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从史前文明到古典文明
3.1.1 史前文明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80万年前左右,但是绝大部分时段的人类发展历史我们现在无法得知。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史前的人类生活遗迹和研究现存的“原始”部落人群的居住环境的方法来推测史前人类的居住环境。
我们周围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建筑,这些建筑代表了当今建筑的技术、文化与审美水平,我们喜欢工作和居住在这些建筑中。另外,一个建筑的建造一定有着它的实用的目的,就像那些洞窟和洞窟里的壁画一样。
洞窟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了遮风避雨和躲避制造这些现象的神灵的场所,也提供了躲避猛兽伤害和针对这些猛兽,以及进行原始巫术活动的场所(图3-1)。
图3-1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促成了定居。当食物的供应方式从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转变成种植和收获种植物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直接影响到居住形式的变化(图3-2)。
图3-2 最早的房子
西方古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两个代表:一个是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538年的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把他们的文明建立在农业和灌溉的基础之上;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在那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诞生了第一个城市,出现了第一种法律,出现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诞生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首次阐述了上帝以七天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另一个是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43年的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以金字塔和庙宇为代表(图3-3)。
图3-3 安努必斯壁画,帕谢杜法老墓,埃及底比斯
3.1.2 古典文明
1.古希腊文明
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没有明确的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小亚细亚、亚平宁半岛、法国南部以及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等地。它见证了欧洲最早的两大文明:起源与公元前2200年米诺斯文明及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200年左右,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迈锡尼文明衰落,希腊社会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倒退后,进入主要以雅典为中心的新的文明发展时期。公元前五六世纪,璀璨的古希腊文明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建筑与室内风格,人们可以从古希腊的代表性建筑——庙宇以及世俗性建筑中分析出来。这些建筑的主要特色表现在那些单纯、典雅和优美的柱式上面。
1)柱式
古希腊柱式有三种基本形态,代表古希腊建筑风格的三个主要的演变时期(图3-4)。
图3-4 古希腊柱式
(1)多立克式(600—470):古希腊早期建筑的典型风格。这种柱式没有柱础,只有一个简单的柱头,柱身直接立在基座上。柱身上细下粗,柱面刻有16~20道凹槽,阳光下可形成具有强烈阴影的效果。
(2)爱奥尼亚式(470—338):古希腊建筑全盛时期的代表风格。柱身的比例要比多立克式更长一些、更瘦一些,有细部装饰的柱础,上面是以卷涡装饰的柱头;柱身刻有凹槽,凹槽间有少许平面。
(3)科林斯式(338—146):古希腊晚期主要风格。它是三种柱式中装饰最多的一种,柱身、柱础与爱奥尼亚式大致相同,但柱头变化较大,柱头的四个方向上各有一个小卷涡,卷涡下方围有一圈由三层莨菪叶组成的装饰。
2)庙宇
神庙建筑在早期是宫殿的大殿——一种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则成为神的宫殿。在加入柱式后,它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在正立面和背立面采用六柱式或八柱式,两边各有一排柱子——形成“围柱式”,即长方形神庙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图3-5)。
图3-5 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平面图
1.神堂2.前门廊3.背门廊4.宝库5.雅典娜神像基座6.周围柱廊7.实墙8.基座与台阶
3)世俗性建筑
古希腊世俗性建筑主要有剧场和位于城镇中央的、既是公共集会场所又是市场的露天广场。其建筑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就像剧场一样敞向天空和大自然(图3-6)。
图3-6 厄皮道拉斯剧场,雅典
2.古罗马文明
古罗马的文明虽然在早期接受了意大利半岛上的伊特鲁里亚文明,但是对它影响更大的是古希腊的文明,它在整体上继承和吸收了泛希腊时期的文化方式。通过借用古希腊的美学概念、装饰手法,加上自己的具有高度组织性与技术性的施工方法——通过穹隆构造法,利用圆顶和圆拱建造技术,采用半圆柱和半方柱的墙面装饰手法——创造了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和室内空间。
古罗马的典型建筑有圆形剧场、浴场、神庙,有包括罗马的法庭——巴西利卡、厅堂式市场、角斗场、浴场(图3-7)、住宅在内的世俗建筑,有包括桥梁和输水道在内的工程建筑,还有包括记功柱、凯旋门在内的纪念建筑。
图3-7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图,罗马
罗马万神庙是为罗马诸神建造的,完成于公元128年,穹顶直径43米。这座起初摆放了各种神龛的万神庙最终成为基督教堂。G.P·潘尼尼(G.P.Pannini,1692—1765)绘于1750年的罗马万神庙,其画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建筑的光学原理,它的顶部是敞开的,室内光影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图3-8)。
图3-8 万神庙,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