均有所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2012年,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分别为52.4%、3.9%、9.7%和3.6%,分别比上年提高0.8、0.02、0.41和0.0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30.4%,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造成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下降。根据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2012年生猪价格下降4.1%。
三是从四大地区看,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继续上升,东部和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西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虽增速回落,但仍高于东部和中部。初步预计,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31591亿元、23760亿元、23598亿元及105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4.0%、4.9%、6.0%和5.7%,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北地区次之。东部、中部、西部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4、0.8及1.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201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5.3%、26.6%、26.4%和11.8%;与上年相比,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提高0.4和0.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6和0.3个百分点。
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略有提高
初步预计,201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377亿元,可比增长4.5%,增速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有16个省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海南省,达24.9%,仅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比重最低的是上海,仅为0.6%。
(二)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增速比上年低1.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2009年和2010年的增速。2012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见图3-1)。
图3-1 2001年以来粮食生产情况
1.2012年粮食增产的四大特点
(1)季季增产。2012年夏粮、早稻、秋粮普遍增产,其中,夏粮、秋粮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且秋粮增产量和增长速度均居三季之首。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连续两年增产,并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全国早稻总产量3329万吨,增产54万吨,增长1.6%。全国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产1426万吨,增长3.5%,连续第三年增产,并创秋粮产量历史新高;秋粮增产量占全年增产总量的77.7%,成为拉动全年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2)主要粮食品种普遍增产。2012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均呈增产态势。其中,玉米产量增加最多,增速最快,首次成为第一大粮食品种。2012年,稻谷产量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增长1.6%;小麦产量12058万吨,增产318万吨,增长2.7%;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增长8.0%(见图3-2)。2012年,玉米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5.3%,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稻谷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35.2%下降到2012年的34.7%;2012年小麦比重为20.5%,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图3-2 2011—2012年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情况
(3)粮食主产区增产成为全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虽然2012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增长速度低于非主产区2个百分点,但由于粮食主产区增产量高于非主产区,且主产区粮食产量比重较大,粮食主产区依然成为带动全年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2012年,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合计为44610万吨,比2011年增产1188万吨,增长2.7%,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64.7%。主产区以外的18个省(市、区)粮食产量合计为14347万吨,增产648万吨,增长4.7%(见表3-1)。
表3-1 2012年分产区粮食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4)西部地区粮食产量增长加快,对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西部地区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4.9%,增速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粮食产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得西部地区成为对2012年全国粮食增长贡献最大的地区,贡献率为39.1%。2012年,东北地区增长3.7%,增速低于上年8.3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分别为1.7%和2.8%,分别低于上年1.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见表3-2)。东北、东部、中部地区对全国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7%、12.9%和26.3%。
