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心理学的任务与拓扑和向量心理学的基础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的现状
心理学在目前发展状态下,必须被认为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是在一个领域中,心理学才得到相对完善的建立,并取得稳步发展,这就是感知心理学,这个领域的科学性为大家所公认。它的结论几乎完全根据实验证据,甚至当它的理论有矛盾时,人们仍然感到,就有关的方法而言,它建立在相对坚实的基础上。意志心理学、需要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情景就不同了,尽管事实上这些领域总是引起大众的兴趣。近15年,人们尚假设,它们本质上经不起科学方法的检验。已经完成的少量的实验工作,看来太做作和抽象,不足以发现真实的过程。一般认为,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高度复杂的过程的实验研究,本质上是不可能进行的,至少就研究人类来说。因此,欧洲用半文学半哲学的方法来探讨这些问题,美国的趋势则是用测验方法来研究个别差异。
研究深奥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弗洛伊德(Freud)的出色工作。然而,精神分析学家试图完全根据个案研究和治疗工作来建立一般规律,大多数科学家以为,这在方法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一般科学家对于弗洛伊德研究的怀疑,加上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技术困难和概念困难,阻碍了意志和需要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学的若干分支发展到一个使它们的统一日益紧迫的阶段。例如,儿童心理学收集不同年龄水平的关于言语、游戏和其他行为形式的大量事实。动物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超出较为基础的问题,开始研究范围更广的、在许多方面接近“人类”的问题。心理病理学收集了大量事实,它们本应该直接联系于常态心理学的事实。最后,跨越所有这些领域的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紧迫。
在所有这些原始资料中,我们拥有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同时,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对于我们所做的事情甚为不满。美国看来日益怀疑纯统计方法,并以几年前看来不可能的方式来批判不加选择地使用测验。
研究者开始感到,事实的纯粹堆积只能导致一种混乱的、没有结果的情景。事实的简单收集在科学的某些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哲学的、思辨的创立理论的有力反应。但是,对于事件的原因和条件的问题,它不能做出满意的答案。只有在理论的帮助下,人们才能确定因果关系。没有理论的科学是盲目的,因为它缺乏一种要素,只有那种要素才能够组织事实和指出研究方向。即使从实践的观点来看,事实的纯粹收集也只有极为有限的价值。它不能回答对于实践目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即为了获得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的预想效果,人们必须做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非有理论不可,是经验的理论而不是思辨的理论。这意味着理论和事实必须互相密切联系。
心理学需要概念,这种概念不仅能够应用于如儿童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或心理治疗学等单个领域的事实,而且同样适用于所有领域的事实。人们应该能够把同样的概念应用于行为问题和情绪生活问题;或者婴儿问题、青少年问题和老年问题;健康问题和疾病问题;动物问题和人类问题;个性问题和环境问题。这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建立思辨“系统”吗?既是又不是。在是的方面,是指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盲目收集事实,致使心理学领域分裂为若干没有联系的分支。在不是的方面,是指我们不应该试图简单地从联想、反射、本能或总体之类的单个概念来推知所有心理事实。
概念系统要能以经验方式来总合心理学不同领域,它就必须足够丰富和灵活,以便适当解决它必须处理的不同事件和机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因此它必须趋向于两个方面,即理论的连通性和具体性。换句话说,它必须同样适合于描述一般规律和描述个案特性。
心理学不同领域的统一看来十分无望,直到我们具有一门适当的意志和需要与个性心理学。然而幸运的是,我们不必对心理学这些中心区域的发展可能性感到悲观。近年内大量研究表明,尽管许多研究者持怀疑态度,但对于那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包括弗洛伊德心理学问题进行实验研究,这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开始认识到,比起感觉心理学来,对这类研究我们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把个体处理为整体。在感觉心理学中,个体的理想、志气和他的社会关系根本不起作用,或者仅仅起从属作用。但是,不考虑个体特性、他的即刻状态和他的心理环境,对需要、动作或者情绪的实验研究就不能进行。
这再次表明,心理学现在所需要的概念,必须满足我们上面提出的要求:概念系统必须足够广,既适用于最原始的身体行为,又适用于情绪、思维过程、价值和社会关系。它必须能把这些过程不是描述为单个的孤立事实,而是按它们的相互从属描述为包括一定条件下一定个体的具体情境。这些概念必须统一,不至于过分简化;它们必须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环境,既包括规律又包括个案。
只有当人们改变流行的“抽象分类”(abstractive classification)方法,并且试图建立结构概念时,这些要求才能够实现。
以下各章中所讨论的概念,在最近10年间得到发展和试行。它们既根据实验研究,又根据个案史。在表示这些概念方面,我们不是传播限于特殊内容的一种新“系统”,而是描述一种“工具”即一组概念,人们运用这组概念能够描述心理现实。
照我的看法,这项任务的显著特点是:
1.努力建立用于结构描述和推知心理过程的框架,它具有逻辑一致性,同时又适合于“心理生活空间”的特殊性。
2.既包括环境特性,又包括个体特性。
3.不提出不必要的假设。
4.运用逐次逼近法。
以下各页中提出的概念都是“可操作的”,这是就概念和观察资料之间的单义关系保持一致而言的。虽然概念总是从现象水平扩展到因果关系水平,但在牛顿(Newton)名言“不作假设”(Hypotheses non fingo)的意义上,它们仍是“可描述的”。换句话说,它们表示某些关系的性质,同时避免思辨理论所特有的那种“解释”,而照我看来,这种解释现在是我们科学的真正不足之处。
我们这里提出的概念,在时间进程中当然必须修正。但是我十分乐观地相信,这些概念独立于所有思想学派,它们必将证明自己对心理学十分重要,因为以后的补充和修改不会降低初步近似的这些概念的效度。毕竟只有科学才可能有这类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