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语言的符号性质

一、如何理解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要研究语言的性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言。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语言”这个研究对象和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一样。我们每天都使用语言,但可以直接感知的只是语言现象,是语言的各种外在体现,而不是语言本身。说话就是语言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语言和说话的关系来明确语言这个研究对象。

说话包含着说话的行为和说出的话,也就是说话的内容。前者是使用语言的行为,后者是使用语言的结果。无论是语言行为还是语言行为的结果,都是具体的语言现象,它们的数量是无穷尽的,它们的形式也是无限多样的。不过,虽然任何一个语言社会中说出的话都数量不可计数,可这些话语所使用的词汇材料和造句规则却是有限的。仔细分析观察到的语句就会发现,它们都是运用有限的造句规则和词汇材料组装起来的。而且,人们还可以运用这些规则和材料说出新的句子。这些隐含在众多具体话语背后的有限的结构规则和词汇材料构成了语言系统。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这个语言系统的基本材料和结构规则,而不是记住别人说过的成句成串的具体话语。研究语言也是为了揭示这个语言系统的性质。

语言和说话还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说话是每个说话者的行为。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话,是说话者自由决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别人没有说过的具体句子,表达别人没有表达过的思想。但说话者说话时使用语言的规则却不是个人可以随便制订的,语言中的词汇材料个人也不能随意生造。语言系统是这个语言社会共同认可的,是一种社会规约,对每个说话者来说是必须遵循的。

总体上,语言和说话可以理解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研究要探讨的是一般的语言形式结构,但是要认识一般的语言形式,必须通过个别的具体的语言现象。说话行为和说出的话是语言研究面对的具体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观察分析研究,达到对一般的语言结构的认识。

二、如何认识语言的符号性?

1.符号的构成和基本性质是什么?

符号是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形式依托于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物质现象而存在。根据可依托的物质现象的属性,可以把符号分为:

(1)视觉符号,如信号灯、旗语;

(2)听觉符号,如上课铃、发令枪声;

(3)触觉符号,如盲文。

三种符号中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应用比较多。

形式和意义作为符号的构成要素是不可分的。这里要区分形式和物质材料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中与意义相联的是形式,不是具体的物质材料。同一符号形式可以体现为具有某种共性特征的不同的具体物质材料。物质材料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只有作为符号形式的体现时,才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物质材料照样存在,但没有意义就根本谈不上符号的形式。比如,路上汽车的喇叭声是一种听觉符号,它的意义是提醒路上的行人和其他车辆注意有汽车过来。喇叭声是一种物质音响,是通过汽车内的装置发出的。走在路上,听到汽车喇叭声,便知道在提示有车过来了,这个喇叭声是符号形式的体现。不管是在哪条大街上,是哪一辆行驶的汽车发出的喇叭声,都具有同样的意义,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符号形式的不同物质体现。但如果购买车辆时为了测试性能按按喇叭,发出同样的音响,却没有提示有车辆过来的意思,这时的喇叭声不是符号形式的体现,而只是单纯的物质音响。

区分了符号的形式和作为形式体现的物质材料两个层次,就容易理解符号的一般性了。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是一般性的,但符号的使用是具体的。每一次符号的运用都是依托某一具体的物质材料,同时符号的意义也是和具体的情境结合在一起的,具有特殊性。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这是符号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性质。在这一点上,符号和隐含某种信息的自然的征候不同。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推断。例如,路上的行人听到身后有汽车行驶的声音,同样可以知道有汽车过来了。但汽车行驶的声音不同于汽车喇叭声,它不是符号。汽车行驶时由于发动机转动以及车轮在路面的摩擦等自然会发出音响,是汽车行驶本身具有的外在物质表现,是汽车要开过来的征候。

符号的产生,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关联源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这使符号具有社会属性。同样作为上课的铃声,有的学校用电铃,有的学校用手摇铃,有的学校用音乐铃,形式各不相同,但意义是一样的。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约定。

2.如何理解语言符号与现实现象的关系?

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符号。认识语言符号的性质不仅要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联,还要了解语言符号和现实现象的关联。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不仅像前面所举的各种符号一样可以传递信息,而且还有一个和一般的符号根本不同的特质,那就是,语言符号是抽象思维的工具,是人类认识摹写这个世界的基本手段。我们从语言符号和现实现象的联系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语言符号的思维功能。

思维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语言符号承载着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认知成果,同时也是新的认知的基础。我们要通过了解这个认知过程来认识语言符号和现实现象的联系。

现实现象可分为客观现实和心理现实,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客观现实现象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客观现实现象并在大脑中经过脑神经的综合处理转化为心理现实。由于感觉器官等自身的局限,人并不能感知把握全部的客观现实。同时虽然心理现实中的主体是源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但其中也有超越客观现实的部分,如幻想、神话等等都不属于对外在的客观现实的认知。

语言符号的产生是基于对心理现实的编码。通过对心理现实进行离散化的分类概括,人创造出各种概念范畴,并赋予其语音形式,于是语言符号产生了。这个符号化的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各种概念范畴,一是使这些概念与语音形式相联。两个方面都是在特定社会中实现的,语言符号对现实的类分,以及符号音与义的关系,都是社会约定的。因此,虽然能够运用符号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能力,但具体的语言符号在不同的社会各不相同。

语言符号的产生对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现实的状态有极大的改变。语言符号固化了已有的认知成果,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使更多的客观现实现象得到认知,转化为心理现实。语言符号的产生还扩大了心理现实的来源,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从他人那里接收间接的经验。这些都丰富了人的心理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