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道
【说明】
本篇以“圜道”为题,其旨仍是谈论君道。文章指出:“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这是古人法天地思想的反映。本篇中的“天”,不是一切的最高主宰,也不是人格化的上帝,而是与“地”相对的自然物。文章以精气的运动、日月的运行、生物的生长衰杀、云气西行、水泉东流等为例,说明天道的性质和规律,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朴素唯物的认识。本篇谈天道,目的仍在于论君道。文章说:“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指出君道与臣道的区别,强调君道与臣道不可颠倒。文章在论及“臣处方”时指出:“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提出了君主立官的根本原则,并强调了百官各守其职的重要性。
五曰:
天道圜[1],地道方[2]。圣王法之[3],所以立上下[4]。何以说天道之圜也[5]?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6],无所稽留[7],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8],不能相为[9],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日夜一周[10],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11],轸与角属[12],圜道也。精行四时[13],一上一下[14],各与遇[15],圜道也。物动则萌[16],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17],杀乃藏[18],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19],冬夏不辍[20];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21],下不满[22],小为大[23],重为轻[24],圜道也。黄帝曰[25]:“帝无常处也[26],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27],圜道也。人之窍九[28],一有所居则八虚[29],八虚甚久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30];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31]。一不欲留[32],留运为败[33],圜道也。一也者至贵[一][34],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35],而万物以为宗[36]。圣王法之,以全其性[二][37],以定其生[三],以出号令。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38],瀸于民心[39],遂于四方[40],还周复归[41],至于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善不善[42],无所壅矣[四]。无所壅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五]。
人之有形体四枝[六][43],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44]。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45],舜、禹、汤、武皆然。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46]。今世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47],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远,而所知者之近也。今五音之无不应也,其分审也[48]。宫、徵、商、羽、角[49],各处其处,音皆调均[50],不可以相违,此所以无不受也[七][51]。贤主之立官有似于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
【校勘】
[一]者,众本作“齐”,今据毕校引《文选注》改。
[二]全,众本作“令”,今据旧校改。
[三]生,众本作“正”,今据旧校改。
[四]壅,元本、李本、许本、张本、姜本、宋本、黄本、吴本、王本作“擁”。下同。
[五]旧本“安”下皆衍“之”字。
[六]枝,张本、姜本、宋本、小宋本、刘本、凌本作“肢”。下同。
[七]旧本皆无“无”字。
【注释】
[1]圜:同“圆”。指周而复始,运而不穷。
[2]地道:关于地的道理、法则。方:端平正直。
[3]法:效法。
[4]上:指君。下:指臣。
[5]说:解释。
[6]周:环绕。杂:通“匝”。循环终始。
[7]稽:留止。
[8]分(fèn):名分,职分。职:职守。
[9]相为:互相替代。
[10]日夜一周:“日”字当重(依孙锵鸣说)。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
[11]躔(chán):指月亮运行与星辰会次。
[12]轸(zhěn)与角属(zhǔ):轸宿与角宿相接。二十八宿始于角宿,终于轸宿,所以说“轸与角属”。属,连接。
