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商号
第一节 商号的概述
一、商号的概念
商号(business name, trade name),亦称商事名称、商业名称,是指商主体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其作用在于:(1)商主体特定化。通过商号表彰自己营业的名称,以便区分和识别此主体与彼主体、此类主体与彼类主体。(2)表明商主体的性质和法律地位,提高交易效率,维护交易安全。比如,《公司法》第9条要求公司的名称分别要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字样,这就有利于交易相对人据此了解其性质和法律地位,并作出是否与其进行交易以及如何进行交易的初步判断。(3)表明商主体的地域。比如,企业名称一般都要冠以住所地的相应行政区划的名称,既便于交易相对人明了其商事登记地,明确有关纠纷的诉讼管辖法院,也便于登记机关和其他监管机关监管商行为。
“商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号仅仅指字号,即我国《民法通则》第26、33条所说的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的字号,以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所说企业名称中的字号部分。浙江省政府的《知名商号认定暂行办法》(试行)(2004)就采用狭义,且仅仅针对企业名称中的字号部分,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的字号。从广义来看,商号与商业名称和商事名称为同义语,国内绝大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本书亦在广义上使用“商号”。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商号与企业名称、厂商名称为同义语,鉴于企业乃商主体的主流形式
,这种看法可以理解,但并不恰当。诚然,商号中最核心的要素乃是字号,系识别不同商主体的主要标志。
二、商号的特征
商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商号是商主体所使用的名称
凡商主体均可使用商号,以表彰其在营业上的活动。我国《民法通则》第26、33条分别准予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起字号。企业不仅可以使用商号,而且商号本身就是企业设立的条件之一。比如,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第8条、《公司法》(2005)第7、23和77条分别要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具有相应的商号。这表明,商号有别于自然人的姓名以及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的名称。
(二)商号是商主体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
商主体之所以使用商号,乃是为了从事商行为,便于不同商主体相互加以区别。反之,若是商主体不从事商行为,则无需使用商号。以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为例,其投资人若不从事商行为,使用其姓名就可以了,另起一个商号纯属多余,而其成员的姓名或雅号则不是商号。商法人本来就是以从事商行为为目的而设立,因其具有独立于其成员的法人人格,自然需要一个商号。机关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虽有其名称,但不能从事商行为,故其名称不是商号。
(三)商号是商主体用以表彰自己营业的名称
商场如战场,优胜劣汰。为了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卓越,立于不败之地,商号成为同行业商主体相互区别各自商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客户和消费者识别不同商主体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信号,故商号本身蕴涵着各个商主体日积月累的商誉,且具有愈来愈重要的商业价值。天津“狗不理”虽包袱沉重,但能够以高价出手,即为明证(引例4-1)。可见,商号就是信誉的载体,起着传统社会“姓氏”的作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引例4-1
“狗不理”以1.06亿元的高价成交
天津狗不理包子始创于1858年,系有着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老字号。现已拥有“狗不理”总店、大酒店、速冻食品销售中心、快餐有限公司、物流有限公司以及八十余家特许连锁企业,在日本、韩国、美国开有分店,甚至是天津的一张城市名片。狗不理在职职工565名,退休职工477人,比例接近1∶1。2004年,狗不理集团公司经营效益再创历史新高,但是总资产才1.17亿元,而负债就有8000多万元,其中包括2000多万元金融债务和6000多万元其他债务,包括货款和工程款。2005年2月28日,随着拍卖槌重重落下,政府以1.06亿元的高价卖掉了天津狗不理集团,成交价格远远超出了原先的市场预期。“狗不理”的商誉和商号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三、商号与商标的关系
(一)商号与商标的异同
如表4-1所示,商号显然有别于商标。商号以商主体自身为对象,而商标则是以商品或服务为对象,系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标志,不仅区分不同商主体的商品或服务,而且区分同一商主体的不同商品或服务。易言之,特定商主体只能有1个商号,但可以有多个商标。商号只能由文字构成,而商标则可由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构成。商号登记采用强制主义,而商标登记则是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即只有人用药品和烟草制品采用强制主义,其他商品的商标注册与否,听其自便。商号仅在登记机关行政辖区内具有排他效力,而商标一经注册,在全国具有排他性。
表4-1 商号与商标的差异

