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球第3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实际操作上看,国际货币的计价单位职能与交易媒介职能往往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更具操作性的是从货币发挥职能的不同领域进行。从领域上看,国际货币主要在国际贸易的计价与结算、国际金融资产的计价与交易以及官方外汇储备这三大领域发挥作用。

一、国际贸易计价结算功能现状

普遍认为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与外汇市场交易量密切相关,图1.1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四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外汇市场交易水平,可以看到美元占据主导地位,达到90%左右,接下来依次为欧元、日元和英镑。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水平,上述四种国际化货币具有不同特色。表1.4反映了2004年,欧洲、亚太地区、世界前十位进出口国以及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亚洲重要贸易国,进出口额中各种主要货币作为结算货币所占的比重。从该表中可看出,欧元是欧洲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但美元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尤其是在进口中,美元结算的贸易额与欧元已很接近。而对于亚太地区、美国和加拿大而言,美元在贸易结算中占有绝对优势,远非欧元所能企及。

图1.1 外汇市场交易量份额

注:由于外汇市场买卖是两种货币的交易,因此所有货币交易份额是200%。

资料来源:BIS(国际清算银行,http://www.bis.org/statistics/index.htm)。

表1.4 2004年世界贸易结算货币概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Annette Kamps(2006)。

表1.5显示,2004年欧盟对美国的出口只占其总出口额的7.8%,从美国的进口只占其总进口额的5.1%。而同年,美元结算的贸易额在欧洲(主要是欧盟)出口和进口中的份额则分别达到27.9%和37.5%。同时,欧元在欧洲进出口中的结算份额要小于欧盟内贸易在其进出口中的份额。

表1.5 欧盟2004年与2008年的主要贸易伙伴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WTO(http://www.wto.org)。

综合这两个特征,可以认为,欧元主要在欧盟内部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在欧盟外使用很少;而美元在欧盟内部贸易以及欧盟与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却占据重要地位。欧盟2008年的主要贸易伙伴结构与200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这一结论应该也适用于2008年。

表1.6和表1.7显示,2004年,亚太地区六大贸易国从北美的出口和进口占其总出口和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不到25%和20%。但同年,美元结算贸易额在亚太出口和进口中的比重却分别达到64.8和70.3%。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贸易的绝大多数都是用美元结算的。同时,亚洲区内贸易在各国贸易中也占到50%左右的比重。

表1.6 亚太地区重要贸易国2004、2008年主要出口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UN(http://www.un.org/en/databases)、WTO(http://www.wto.org)。

表1.7 亚太地区重要贸易国2004、2008年主要进口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UN(http://www.un.org/en/databases)、WTO(http://www.wto.org)。

综合这两点可以判断,与欧盟情况相似,亚洲区内贸易以及亚洲国家与除美国外的其余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大部分都是用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亚太地区2008年的主要贸易伙伴地区分布与2004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这一结论应该也适用于2008年。

总之,按照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规模和范围,可将发挥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货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元,大部分国际贸易都以美元结算,而且美元在没有美国参与的贸易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二类是欧元,欧元主要在欧盟内部贸易中使用,在欧盟对外贸易中使用很少,在没有欧盟参与的贸易中则地位更低;第三类是英镑、日元、加元、澳大利亚元等,这些货币主要在有本币发行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参与的进出口贸易中一定程度地使用。

二、国际金融资产计价交易功能现状

表1.8和表1.9显示,美元和欧元是42个国家银行系统资产的主要计价货币,其余货币资产占的比重都很小。然而,美元的本外币资产之比只有30.6%,这说明大部分美元资产掌握在位于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系统中;与此相反,欧元的本外币资产之比为227.9%,这说明大部分欧元资产掌握在欧元区16个国家的银行系统中。

表1.8 1999—2009年42个主要国家银行系统资产的货币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BIS(http://www.bis.org),2009年的数据实际是截至2009年9月。

表1.9 2009年42个主要国家银行系统资产的本外币构成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BIS(http://www.bis.org)。

表1.10和表1.11显示,美元和欧元是国际债券市场的两大主要计价货币,日元和其他货币地位相对较低。然而,欧元计价债券中有四分之三左右由欧元区居民发行,并由欧元区居民持有,在岸市场(居民与非居民间的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份额很小。而即使是由非居民持有的欧元计价债券,也主要分布在非欧元区的欧盟国家和欧盟的邻国(ECB, 2009)。相比之下,非居民持有的美元计价债券比例达到27%,明显高于欧元计价债券17.1%的比例。而美元计价债券在离岸市场上的份额也明显高于欧元计价债券(ECB, 2009)。

