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说明】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10岁时父亲去世。家世的不幸,身体的文弱,形成了他易于伤感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使他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磨练出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李商隐的一生不幸多于幸运。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造就了他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他所禀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的命运、他的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感情细腻丰富。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多愁善感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的诗常常是朦胧多义的,《锦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5],蓝田日暖玉生烟[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7]。
【注释】
[1]锦瑟:形容瑟的精美。瑟:古代的拨弦乐器。无端:无缘无故。五十弦:古瑟有五十弦。这句是责怪锦瑟弦多调悲的痴语。
[2]华年:年华。
[3]《庄子·齐物论》说,一次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觉得自己真就是蝴蝶了。不久醒来,又觉得自己真是庄子,说这就叫“物化”。这句形容自己经过重大的人生变故,犹如庄生梦蝶一样,令人迷惘。
[4]相传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叫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啼血的杜鹃鸟。这句写死生变化所引起的怨恨和悲痛。
[5]相传南海中鲛人,住在水中,不废机织,哭泣出珠。
[6]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出美玉,又名玉山。玉生烟:《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未能结合,紫玉气结而死。后来韩重到她墓前祭吊,紫玉显形,韩重想拥抱她,她却像烟一样地消失了。一说,蓝田日暖,良玉生烟,都是写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景象,形容追忆往事的迷惘之感。
[7]此情哪堪再去追忆?就在当时便已感到惘然了。
【译文】
锦瑟呀,为什么无端有那么多琴弦。弦弦掩抑,都在思念着逝去的华年。
庄周晓梦,身化蝴蝶,醒来不知蝶何往;望帝啼血,魂化为鸟,一片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珍珠有泪,莹莹珠泪映月光;蓝田日暖,日光煦照,精魂凄美玉生烟。
此情此景呵,可待今后成追忆,只是当时呵,就已然怅惘无限。
【导读】
李商隐不像一般的诗人那样将情感的内容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为了表达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常常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意境,诗意缥缈难寻。
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无却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浸透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因此,对这首诗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难有确指。有的认为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有的认为是悼亡诗,怀念其亡妻王氏;或是怀念其青年时所爱恋的一位女道士;还有的认为是追念已故宰相李德裕。
我们读这首诗,会有很多朦胧而强烈的感觉,但这些感觉究竟是什么却又难以说清。或许这里面有回忆、有感慨、有痛苦、有美好、有人生、有命运、有故事、有爱情……或许是,或许都不是。但不管怎样,我们却能感受到一股情感的潜流,从诗人的心中汩汩流出,流过了千山万水,流过了悠长的岁月,在无数读者的心中激起了无数美丽的浪花——这或许就是朦胧诗的魅力所在吧。
【练习】
一、背诵这首诗。
二、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马嵬(其二)[1]
【说明】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原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2],他生未卜此生休[3]。空闻虎旅[4]传宵柝[5],无复鸡人报晓筹[6]。此日[7]六军[8]同驻马[9],当时七夕笑牵牛[10]。如何四纪[11]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2]。看。这句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注释】
[1]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wéi)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在今陕西兴平西。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2]海外徒闻更九州: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大九州”之说,声言除了中国的九州,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杨贵妃死后,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
[3]他生未卜此生休: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卜,预料。
[4]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5]宵柝(tuò):巡夜时敲打的梆子。
[6]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7]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即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
[8]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9]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10]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笑牵牛,意思是当时玄宗以为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的会面还加以嘲笑。
[11]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12]不及卢家有莫愁:指不如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中之水歌》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一个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刁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在马嵬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牵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导读】
马嵬兵变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事件,杨贵妃即死于此事件中。后来文人墨客多借此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思考,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第一首是七绝,课文所选为第二首,是七律。
这是一首咏史诗,但是诗人首句却是从九州传说写起。为什么呢?一个“徒闻”点明了作者的态度:讽刺。据说李隆基曾派人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灵魂,最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这种传说极其荒唐,暗含对荒唐帝王的讽刺:荒唐误国。第二句“他生未卜此生休”,其讽刺意味就更加明显。颔联写兵变时夜里的情景。柝和筹本是宫中报时工具,当年李隆基和杨贵妃在皇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那是何等的逍遥、享受。现在呢?一个“空闻”说明禁卫军已经不再保卫贵妃娘娘的生命安全了,“无复”又进一层,当年皇宫的安然高卧已然不复存在。前后形成对比,为下联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颈联再用对比,将“此日六军”哗变与“当时笑牵牛”巧妙对照起来,暗含了当年两人七夕对誓的情景,实则尽情嘲讽了爱妃命悬白练的下场。于是,尾联自然而然被托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句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深入:贵为天子,如何连爱妃也保护不了呢?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回答:他哪里是真的爱她,玩物而已,在关键时刻,先保住自己,誓言早抛脑后去了!一个皇帝如果沉湎酒色,必然误国,荒唐者自有荒唐者的下场。
对比手法,讽刺意味,是这首诗的特点。那么,作者为何要如此讽刺李隆基呢?因为这种讽刺对后世统治者具有警戒作用,对当下的帝王具有借鉴意义。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练习】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