尽管如此,商号与商标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均具有显著性,具有识别功能,均与商主体的信誉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将商号中特取部分用作商标,甚至申请注册的,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日本的“日立”、“丰田”,德国的“拜耳”公司等,不一而足。这不仅收到商标和商号同时宣传的效果,而且还可获得双重法律保护。
(二)商号与商标混淆的处理
由于商号和商标具有功能相似性,但是两者分别由不同的法律进行规范,且登记主管机关也不一样。这就为一些人用他人的商号或商标尤其是知名商号或商标,登记为自己的商标或商号,提供了可乘之机。实践中,这种情形时有发生。为此,国家工商总局命令禁止利用他人的商标或商号进行不正当竞争,即商标中的文字和商号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足以让他人对商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这有两种情形,一是将与他人商号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商标,引起相关公众对商号所有人与商标注册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二是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登记为商号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商号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
遇此情形,登记在先的商号所有人或商标所有人应自商号登记之日或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主张权利。这种纠纷的主管机关为省级以上工商局,发生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的,由省级工商局处理;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由国家工商总局处理。请求保护商标专用权的案件,由省级以上工商局的企业登记部门承办,如遇应变更企业商号,承办部门会同商标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商号登记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交由该企业商号核准机关执行,并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企业注册局备案。请求保护企业商号权的,由省级以上工商局的商标管理部门承办,如遇应撤销注册商标,由承办部门提出意见后报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决定,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会同企业注册局根据《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节 企业商号的取得
一、企业商号选用的原则
(一)三种模式
各国对选用企业商号有三种规制模式,即真实主义、自由主义和折中主义。
1.商号真实主义
德国、法国、瑞士等国所采用这种模式,要求商号与商主体的姓名及其营业种类必须彼此名实相符。比如,《德国商法典》第18条禁止附加使人误解其营业的种类或范围以及其营业主体的文字。无限公司的商号应有公司成员商人的姓名,可以一人为代表,其他人省略。非法人商主体的商号与营业主的民事名称以及营业种类彼此相符。商号中附加的字样足以引起第三人误会的,法律一概禁止。
2.商号自由主义
英国、美国、日本等国采用该模式,即商号与营业主的民事名称(姓名)及所营业种类是否相符,法律并不过问。比如,《日本商法典》第16条规定,商人可以以其姓、姓名或其他名称作为商号。当然,这种模式并非没有限制。比如,同样不允许非法人营业体冒称公司等商法人。公司名称须标明公司种类,不许只称为公司。同类业务的公司不得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名称。不允许用国名、国际、联邦等字样和可能造成公众误解或有欺骗性的字样,以及法律明文禁止的其他字样。以英国为例,公司名称结尾须冠以“有限”、“无限”、“有限公公司”的字样或其缩写形式(或其威尔士同义词)。若要免于冠以“有限”字样,只有保证有限公司才有资格,且其目的限于促进商业、艺术、科学、教育、宗教和慈善事业。该公司章程须明确前述目的,且须禁止分配股利,在公司清算时,其剩余资产需要转移给另一个具有类似目的团体。若为新设公司,则需向公司登记署提出申请;若为现有公司,首先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然后向公司登记署提出申请。可见,商号自由主义对商号选用亦有诸多限制。
3.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亦称有限制的自由主义。这种模式只是要求商号的最初选择为真实主义,但商号转让、继承时也可以不变更营业主人的名称。
(二)我国企业商号选用的真实主义原则
我国企业商号的选用到底是真实主义还是自由主义,认识尚不一致。我们认为,我国采用的是商号真实主义。一是企业商号原则上首先要冠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二是在字号之后,需要体现该商主体营业所属行业或经营特点,且应与企业的经营范围一致。要免于该行业表述,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即(1)其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五个以上大类;(2)其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3)与同一登记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字号不相同。三是企业商号不得明示或暗示有超越其经营范围的业务。
这些都是真实主义的具体体现。
二、企业商号的选用规则
(一)商号单一原则
一个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商号,且营业执照上只准标明一个商号。为此,企业住所处所标明的商号以及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信笺所使用的商号,亦应与企业的营业执照上的商号相同。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商号牌匾可适当简化,但应当报登记机关备案。
