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本动漫产业存在的危机
21世纪以来,日本动漫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在国际市场中有强大的竞争力、影响力。产业发展受到政府和地方自治体的大力支持,动漫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文化,是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被纳入日本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中,是内容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日益发展的日本动漫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危机,这些危机有来自内部的:比如动漫从业者劳动报酬低,劳动强度大,因而职业满意度低,离职率较高,不利于培养人才;也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如日本将动漫制作的某些业务外包给韩国、中国等国,一方面是为了利用他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同时也为他国学习日本动漫制作技术提供了机会。韩国、中国在动漫方面得到的成就和发展势头,已经让日本人意识到了危机。下文就目前日本动漫产业客观存在的一些危机做个总结,使得我国可以从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能够更好地发展本国的动漫产业。
一、动漫从业者的经济困境
动漫产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产值也不断增长,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一定比重。但与此同时,动漫从业者,即动漫制作者的经济状况、劳动环境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相比其他职业而言,动漫从业者劳动环境相当恶劣,劳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社会福利不完备。
根据东京的媒体发展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在过去五年时间里,日本全职漫画家已经从3,500人减少到3,000人。动漫的制作主要集中在中期制作环节,以作画和背景美术的制作为主,依赖动漫从业者的手工劳动。虽然现如今电脑技术已经可以部分代替人工,但动漫的制作基本还是依靠手绘。在一些动漫工作室,普通漫画师的报酬低得惊人:每幅画的报酬是2美元。通常一幅画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意味着这些职员每个月只能挣大约700美元,这个数字比1990年日本人均月收入还要低1,800美元。高强度的劳动和低廉的薪水迫使很多人离开动漫业。
就动漫从业者的年收入而言,根据日本艺能实演家团体协议会的调查,担任原画制作或动画作画的动漫从业者,一年的总收入(税前收入)不到100万日元(约7.9万元人民币)的超过26.8%,特别是从事“动画”工作的动漫从业者,这个比例更高,达73.7%。在东京地价、物价水平非常高的城市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动漫从业者的收入不足以很好地维持自己的生活。
导致劳动者生活状况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文提到的劳动者非雇用化的特征。大部分动漫制作者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他们按劳动量获取报酬,新人与经验丰富的动漫从业者在报酬上没有差异,独立动漫从业者是在公司的薪酬福利体制之外的一群人。即使是正式员工,由于多数企业规模太小,无力为职员提供住房补贴、失业补助等福利。没有经济上的激励措施,入行动漫业靠的是对动漫的热爱,凭一场热血工作的动漫从业者的离职率很高。据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的调查,新入行的动漫从业者一年内离职率达到50%—80%。基层动漫制作人员流失,动漫企业不得不将大量制作业务外包,不利于日本国内动漫新生力量的培养。
鉴于此,日本政府意识到有必要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文化节,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获得过该大奖。经济产业省系统下的日本数码内容协会也定期举行评奖活动。东京都从2002年开始举办东京国际动画节,对年度作品进行评奖,并在2005年增设“特别功劳奖”,从精神上肯定和嘉奖那些为动画事业作出贡献的动漫从业者。动画节无形中提高了动漫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对动漫画创作群体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也显示了日本政府对动漫产业的重视。
二、人才的枯竭
日本动漫产业的另一个发展危机是人才的枯竭。
相关统计显示,日本动漫产业的人才年龄构成年轻化,处于动画制作中心工种的动漫从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3.7岁。其中20—24岁的占23.7%,25—29岁的占20.6%。而属于动画业中坚力量、经验年数在10年至20年之间的动漫从业者,30—34岁占11.3%,35—39岁占8.2%,二者相加不到20%。动漫产业确立后的第一代动漫从业者大多在50—60岁以上,从业经验为20年以上的有不到30%。大部分人的经验在10年以下,其中1—5年的为39.2%,接近四成,6—10年的为16.5%,也即10年以下从业经验的人占55.7%,超过全体动漫从业者的半数。大量年轻人涌入动漫业,造成产业人才年龄构成失却平衡。这些技术不成熟的年轻人,一方面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能力、薪酬的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以20几岁年轻人为中心的年轻技术人员来支撑动漫产业的发展,其前景堪忧。
三、制作技术外流
日本动漫制作的低端业务大量外包,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同时也是由于人手不足的无奈之举。这些低端工作主要外包给韩国、中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公司。比如,日本游戏商Konami公司策划的《游戏王》,大部分动画都是由韩国最大的动画制作公司——东吴动画制作公司的1,000名漫画师制作的。在日本,有三分之二的动画制作公司都向韩国外包业务。日本一周制作的动画数量(含剧场动画及录像作品)共约120部,日本国内3,000多动漫从业者一周的生产能力大约为50—60部。这就造成了日本必须向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外包业务。业务外包导致动漫制作技术向海外流出,间接地帮助他国培养了动漫人才。
1998年,韩国政府就发表了《文化大统领宣言》,着力发展内容产业。现如今,韩国国内与动漫人才培养有关的院系、大学及专门学校达到327所之多,与动画生产关联的企业达到248家,雇用人数2万多人,平均每个公司职员达到80人,与平均20人左右的日本企业相比,在从业人员规模上就已经超过了日本,对日本以零散中小企业为主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构成不小的威胁。中国的优势主要在于其世界第一的动画生产能力。据2005年《北京周报》日语版的报道,2004年中国动画制作量为6万分钟,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动画产品由中国生产。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在国内设立了不少庞大的动漫基地。以韩国、中国为主的国家动漫制作能力的进步以及政府对动漫产业的积极支持,使得日本政府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