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肖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被索尔蒂的瓦格纳俘虏的日子

我知道,所谓被他的瓦格纳“俘虏”已经是情结所系,当初产生的些许疑虑竟也随斯人已逝的缅怀而荡然无存。

现在,我曾期望看到或听到的瓦格纳歌剧的唱片都摆在我的面前了。我原以为拥有它们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怎奈我的性子太急,为搜寻它们,真的用了“上天入地”的本事。当然,如果我生活在欧美或日本,这就不算什么大事儿。不过在那边一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被我花费近二十年才“大功告成”,其满足感自不一样。

我在今天已经拥有几百种瓦格纳的录音版本时,不能不说说我早年“被索尔蒂的瓦格纳俘虏的日子”,我曾经以为这是走的一段弯路,却在写作此文之时感到恍若隔世般的欣慰与满足。

二十余年前我买的第一套瓦格纳密纹唱片(LP)是乔治·索尔蒂指挥的《飘泊的荷兰人》,诺尔曼·拜利唱的荷兰人和马克·塔尔维拉唱的维兰德船长都很令人满意,尤其是女高音马丁,声线怪异偏执,有男性化的倾向。她在唱森塔的“荷兰船长叙事曲”时全情投入,效果惊心动魄。毫无疑问这套唱片代表了索尔蒂最高的歌剧艺术成就,仅就瓦格纳而言,它从整体上超过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唐豪瑟》,这也是虽然我已购买了这个版本的CD,但LP我至今仍舍不得放弃的原因。

因为有了《飘泊的荷兰人》的经验,我的第一个《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工匠歌手》、《帕西法尔》和《唐豪瑟》竟都非索尔蒂莫属,还差一点把他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一并拿下。如果不是在听索尔蒂版之前先听了让我至今仍感佩不已的卡拉扬版,那么当时价值两千余元的《尼伯龙根的指环》CD我也不会轻易把索尔蒂放过。那么极有可能的状况是,我的第一套瓦格纳全集将是索尔蒂一统天下。如果是这样的开始,就会使一切变得毫无意义和趣味可言。

现在回过头来检讨一下,当时确实是太迷信索尔蒂了,想来想去都是所谓的“录音效果”惹得祸。其实《帕西法尔》我先买的是卡拉扬版,还没有仔细听过,就被朋友手中的索尔蒂版的豪华演唱阵容吸引住了。当然最主要的诱惑还是索尔蒂,据说为这个录音,唱片公司满足了他对歌手的全部要求。我用我的卡拉扬版去和朋友手中的索尔蒂版在我喜欢的段落反复比较,特别是序曲和“神圣星期五”的那段管弦乐。平心而论,最后当然是卡拉扬版略胜一筹,因为在普通的播放器材上,数码录音总要比模拟录音有不小的优势。

正因听着换回来的索尔蒂版,我对索尔蒂开始逐渐产生疑惑。他的《帕西法尔》真的一点都不安静,听起来很累,这不是承载瓦格纳宏大叙事的那种累,而是感官的耳朵和心脏受不了。索尔蒂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所以整部歌剧的演奏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我说的亢奋是指“无终的”管弦乐总是缺少稳定感,我们在聆赏这部神圣的节日舞台祭祀剧的时候“心灵”竟然得不到半点松弛平静的机会,当然我们的注意力也不能因此而集中起来。

由于这部“吵闹的”《帕西法尔》,我开始摆脱索尔蒂的瓦格纳的“控制”。先是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面前抵住了诱惑,即使那是传奇瓦格纳女高音妮尔颂全盛时期的演唱也只能忍痛割爱。但当时舍索尔蒂而取克莱伯,并且还花不菲的价钱,在今天看来仍有一点荒唐。当然,我到底还是太喜欢这部戏了,所以在买下了一连串卡拉扬版、富尔特文格勒版、伯恩斯坦版和伯姆版之后,还是忍不住将索尔蒂版收入囊中,不过这已经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去年,当我下意识地将索尔蒂形同“鸡肋”的新版《纽伦堡的工匠歌手》买到手时,我知道,所谓被他的瓦格纳“俘虏”已经是情结所系,当初产生的些许疑虑竟也随斯人已逝的缅怀而荡然无存。

我现在听得较多的瓦格纳仍然是索尔蒂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那堪称一代瓦格纳英豪的谢幕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