表3-2 2012年四大地区粮食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2.2012年粮食增产的因素分析
2012年粮食增产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同时增加的共同作用,单产提高贡献更大。
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26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94公顷,增长0.6%,面积增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19.5%;全国粮食平均单产5299公斤/公顷,增加133公斤/公顷,增长2.6%,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80.5%。
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粮食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从政策支持方面看,2012年,中央和地方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开年之初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倾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01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用于“三农”的投入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增长17.9%。同时,在2011年的下半年就公布并提高了次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并在2012年的年初公布了再次提高后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持续增加,无疑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使其种粮积极性稳步提高。
从三种主要粮食品种收益情况看,近年来,除小麦生产净利润有所下降外,稻谷、玉米生产净利润一直呈现不断提高态势。2011年,三种粮食平均净利润为251元/亩,比上年增加24元/亩,提高10.4%。其中,稻谷净利润371元/亩,增加61元/亩,提高19.8%;玉米净利润263元/亩,增加23元/亩,提高9.8%(见表3-3)。粮食生产净利润不断提高,加之粮食直补不断增加,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种植玉米、稻谷的积极性。
表3-3 近年来主要粮食生产净利润(元/亩)
资料来源:《2012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促使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天气条件良好,三是农业灾害偏轻,四是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从科技支撑方面看,2012年,各地围绕稳定粮食增产行动,继续实施多种农业科技新手段,不断加大重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力度以及扩大高产创建示范面积,包括11个冬小麦主产省扩大“一喷三防”面积1300多万公顷,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从上年的13.3%提高到22.8%;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和抗旱“坐水种”、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和西南玉米覆膜面积达3200多千公顷。
从天气条件方面看,2012年,总体是风调雨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全国大部分农区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时间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未发生大范围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北方农区春播期间和夏播后期都出现大范围明显降雨过程,利于秋收作物播种和出苗;夏季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利于玉米、水稻等形成丰产群体;长江流域及以南大部地区春季降水充沛,保障了一季稻、晚稻栽插以及旱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从受灾情况看,2012年的受灾程度总体偏轻。据民政部统计,2012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496万公顷,下降23.1%,其中,绝收183万公顷,下降36.9%。
从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调整看,由于玉米稻谷种植效益较好,农民进一步扩大了相应种植面积。2012年,全国玉米和稻谷等高产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增加2471万亩,共增产100亿斤。2012年,稻谷、玉米单产分别为6743公斤/公顷和5955公斤/公顷,分别高于粮食平均单产27.3%和12.4%。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增加无疑会提高粮食平均单产。加之2012年玉米单产提高幅度较大,即使玉米面积不增加,对粮食单产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2012年,玉米单产比上年提高了3.6%,比粮食平均单产提高幅度高出1个百分点。
(三)棉油糖全面增产
2012年,国家大力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各地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棉油糖全面增产。
1.棉花产量继续增加
初步统计,2012年,棉花总产量为684万吨,比2011年增加25万吨,增长3.8%(见图3-3)。其中,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697千公顷,减少341千公顷,下降6.8%(见图3-4)。棉花单产1456公斤/公顷,增加148公斤/公顷,提高11.3%(见图3-5)。
图3-3 2000年以来棉花产量及增长情况
图3-4 2000年以来棉花播种面积及增长情况
图3-5 2000年以来棉花单产及增长情况