(二)商号结构
1.构成与顺序
如表4-2所示,不论是一般企业还是企业集团,商号均由四部分构成,而且必须严格按照该顺序依次组成。所不同的是,企业集团的第4部分应标明“集团”字样。要调整该次序,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比如,企业法人要将商号中的行政区划置于字号之后,在组织形式之前,必需属于使用控股企业商号中的字号的情形,且该控股企业的商号不含行政区划。又如,企业为反映其经营特点,可以在名称中的字号之后使用国家(地区)名称或者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此时,该地名已不属于企业商号中的行政区划。
表4-2 企业商号的构成与顺序

对于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须有三个以上分支机构,其商号中方可使用“总”字。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其商号应当冠以其所从属企业的名称,缀以“分公司”、“分厂”、“分店”等字词,并标明其行业和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或者地名,其行业与所从属的企业一致的,才可以从略。凡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应当使用独立的商号,并可以使用其所从属企业的商号中的字号。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再设立分支机构的,所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得在其商号中使用总机构的名称。对于联营企业,其商号可使用联营成员的字号,但不得使用联营成员的商号,并在其商号中标明“联营”或者“联合”字词。
2.行政区划的名称
企业商号的第一部分必需冠以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市辖区的名称不能单独用作企业商号中的行政区划。市辖区名称与市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商号,由市工商局核准。省、市、县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商号,由最高级别行政区的工商局核准。只有在下列六种情形下,并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才可免于冠以企业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名称,即(1)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企业法人;(2)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的企业;(3)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的企业;(4)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5)外商投资企业;(6)国家工商总局另有规定的其他企业。
3.字号
这是商号中的核心要素。字号须有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汉字,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商号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企业使用外文商号的,其外文商号应当与中文商号相一致,并报登记机关登记。投资人为自然人的,可以用自己的姓名做字号。除特殊字词使用规则外,企业拥有选择字号的自主权。但是,除有投资关系外,企业不得选择与同一登记机关核准的同行业企业商号中字号相同的字号,也不得选择企业变更商号未满1年的原商号,更不得选择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未满3年的企业原商号。
4.行业属性
这也是企业商号中必要的添加。行业表述应当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者企业经营特点的用语,该表述应当与企业经营范围一致。若是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不同大类,则选择主要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商号中的行业属性。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免于该行业属性的表述。
5.组织形式
这是商号的结尾,也是必要的添加。企业应根据其组织结构或者责任形式,在商号中标明其组织形式。依据我国《公司法》(2005)第8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应在其商号结尾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字样。普通合伙企业、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应在商号中分别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字样。独资企业不得在商号中使用“有限”、“有限责任”字样。依特别法设立的公司,比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的商号,还应分别有银行、保险、证券字样。
(三)特殊字词的选用规则
1.“中国”、“中华”和“国际”的使用规则
只有以下四种企业可在商号中冠以上述字词:(1)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企业法人;(2)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的企业;(3)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的企业;(4)国家工商总局另有规定的其他企业。若是在商号中间使用上述字词,则只能作为行业的限定语。此外,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商号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2.禁止使用的文字
