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理论篇(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编序——与时俱进的ITIL v3

从1999年算起,ITIL在国内的传播和实践也经历了10多个年头了,随着ITIL v2体系的逐步落地和国内IT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ITIL v2在迎合IT服务外包和IT服务产业化等趋势方面也显现出了“鞭长莫及”的地方。

一方面,随着组织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组织对IT服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部门也需要逐步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化,如何“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IT部门”是所有IT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简言之,组织内部IT服务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IT服务领域掀起的外包风潮也为众多的IT公司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技术服务化、服务产品化、服务工程化”从而低成本、大规模地交付客户满意的专业服务(Managed Service),对于众多以技术为导向的传统IT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上两方面趋势的出现,迫切需要一套能够指导IT服务交付和管理的理论体系。根据我们在前几年所进行的ITIL实施项目中所获得的反馈,绝大部分的客户认可ITIL v2最大的价值是帮助IT部门内部建立了一套“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规范,但在实现“以业务为导向”的IT服务价值链体系方面缺乏指导。换言之,ITIL v2关注的是流程,而ITIL v3则强调服务要以业务为导向。正如,ITIL v3《服务战略》导言部分所描述的,“在你思考如何做之前,先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要做”《ITIL v3服务战略》1.2.3.1节:This volume of ITIL encourages readers to stop and think about why something is to be done before thinking of how.

从全球范围来看,ITIL v3就是在迎合这样两种趋势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2007年5月,ITIL v3知识体系正式发布。国内IT服务市场得益于ITIL v2和ISO/IEC 20000的指导,在过去的10年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也迫切需要一套更加符合IT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趋势的IT服务管理理论框架的指导。

这是我们决定开发《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第二版)——理论篇》(以下简称《理论篇》)的大背景。

另外,自从《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第一版)》2004年出版后,我们陆续收到了各方的反馈,热心的读者指出了书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希望我们在再版时能基于ITIL v3的知识体系对IT服务管理理论进行更多的解读,为他们的实践提供指导。

2008年7月,翰纬公司决定再次以Open Source方式开发《理论篇》。同时,将《理论篇》定位为一本全面介绍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知识体系的理论参考工具书,全书的主体内容为对ITIL v3知识体系进行解读,为IT服务管理实践者提供理论指导。

在实际编写过程中,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挑战。首先,ITIL v3是一个“舶来品”,如何撇除我们固有的中国式思维而进入“洋方法”的思维轨道,在吃透ITIL v3理论的精髓之后再以中国式语言解读出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编写者自身对ITIL v3理论体系的理解缺乏实践基础。国内用户在实施ITIL v2体系方面尚且走得不远,更谈不上全面地推动ITIL v3体系的实施。这就使得我们对于ITIL v3的解读缺乏实践层面的营养供给。最后,所有的编写者都面临着繁忙的本职工作和编写任务的双重压力。Open Source这种松散的项目组织更是加大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所幸的是,参与本书编写的编委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战线,有来自政府机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IT服务运营管理的一线管理者,有来自认证审核机构的资深审核师,有来自ITSM工具厂商的拥有丰富实施经验的实施顾问,以及来自翰纬自身的拥有多年ITSM实践经验的专家顾问。

在整个编写过程中,编委们时而激情迸发,时而彷徨迷惑。让我们充满激情的是,基于ITIL v3理论体系编写本书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而让我们彷徨的是,面对这样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确实让我们颇费脑筋。

虽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编委们还是以克服万难的精神非常“给力”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本书是在探索中国IT服务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部著作,尚有许多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我们热忱期待热心的读者们反馈你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持续改进。

最后,我要感谢为本书的编写、评审和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以及阅读本书的所有读者。

陈宏峰

上海翰纬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