2012年棉花生产的总体特点:一是在上年扭转了连续两年减产的情况下继续增产,但增量和增速均低于上年。2012年棉花增产量比上年少38万吨,增长速度比上年低6.8个百分点。二是新疆、湖南、湖北成为拉动棉花增产的主要动力。初步统计,2012年,三省区棉花产量分别为354万吨、25万吨和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64万吨、2万吨和2万吨,分别增长22.1%、10.4%和3.7%,三省区棉花的增产对全国增产的贡献率达432.0%。
棉花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单产提高,且提高量为上年的近两倍。2012年,棉花单产比上年提高了148公斤/公顷,是上年提高量的1.9倍。2012年的棉花单产提高主要得益于气候适宜、雨量适中,且没有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而且,一些棉花主产区如新疆还扩大了高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种植管理技术,尤其是大力推广机采棉模式种植技术,使棉花单产明显提高。
2012年,在棉花单产提高的同时,棉花播种面积则在上年略有恢复后再次减少。2012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量是2011年增加量的1.8倍。造成棉花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种植费时费工,价格下降,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且国家对棉花的优惠政策远不如粮食。据发改委统计,2011年,棉花价格903元/50公斤,比上年下降27.1%;扣除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净利润只有202元/亩,下降79.2%。
2.油料连续五年增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用油消费不断增加,中央对于促进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也在逐步加强,油料生产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油料总产量为3476万吨,比上年增加169万吨,增长5.1%。油料产量实现连续五年增产,且增速为近三年最高(见图3-6)。
图3-6 2000年以来油料产量及增长情况
2012年油料生产特点:一是产量增速加快,2012年,全国油料产量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主要油料品种花生和油菜籽产量同时增加,且成为拉动油料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2年,花生播种面积4518千公顷,比去年减少63千公顷,下降1.4%,花生产量1669万吨,比2011年增加64万吨,增长4%;油菜籽播种面积7420千公顷,比去年增加73千公顷,增长1%,油菜籽产量1415万吨,比去年增加73万吨,增长5.4%。三是多数油料生产大省均增产。2012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11个油料生产省区油料增产125万吨,占全国油料增产总量的73.9%。其中,11个油料省区中,产量增速最快且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前三位分别是内蒙古、河南和安徽,油料产量分别增长了17.0%、7.0%和6.5%。
2012年油料增产得益于播种面积和单产同时增加,且单产实现连续九年提高。2012年,油料播种面积1397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0千公顷,增长0.9%(见图3-7)。单产2487公斤/公顷,增加101公斤/公顷,提高4.2%,单产提高速度为近六年最快的(见图3-8)。油料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油料价格稳步提高,油料种植效益显著提高,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油料生产的支持力度,刺激了农民种植油料的积极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2010年、2011年,油料价格涨幅都在10%以上。此外,油料品种不断改良,加之气候条件好于常年也是油料单产提高的主要原因。
图3-7 2000年以来油料播种面积及增长情况
图3-8 2000年以来油料单产及增长情况
3.糖料生产加快发展
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糖料生产延续上年的好势头继续增产,全年产量13493万吨,比上年增加976万吨,增长7.8%(见图3-9)。
图3-9 2000年以来糖料产量及增长情况
2012年糖料生产的总体特点:一是糖料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二是糖料产量的增加量和增长速度均高于上年。2012年糖料增产量是上年增产量的1.9倍,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三是糖料生产大省普遍增产。其中,广西糖料产量7832万吨,增加562万吨,增长7.7%;云南糖料产量2049万吨,增加150万吨,增长7.9%;广东糖料产量1462万吨,增加72万吨,增长5.2%。三省区糖料的增加量对全国糖料增产的贡献率达80%。
糖料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糖料价格不断上涨,糖料生产的比较效益提高,糖料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加。根据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2011年全国糖料价格上涨25.5%,2012年糖料价格继续上涨了5.0%。2012年,糖料播种面积2034千公顷,增加87千公顷,增长4.5%(见图3-10)。其中,云南糖料面积增长8.4%,广东、广西糖料面积分别增长3.6%和2.9%。二是天气较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小,亩产提高。2012年,全国糖料单产66318公斤/公顷,增加2058公斤/公顷,增长3.2%。其中,广西糖料单产增长4.0%。
图3-10 2000年以来糖料播种面积
(四)畜牧业生产较快发展
2012年,我国畜牧业生产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根据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384万吨,比上年增加426万吨,增长5.4%。肉类总产量增速为近三年最高。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加282万吨,增长5.6%;牛肉产量662万吨,增加15万吨,增长2.3%;羊肉产量401万吨,增加8万吨,增长2.0%;禽肉产量1823万吨,增加114万吨,增长6.7%。可以看出,在各种肉类生产中,猪肉产量增加最多,禽肉增速最快。猪肉产量增长对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3%。
主要特点:一是各种肉类全面增产;二是肉类总产量增速为近三年最高;三是猪肉产量增加成为肉类增产的主要拉动力量;四是全国31个省区市,除北京、上海猪牛羊禽肉减产外,其他地区全面增产;五是牛奶产量连续三年增长,禽蛋产量增速回落。