[13]精:精气,即阴阳之气(依陈奇猷说,见《吕氏春秋校释》)。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所以说“精行四时”。
[14]一上一下:指阴气上腾,阳气下降。
[15]遇:会合。这句是说阴气、阳气会合而成万物。
[16]动:这里指有生机。
[17]杀:指死,灭亡。
[18]藏:隐灭不见形迹。
[19]云云然:云气周旋回转的样子。
[20]辍(chuò):止。
[21]上:指水泉。
[22]下:指海。
[23]小:指泉之源。大:指海。
[24]重:指水。轻:指云。
[25]黄帝曰:战国时有很多托名为黄帝著的书出现,据《汉志》记载黄帝之书就有二十一家。这里的“黄帝曰”当是引自此类书文。
[26]帝:天,天帝。处:居处。
[27]刑蹇(jiǎn):联绵词,义同“形倨”,颠仆障碍,不能行进(依俞樾说)。
[28]人之窍九:人体有九窍。九窍,指耳、目、鼻、口、大小便处。
[29]居:这里是壅闭的意思。虚:病。
[30]唯而听,唯止:应答时若要听,应答就会停止。唯,本是应答之词,这里用如动词,作“应答”讲。
[31]说一:专精于一官、一窍。说,通“锐”(依许维遹说)。
[32]欲:应该。留:停滞。
[33]留运:停滞。
[34]一:指道。
[35]莫知其原……莫知其终:大意是,道无形,没有谁知道它的原始终极。原,来源。端:端末。
[36]宗:本源。
[37]性:指天性。
[38]宣:周遍,普遍。究:穷极,深入到底。
[39]瀸(jiān):洽,合。
[40]遂:通达。
[41]还(xuán):旋转。
[42]可不可,善不善:使不可者可,使不善者善。前面的“可”、“善”用如使动。
[43]四枝:即四肢。枝,通“肢”。
[44]感:触动。这里是被动用法。
[45]非有:非自身具有的东西。
[46]犹若:犹然,仍然。
[47]世:父死子继叫世。
[48]审:确定。
[49]宫、徵(zhǐ)、商、羽、角:我国古乐五声音阶的五个阶名,合称“五音”或“五声”。
[50]均:调和。
[51]受:这里有应和的意思。
【译文】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效法它们,据以设立君臣上下。怎样解释天道圆呢?精气一上一下,环绕往复,循环不已,无所留止,所以说天道圆。怎样解释地道方呢?万物异类异形,都有各自的名分、职守,不能互相代替,所以说地道方。君主掌握圆道,臣下处守方道,方道圆道不颠倒改变,这样国家才能昌盛。
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这是圆道。月亮历行二十八宿,始于角宿,终于轸宿,角宿与轸宿首尾相接,这是圆道。精气四季运行,阴气上腾,阳气下降,相合而成万物,这是圆道。万物有了活力就会萌发,萌发而后滋生,滋生而后成长,成长而后壮大,壮大而后成熟,成熟而后衰败,衰败而后死亡,死亡而后形迹消失,这是圆道。云气西行,纷纭回转,冬夏不止;水泉东流,日夜不停;泉源永不枯竭,大海永不满盈,小泉汇成大海,重水化作轻云,这是圆道。黄帝说:“天帝没有固定的居处。如果它固定在一处,就不会无所不在了。”这是说运行不止,这是圆道。人体共有九个孔窍,其中一窍闭塞,另外八窍就会有病。八窍病得厉害,时间久了,人就会死亡。所以,应答时若要听,应答就会停止;倾听时若要看,倾听就会停止。这是说要专精于一官一窍。一官一窍都不应停滞,停滞就成为祸灾,这是圆道。道是最高的,没有谁知道它的来源,也没有谁知道它的终极,没有谁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谁知道它的归宿,然而万物都把它作为本源。圣王取法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天性,用来安定自己的生命,用来发号施令。号令从君主之口发出,百官接受而施行,日夜不停,普遍下达,深入到底,合于民心,通达四方,然后又旋转复回,回到君主那里,这是圆道。号令的施行符合圆道,不合宜的就能使它合宜,不好的就能使它美好,这样就没有壅闭之处了。没有壅闭之处就是君道畅通啊!所以,君主把号令当做生命来看待,臣下的贤与不肖、国家的安危都由它决定。
人有形体四肢,人所以能够支使它们,是由于它们受到触动必定有感觉。如果受到触动而没有感觉,那么形体四肢就不会听从支使了。臣下也是这样。如果对君主的号令无动于衷,就无法支配他们了。有臣下却不听从支配,不如没有。君主就是要支配本不属于自己的臣下,舜、禹、汤、武王都是这样。
先王设立高官,一定要使他遵循臣道。做到遵循臣道,职分才能确定;职分确定了,臣下就不会有隐私壅蔽其上。尧舜是贤明的君主,他们都把贤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肯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然而设立官职仍然一定要使它遵循臣道。当今世上的君主,都想父子相传世世代代不失君位,从而把它传给自己的子孙。但他们设立官职反而不能使它遵循臣道,用私欲把它搞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贪求的太远,而见识太短的缘故。五音无不应和,这是由于它们各自的乐律确定。宫、徵、商、羽、角各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音都调得很准确,不可有丝毫差误,这就是五音无不应和的缘故。贤主设立官职与此相似。百官各守其职,治理分内的事,以此侍奉君主,君主就没有不安宁的了;以此治理国家,国家就没有不兴旺的了;以此防备祸患,祸患就无从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