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我写本书始于1993年7月,我已82岁,却还没有把孩子时的事丢弃。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半世纪前的往事,仿佛依然历历在目。我因此而焕发昔日的青春,像一个手工业者那样不倦地继续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我想,这种执著追求实践智慧的根源不是别的,正是那源于我家乡的江东父老乃至芸芸众生繁衍生息、死而复生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力。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外部世界的变迁,而在于内心世界的体验。人的本质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繁衍生息的精神“亦此亦彼”地相互作用的一种综合的产物。
1923年,我以一个免费走读生的身份进入美国浸礼会宁波北郊路末端的一所中学,这是我童年的终结,少年的开始。自1930年起,我离乡背井,远走各地。这本书将告诉读者,我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是怎样在思考和感受的。我将用半文半白的地方语言向他们追述这一点。我希望,这种体裁会使他们爱读这本书;使他们觉得,它不是一本用专业语言编写的法学及政治学教科书,而是在我家里听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