生猪生产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效益较好,一些规模养殖户特别是大型养殖公司加快扩张。根据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2011年,生猪价格上涨37.0%。二是大量非农资本涌入生猪养殖业。三是2012年生猪疫情相对较少。四是国家对生猪养殖扶持力度继续加大,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扎实推进。尤其是,针对生猪价格下降趋势,两次启动冻肉收储机制,有效缓解了生猪价格下跌,保护了养殖户利益,稳定了生猪生产。
不同种类肉产量增速不均也带动肉类生产内部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2012年,猪肉、禽肉产量占猪牛羊禽肉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4.9%和22.2%,分别比上年提高0.1和0.3个百分点;牛肉、羊肉所占比重分别为8.1%和4.9%,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201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增产最多的省为山东,增产52万吨;其次为河南,增产35万吨。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是海南,2012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速达11.0%;其次为福建,增长10.1%;山西、湖北、云南也分别增长8.9%、7.9%、7.6%;山东和陕西均增长7.5%。但是,北京、上海猪牛羊禽肉分别下降2.8%和6.6%,为当年全国仅有的两个产量下降的地区。
与肉类生产情况相比,2012年牛奶和禽蛋生产较为平稳。其中,2012年全国牛奶产量3744万吨,比上年增加86万吨,增长2.3%,牛奶产量连续三年持续增长,已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期。禽蛋产量2861万吨,增加50万吨,增长1.8%,增速低于上年1.2个百分点。
(五)主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
1.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平稳运行
在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的情况下,2012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平稳运行。据对全国26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调查,2012年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涨幅比上年回落13.8个百分点,是近三年的最低水平(见表3-4)。
表3-4 2002年以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年=100)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012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呈现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总指数前高后低。2012年一至四季度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9.2、103.0、100.1和100.3(见表3-5)。
表3-5 2012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二是分四业情况看,除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外,其他三业(农业、林业、渔业)价格普遍高于上年。2012年,农业产品、林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4.8%、1.2%和6.2%。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0.3%,其中,生猪价格下降4.1%,生猪价格下降是带动动物饲养及其产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是分业、分季度看,除农业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两头低中间高外,其他三业(林业、饲养动物及其产品、渔业)价格指数虽然个别行业在四度价格指数略有抬头,总体均呈前高后低态势。2012年一至四季度,农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分别上涨2.9%、7.0%、6.2%和3.7%;林业产品价格分别上涨7.3%、0.2%、2.2%和-2.9%;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一季度上涨15.0%,二、三、四季度分别下降1.9%、9.8%和3.7%;渔业产品价格一至四季度分别上涨11.5%、8.4%、3.7%和4.1%。
四是从主要农产品看,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012年,活牛价格上涨幅度最高,达到16.8%;其次为烟叶和海水捕捞产品,分别上涨11.7%和10.9%;蔬菜和茶叶价格上涨幅度紧随其后,分别上涨9.9%和8.8%;而大家关注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幅度仅在2%至7%之间,其中,玉米价格涨幅最高,为6.6%。其次是大豆,涨幅为5.7%,稻谷和小麦涨幅分别为4.1%和2.9%。2012年,粮食价格总体涨幅为4.8%。从价格下降的产品看,胶脂和果实类林产品价格降幅最大,达17.0%;生猪价格下降4.1%;棉花下降1.9%。
2.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稳中略升
2012年,除生猪和仔猪外,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总体呈现稳中略升走势。从各月的走势看,小麦价格和棉花价格逐渐走高;玉米价格在4月首次超过小麦,8月达到高点后不断回落,并于11月再次低于小麦价格;生猪价格在7月达到本年最低点后逐渐回升,整体走势与上年完全相反。从价格绝对水平的历史比较看,在价格上涨产品中,主要农产品价格均达到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在价格下降产品中,活猪价格也在年底基本恢复到年初水平。
根据全国200个农产品主产县集贸市场农产品价格调查,2012年12月,籼稻和粳稻价格分别为2.75元/千克和3.09千克,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4.8%和1.7%;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分别为2.45元/千克、2.36元/千克和6.09元/千克,分别上涨5.9%、4.1%和8.0%;棉花和油菜籽价格分别为8.17元/千克和5.20元/千克,分别上涨1.1%和3.8%;活猪和仔猪价格分别为16.04元/千克和25.18元/千克,分别下降7.1%和8.0%(见表3-6)。
表3-6 2012年各月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元/千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