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读的中华历史文化故事·三国魏晋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曹氏父子的风采

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

曹操的诗,从内容上看,多数和他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他常常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看法,抒发他的政治理想和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从体裁上看,全部是乐府歌辞。史家说他“统兵三十余年……登高必赋。当完成一章作品后,便配以管弦,成为一部美妙的乐章”。这些歌辞,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并不因袭古意,只是继承了它“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出新的思想风貌。

曹操揽政时,“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凭借手中的政治权力,广泛搜罗文士,造成了建安文学新局面。

曹操的长子曹丕、次子曹植,在诗坛上也享有盛名。父子三人,被誉为当时的“文坛三杰”。

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这年冬天,曹丕废献帝自立,史称魏文帝。

曹丕生活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之后,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和内容远远不及他父亲丰富多彩。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其一是描写男女爱情及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较多,情真意切,委婉动人;其二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其中《燕歌行》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

曹操、曹丕都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文学创作在他们的全部活动中不占主要地位,只有曹植在这方面倾注了毕生精力。

曹植,字子建,曹操次子,是建安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诗歌有80余首,辞赋、散文数十篇。从这些作品来看,成就的确在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此前,他以才华出众深得父亲的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因而志得意满;曹丕称帝后,受到曹丕的猜忌,横遭打击与迫害。

曹丕先是借机杀死了曹植的亲信丁仪等人,接着对他实行报复,以“守土”为由,把他和曹彰赶到了封地,派遣心腹监视他的行动。不久,有人诬告曹植纵酒傲世,要挟使臣,曹丕下令将他召回京师问罪。

曹植来到京城,脱了王服,潜入清河长公主家,请她出面为自己说情。长公主正准备去见曹丕,不想曹植的母亲卞太后见儿子久不陛见,以为遭到曹丕的暗害,便在朝堂上大哭大闹。曹丕再三解释。这时,曹植光头赤足,来向曹丕请罪,卞太后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下来。

曹丕并不罢休。他对曹植说:“父王在世的时候,经常夸耀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今天,我倒要当面试试,你若能七步成诗,饶你不死;否则,休怪我不念手足之情!”

曹植听他这样一说,惴惴之心反倒平静下来。他对曹丕说:“请陛下出示诗题。”

曹丕略加思索后说:“你我本是同胞兄弟,就以此为题,但不可直说。”接着便示意侍从监数脚步。

一提到“兄弟”二字,曹植不禁悲愤填膺,边走边吟起来: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羞愧满面,不得不把曹植放回封地。

曹植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但公子生活没有消磨他的壮志。他少年时就立志,上为国家效力,下为黎民分忧。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后,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西亡“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实现“混同宇内,以致太和”,即统一全国的理想。这一时期,表现雄心壮志成了他诗歌的重要内容。

《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丽”,这自然和他的毕生追求和遭遇有关。他热衷功名,虽屡遭挫折,却壮志不衰,转发为激愤之情,因而在他生命的后期,诗歌的内容充满了追求和反抗,富有宏大的气势和力量。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很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脱胎于乐府,但也吸收了汉末文人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因此,建安诗歌到了曹植手里,便打上了明显的文人诗的烙印。《美女篇》是模仿《陌上桑》的作品,词藻华丽,描写细腻,与之相比,又迥异其趣。他还善用比喻,讲究对偶,刻求炼字,注重声色,很多作品已经暗合律诗的平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洛神赋》是曹植后期的作品,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赋中塑造了一个美丽多姿的洛水女神。他先以大量的笔墨,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她的容貌、姿态、举止和装束,接着写了诗人和她之间倾心爱慕、意态缱绻的绵绵之情。由于“人神道殊”,他们不能长相厮守,更不能结为夫妻,最后只有含恨而别。

这个故事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加上曹植细腻的描写和清丽的词采,使作品更加美妙动人,成为千古名篇。他创造的洛神形象,对后世的诗词、戏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安时期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究其原因,除了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外,曹氏父子的大力推动和亲身实践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父子三人虽然都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著名诗人,但若以成就而言,首推曹植。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别敬佩他的才华,曾对人说:“如果天下的才华共有一石,曹子建则独占八斗。”后来,人们就用“才高八斗”或“八斗才华”来形容才华出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