依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9条,商号不得含有下列六种情形之一的内容和文字:(1)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2)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3)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的名称;(4)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及部队番号;(5)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除外)、数字;(6)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深圳经济特区商事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也对字号中禁用的文字和内容进行了列举。该条例第28条共列举了8种情形,除第1项和第8项与前述规定完全相同外,不少属于对前述规定的细化或补充,比如,含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有违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的;含有不良政治意义或带有种族、民族歧视的;与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相同的;与他人已登记注册的字号同音、同形,容易令人误解为他人营业的字号。个别的则与前述规定不同,比如前述规定禁止的是“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除外)”,而该条例则是明确禁止由外文字母组成字号。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规定中的“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还是条例中的“含有封建迷信色彩”或“有违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均有一定的弹性。如引例4-2所示,因登记机关解释权的膨胀,樊忠虎仅仅为了一个“凤翔改改”字号,历经3年的奔波,严重挫伤了商主体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登记机关对弹性规定的解释权亦应受到规制。
引例4-2
一波三折的“凤翔改改”商号
20世纪70年代,陕西凤翔县有一个村妇叫“张改改”,生来就很愚笨。在公路旁摆摊卖水,但又不识字,不认识钱。家里人为了省心,就教她,每杯水卖2分钱,并给一个2分硬币样板。客人买水所支付的钱,凡是与其同样大小就收,否则就拒收。比如,两个1分或1个5分的硬币均在拒绝之列。客人自然觉得此举很蠢笨,于是“改改”便成为愚笨和傻瓜的代号,因其为凤翔人,便称其为“凤翔改改”。
2000年,经商农民樊忠虎觉得“改改”也蕴涵“诚实无欺”的精神,有商业开发的价值,一心想用其为商号。5月1日,他先斩后奏,“凤翔改改”蒸馍店便开张了,虽有嗤笑声、责难声,但格外引人关注。5月12日,凤翔县一位领导偶然看见了“凤翔改改”招牌,大为不悦,要求工商部门认真清理“不良文化”。几天后,樊忠虎向凤翔县工局申请开办“凤翔改改绿色农产品开发基地”。经办人说,“凤翔改改”是“历史名人”,要使用该名,需要本人或继承人同意。他便不辞辛劳,找到张改改的继子,继子欣然同意。为防再生不测,樊忠虎通过户籍管理部门,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樊改改”。当他再到县工商局申请登记时,不料又因“凤翔改改”属不良文化,对人具有讽刺意味,对凤翔人人格有贬低,而被拒绝。6月22日,他向宝鸡市工商局申请行政复议,结果是维持原决定。于是,他向法院起诉,法院于7月25日开庭审理,8月15日判决,维持了工商局的决定。8月26日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以一审被告主体资格不合法为由发回重审。2001年4月,重审的一审法院要他变更被告,樊不同意。法院于5月驳回起诉。他再次上诉,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终审裁定:维持原判。5月他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凤翔改改”、“风翔改改”和“樊改改”商标。2003年1月,正式获得商标注册证。6月8日,他向陕西省工商局申请登记“陕西西府凤翔改改商贸有限公司”,7月获得营业执照,8月1日正式挂牌。此时,距2000年5月已经3年多了。
三、商号的登记
(一)登记机关
商事登记机关也是商号的登记机关,而且商号的登记与商主体的设立登记一并进行。
(二)创设登记
1.强制登记原则
商主体的商号实行强制登记原则。没有登记的,就不得使用商号,即使使用了,也不能获得法律保护。未经核准登记,就使用企业商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属于违法行为,登记机关可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或处以罚款2000—20000元。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并处。即使经过预登记,也不得保留期内利用该商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否则也属于违法。对此,登记机关可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500—5000元。
2.预登记
公司的商号以及依法需要行政许可方可设立的其他企业,均实行强制预登记制度。至于其他企业的商号,当事人可自主决定是否进行预登记。深圳经济特区的所有商号均实行预登记。预登记的申请人为全体出资人、合伙人或合作者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且应向登记机关提交商号预先核准申请书,并载明企业的商号(可以载明备选商号)、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投资人名称或者姓名、投资额和投资比例、授权委托意见(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代理人姓名、权限和期限),并由全体投资人签章。一经核准,企业即可获得《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其有效期为6个月。但是,在该期限内,不得用该名称从事经营活动,亦不得转让。