表1.10 1999—2008年国际债券余额的币种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ECB(http://www.ecb.int/stats)。

表1.11 2009年欧元计价债券在欧元区居民与非居民中的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ECB(http://www.ecb.int/stats)。

表1.12和表1.13显示,在外汇及其衍生品市场上,美元都占有绝对优势,欧元其次。日元和英镑所占份额比较接近,在10%—20%之间,而瑞士法郎、加元、澳元等所占份额都在10%以下。

表1.12 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的币种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BIS(http://www.bis.org)。

表1.13 外汇衍生品场外市场余额的币种构成(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BIS(http://www.bis.org)。

总之,按照计价资产的规模和范围,可将发挥资产计价与交易功能的国际货币大致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元,其在银行系统的资产中占有接近40%的份额,而在债券、外汇、外汇衍生品等金融市场上,则占有绝对的优势;同时,美元资产被美国之外的实体广泛持有。第二类是欧元,其在银行系统中的资产与美元接近,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则明显低于美元;同时,欧元资产主要为欧元区内国家、非欧元区的欧盟国家以及欧盟的邻国所持有。第三类是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加元、澳元等,这些货币在银行系统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要远远低于美元和欧元,所占份额不大。其中,第三类还可以细分为两小类:第一类是日元和英镑,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份额一般为10%—20%;第二类是瑞士法郎、加元和澳元等,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份额一般在10%以下。

三、官方外汇储备现状

表1.14反映,目前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为60%左右,且被除美国外的各国广泛持有;第二类是欧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为27%左右;第三类是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占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在10%以下。

表1.14 1999—2009年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单位:%)

注:这里的官方外汇储备指的是IMF统计中经报告的外汇储备(allocated reserves)。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自IMF(http://www.imf.org)。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概括

按照使用的规模和范围,总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使用水平,可划分为五个层级,见表1.15:

表1.15 国际货币体系的层级划分

目前,人民币正处于由第五级货币向第四级货币过渡的阶段。我们将在本书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中予以分析。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观察国际金融资产与官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美元与欧元此消彼长的趋势:

· 1999年到2009年,42个主要国家的银行系统资产中,美元资产份额下降了3.5%,欧元资产份额上升了11%。到2009年9月,欧元资产的份额还略超过了美元资产。

· 1999年到2008年,国际债券市场余额中,美元份额下降了1.7%,欧元份额上升了3%。

· 2001年到2007年,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中,美元份额下降了4.1%,欧元份额基本不变。

· 1999年到2009年,国际外汇衍生品场外市场余额中,美元份额下降了2.9%,欧元份额上升了4.9%。

· 1999年到2009年,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下降了9.4%,欧元份额上升了9.8%。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份额下降了15.2%,欧元份额上升了12.4%。

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的理论论述参见本书第六章储备货币分析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主权国家货币似乎不可避免地存在担负世界货币责任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元的霸权统治地位应该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国际货币体系注定呈现竞争多元化趋势。Chinn和Frankel(2008)的实证研究甚至认为,到2015年,欧元的储备货币份额即可超过美元。

然而,在看到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较为明显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以下几个事实。这些事实,对于我国正确定位人民币未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美元地位虽然削弱,但仍然是世界头号国际货币,其地位远远超过欧元,更超过日元、英镑以及其他货币。

·美元地位的削弱和欧元地位的上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确实存在货币惯性力量的影响。

·欧元主要在欧盟使用。从使用范围上讲,欧元更像是区域化货币,其国际化程度较美元要逊色很多。而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国际化问题上则持中立态度(ECB, 1999),并不鼓励欧元大规模迅速国际化。关于欧元国际化,具体参见本书第二章国际化货币史借鉴及展望。

·近十年来,日本在推动日元国际化方面不遗余力。日本财政部于1999年专门成立研究小组,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连续发布报告,对日元国际化战略进行了深入反省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日本也在积极倡导亚洲货币合作,以谋求日元在亚洲地区的主导权。但是,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官方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却持续下降。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日本在国内条件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了日元国际化,使得日本在面对国际化带来的风险时应对乏力,导致日元价值不稳定,削弱了国际社会对日元的信心。关于日元国际化,具体参见本书第二章国际化货币史借鉴及展望。因此,在推进本币国际化时,一定要与国内改革配套进行,要有强大的制度、市场和政策经验作支撑,否则很有可能南辕北辙、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