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繁荣阶段(2000年至今)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安乐,这一切给电视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环境保障和创作源泉。随着电视作品文化取向的多元共生,艺术质量的日趋成熟,对外交流的持续深入,我国电视艺术逐步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辉煌时期。

一、文化取向的多元

在我国电视荧屏的众多节目类型中,相对明晰的文化价值走向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主流文化。从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来说,主流文化其实就是由特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处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主流文化是整个电视艺术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一方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进行略具强制性的规范和约定。如《长征》、《延安颂》、《任长霞》等电视连续剧,在注重特定时代背景的宏大叙事的同时,还注重把宣传主题和思想内涵融入具体的故事、情节与细节之中,通过塑造艺术上的“这一个”达到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

2.精英文化。如果说主流文化的宣扬体现的是电视作为社会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那么精英文化的宣扬体现的便是其对社会道德和社会良心的守望。精英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承担着教化大众、导范社会价值的功能,负责向全社会提供高尚的精神文化产品,向民众传递社会理想和理性精神。这类电视艺术作品一般注重伦理道德、理性精神、创造性、个性风格、历史意识,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超越力。在这一点上,CCTV-10的《百家讲坛》栏目和CCTV-2的《对话》栏目比较典型,前者满足了受众“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的知识需求,后者锁定高端受众,探询社会经济的发展良策。

3.大众文化。如果说大众是对当代社会不确定的多数人的概称的话,那么大众文化则可视之为当代社会之多数人所喜欢并生活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式。有关电视艺术所体现出的大众文化,如果从文化层面解析,有通俗化、娱乐化、平民化等几个方面。此种文化样式的电视艺术节目可谓数不胜数,从以戏说剧、偶像剧和家庭剧为代表的电视剧到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从琳琅满目的电视明星访谈到不计其数的电视商业广告,悉属此类。这些节目是直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活性通道。它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很容易直接作用于大众的精神世界,并影响其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

文化内涵是电视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肌理,其对电视艺术的重大作用不言而喻。21世纪以来电视作品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是我国电视艺术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征。在电视荧屏上,以上几类文化并不是彼此割裂、各自为政,而是彼此交融互渗、共生共荣。只有继续保持和推进电视艺术的多元格局,我们的“电视强国”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二、艺术品质的成熟

简单来说,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的标准有三点,即“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如果一件艺术品能够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那么我们就可称之为艺术佳作乃至艺术精品。电视艺术也是如此。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艺术品质的提升也主要体现在上述三方面。

首先,在思想深度上进行了深入的开掘。电视艺术的思想性主要体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倡导和贬恶扬善的主题表达,以丰富的艺术形式提高大众的人文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构建者和守望者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电视艺术作品在主题的拓展、思想的提升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重大奖项的多部电视剧便是典型例证,如《闯关东》所表现出的伟大国族精神和优秀传统道德,《士兵突击》所彰显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性亮点和人格魅力,《亮剑》所显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等,都使观众获得一次次精神洗礼。此外,大量的综艺类节目同样融公益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显示出崇高的精神内核。以2008年为例,面对历史罕见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国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一大批公益性文艺晚会,感人至深的节目内容和悲伤激昂的话语打动了无数的电视观众,为抗震救灾工作凝聚了一条坚实的情感纽带;再如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全球的观众通过电视屏幕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今日中国的自信与浪漫,它向世界传达出的友谊与和谐的价值理念悄然走入了几十亿观众的心灵。这其中,电视艺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在艺术表达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一,类型的多样性。电视艺术发展到21世纪,其种类与样式已经多种多样,而且新品种、新类型仍在不断涌现。除原有的电视剧、纪录片、文艺晚会等几种电视艺术样式之外,21世纪前后又相继出现了以《艺术人生》为代表的文艺访谈节目,以《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类节目,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等。这是电视工作者潜心思索、开拓创新的结果,它们为电视艺术百花园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生机。其二,题材的丰富性。近些年,电视艺术制作手段的改进为电视广泛地反映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使得它可以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诸如历史或现实、国内或国外、自然或社会、战争或和平、革命或建设,人和事,外表和内心,工农兵学商知等,都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得到表现,电视艺术的题材真正实现了多样化。仅以电视剧为例,便有历史剧、戏说剧、农村剧、偶像剧、刑侦剧、谍战剧、战争剧等等,丰富多彩。其三,风格的创新性。风格的创新是电视艺术的生命所在,正是常变常新的艺术风格使得电视作品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不同领域的受众群体。仍以电视剧为例,在美学风格方面,《神探狄仁杰》、《暗算》、《血色迷雾》这样幽晦悬疑风格的电视剧是20世纪的电视荧屏不曾出现的;在地域风格方面,《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清盈盈的水 蓝莹莹的天》等东北轻喜剧风格的农村剧也是电视荧屏上的创新之作。这些电视艺术作品使观众眼前一亮,陶醉其中。

再次,在视觉效果上进行了全新的改进。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数字技术和电脑技术的进步,电视艺术的观赏性大大提高,观众在看电视时常常能感受到视觉冲击。21世纪以来,电视纪录片不再仅仅是实景拍摄,也会大量运用电脑三维技术来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如《故宫》、《大国崛起》等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电视剧的拍摄借鉴了电影大片的画面处理手法,力求场面的逼真和声势的浩大,如《三国》、《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场面的渲染,给人以视觉震撼;综艺晚会更是运用了先进的拍摄手段、豪华的灯光物美、奢华的舞台构造,让观众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大饱眼福。观赏性是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的艺术性征,它的高下对于吸引受众至关重要。

三、国际交流的加强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艺术领域的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电视艺术在这段时期同样加强了与海外的理论沟通和商业往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截至2008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节目播出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向全国及海外媒体机构提供10000多小时的各类影视节目,在海外影视节目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参见《推动中国影视节目走向世界》,载《中国电视》,2009年第1期。其中,《故宫》、《同饮一江水》、《再说长江》、《鸟巢》等纪录片在海外受到关注并引起很大反响;《李小龙传奇》、《士兵突击》、《狼毒花》等一批优秀国产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同时,国外的许多优秀电视节目也涌入我国,尤其是以《大长今》、《看了又看》等为代表的韩剧,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

此外,不少研讨会在加强电视艺术的对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3年12月14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16日在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中德学术研讨会”、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影视节目在海外的影响力”国际论坛等。这些以会议方式进行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提高我国电视艺术质量、做强做大电视产业、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之前提到的上海国际电视节和四川国际电视节在21世纪继续发挥着电视艺术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它们把一些优秀的国外电视节目“请进来”,让我国的电视精品节目“走出去”,使中外电视同行互通有无,彼此学习,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