6个月期限届满,申请人没有使用该商号的,登记机关就自动注销该商号。
3.相同或相似商号的登记规则
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商号申请,有以下四种处理方式:(1)申请在先。两个以上企业向同一登记机关申请相同的企业商号,登记机关依照申请在先原则核定。同一天申请的,由企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登记机关作出裁决。(2)受理在先。两个以上企业向不同登记机关申请相同的企业商号,登记机关依照受理在先原则核定。同一天受理的,由企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各该登记机关报共同的上级登记机关作出裁决。(3)登记在先。两个以上的企业因已登记的企业商号相同或者近似而发生争议,登记机关依照登记在先原则处理。(4)国际条约优先。中国企业的企业商号与外国(地区)企业的企业商号在中国境内发生争议,并向登记机关申请裁决时,由国家工商总局依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处理。如遇无前述条约或者前述条约没有规定的,则依据中国的企业商号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三)商号的变更登记
企业的商号可以变更。但是,如无特殊原因,企业不得在商号核准后1年内申请变更,以维护交易安全。企业变更商号,应当办理变更登记,且自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30日内,还应办理其分支机构商号的变更登记。
第三节 商号权
一、商号权的性质
商号权,是指商主体对经依法登记的商号享有的专用权。这是商主体的私权,也是一种绝对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到底是人身权,还是财产权,抑或知识产权,理论上仍是莫衷一是。
人身权说认为,商号系商主体表彰自己营业所使用的名称,商号权无外乎其人格的延伸,系商主体固有的、专属的、必备的人格利益,它所具有的某些无形财产权的属性不过是其具体内容的附属性质。易言之,商号依附于商主体而存在,显然具有人身权性质。
财产权说则认为,商号系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占有、使用、收益,并且可以连同企业转让或继承,属于财产权。商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作为一个经营主体而存在,为营利而生存,商号虽是商主体的标志,但不是商主体人格的标志,故商号权不属于人身权范畴,而属于财产权范畴。
知识产权说认为,商号权属于广义的知识产权。尽管理论上对于知识产权究竟是财产权还是财产权与人身权兼而有之,仍有分歧,但是知识产权无疑主要是财产权。商号权正好与这些特征相吻合,均具有专有性,因登记、受让或继承取得,均具有地域性,均属于无形财产权。何况,《巴黎公约》(1967)第8条已将其纳入工业产权之列。
折中说认为,商号权兼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属性,属于混合权,本书亦持这种立场。一方面,商号始终与特定的商主体及其信誉相联系,且商号是其取得商主体资格的必备条件。同时,商主体只有享有商号权,才能使其人格得以充分表现。否则,其独立人格也就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商号权又可以作为财产占有、使用、收益、转让以及做其他处分。商主体的声誉愈好,其财产价值愈高,财产属性愈突出。鉴于商主体以营利为使命,其财产权属性和财产价值往往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与工业产权很相似,将其纳入工业产权之列亦可。其实,西班牙、葡萄牙、巴西的工业产权法以及英国、美国、德国的商标法已规定了商号的保护。
二、商号权的内容
(一)商号专有权
商号一经登记,商号所有人即对其享有专有权,即具有排斥他人使用相同或相似商号的效力。不过,这一排他性具有地域性,各国均是如此,只是排斥的地域范围大小不同而已。美国的商号是在全州范围内具有排他性,而依据《日本商法典》第19条,日本则只是在同一市镇村内具有排他效力,我国台湾地区“商业登记法”第28条也是赋予其在同一直辖市或县(市)具有排他性,我国内地与此类似。依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6条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31条,商号只是在登记机关的辖区内具有排他效力。易言之,在登记机关辖区之外他人仍可合法地获得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商号。当然,若是两个以上的企业因已登记的企业商号相同或者近似而发生争议,登记机关则是依照登记在先的原则处理。这表明,即使在不同的登记机关相互之间,登记在先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仍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我国《深圳经济特区商事条例》第30条,在经济特区登记机关所登记的商号在整个经济特区具有排他效力,而不只是限于特定登记机关的辖区之内。
正是由于商号的排他性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即仅以登记机关的辖区为限,而登记机关又有县市级、省级和国家工商总局,若是在县市级登记机关登记,这种排他性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很不利于保护知名商号所有人的利益,且为不法之徒提供大量的可乘之机。为此,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尝试进行知名商号的认定,凡是认定为知名商号的,即可在全省范围内获得保护。这就有助于扩大在县市级登记机关登记商号的保护范围,无疑有助于保护商号的专有权。依据《浙江省知名商号认定暂行办法》(试行)(2004)第3条,知名商号所有人不仅可以在牌匾、包装、说明书注明“浙江省知名商号”字样,用知名商号做广告宣传,而且其他人在全省之内不得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词做商号。依据该办法第7条,认定为知名商号的条件为:(1)企业在浙江省有住所,该商号连续使用5年以上;(2)企业商号具有独创性,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3)产品或服务基本覆盖全省或辐射不少于5个以上的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5)生产销售的商品不属于国家限制生产或淘汰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属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经营的项目;(5)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近3年无重大事故;(6)企业在近3年内无违反工商管理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情形。
(二)商号专用权
商号专用权,是指商号所有人具有不许他人妨碍其使用商号的权利。商号一经登记,所有人不仅可以专有,而且可以专用。这就意味着,只有商号所有人才可以在营业活动中使用该商号。非经转让等合法方式移转,其他商主体不得使用。对于非法使用他人商号的行为,各国或地区竞争法均有明确的禁止或限制。比如,德国《禁止不正当竞争法》第16条、日本《商法典》第20条、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法”、匈牙利的《禁止不正当竞争法》等,均有规定。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亦然,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规定,禁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引例4-3就是典型例证。
引例4-3
这“奇正”告了那“奇正”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又叫“奇正藏药”,发源于兰州市科技街。其创始人雷菊芳原来是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改革开放以后下海办了企业。1993年,她给自己的产品起名字的时候,慎重选择了“奇正”二字,出自《孙子兵法》的“以奇胜,以正和”,即奇药奇效,正业正道。“奇正”既是企业商号,也是注册商标。公司共有员工1500多人,下属了10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1999—2001年公司投入的广告宣传费均在销售额的15%左右。为打造一个品牌,奇正确实没少投入。
谈先生开的奇正排骨卤肉坊也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东边的定西路。2004年春节后开张,十几平方米的店面,不算大。生意不算太好,却也能维持。他虽知道有个“奇正藏药”,但就是不知道这个字号只能做藏药,做别的就不行。卖药的“奇正”将卖卤肉的“奇正”诉诸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索赔5万元。卖药的“奇正”认为,自己属于驰名商标和知名商号,卖卤肉虽然与药毫无关联,但也不能叫“奇正”。2004年10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12月该院判令谈先生立即停止将“奇正”二字作为其商号使用的侵权行为。
(三)商号变更权
既然商号为所有人专有专用,所有人当然可以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变更该商号。鉴于商号权具有一定的人身权属性,商号频繁变更可能危害交易安全,影响交易效率,故没有特殊原因的,企业不得在商号核准后1年内申请变更。变更时所选用的商号仍需符合前述标准,且经过变更登记,才能获得法律保护。同时,自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30日内,还应办理其分支机构商号的变更登记。
(四)商号转让权
商号具有可转让性,唯商号权与商主体声誉息息相关,根据是否需要与营业一并转让,可将各国立法归结为合并转让主义和单独转让主义。所谓合并转让主义,是指商号必须与商主体的营业同时转让,或者营业终了时转让。转让后,出让人不仅失去商号权,而且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经营相同的营业。单独转让主义,亦称自由转让主义,即商号转让可以与其营业分离而单独转让,也可以与营业的部分或全部结合一并转让,转让后,出让人不再享有商号权,但可继续经营相同的营业。德国和日本属于合并转让主义,我国到底属于合并转让主义还是单独转让主义,国家的规定与深圳经济特区有一定差别。
国家的规定只是明确准许企业商号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但没有明确禁止不随企业而转让商号,故到底是合并转让主义还是单独转让主义尚不清楚,而深圳则是明确准许单独转让商号,只是要求在此情形下,转让人在登记机关同一辖区内不得继续使用被转让的商号。国家和深圳均只准许转让给一个受让人,均要求转让需要登记机关核准。深圳还明确规定,商号转让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对第三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商号权的保护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第2款,企业法人的商号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该规定虽不适用于非企业法人,但该原则对其他商主体亦适用。何况,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7条适用于所有企业,对于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的企业商号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商号专用权行为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登记机关或法院给予保护,而且登记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此外,还有行政救济。针对前述侵犯企业商号权的行为,登记机关可以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5000—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