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考古学仍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寻找古董、挖宝、发现记载和传说中失落的古代民族和文明。确实,早期考古不是为了寻找珍宝就是为了好奇和兴趣,比如埃及的早期发掘就是为了搜寻值钱的文物,为欧洲的贵族和博物馆提供藏品,而英国早期的发掘则是出于上层贵族的闲情逸致。1844年,一次对八座古墓的发掘,就是以豪华的宴会和向来宾展示出土文物及主人的古董收藏而达到高潮。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玛雅文明最早也是由一位美国旅行作家发现的,他们的调查也以游记而非考古报告的形式流传于世。
今天,重大的考古发现也常是新闻媒体的头条。中国猿人头骨、殷墟、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秦始皇兵马俑发现的传奇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些重要遗址已成为世界各地来访者的必游之地。因此,考古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门学科的目标、研究方法和面临的问题却鲜为人知,考古学基本上还是少数专业人员从事的象牙塔里的学问。然而,社会发展和这门学科的前景却存在不协调之处。因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人类社会正面临自然资源和地下文物资源日趋枯竭的危机。在达到现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后,我们既会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好奇,也会怀念以前那种简朴的生活,提倡返璞归真的理念。因此,考古学不只是了解我们遥远过去的一门学科,它也和我们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旅游成为国民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的时候,造访国内外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考古学也应从专家的象牙塔里走出来,向民众普及考古知识,培养他们理解、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水平,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当代考古学已经成为一门严谨的探索性学科。它早已不是以轰动发现来体现自身价值的一门学科,它也不像在20世纪刚引入中国时那样仅仅是为历史学提供资料的工具。今天,考古学能为社会科学带来独特的视野,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遥远的过去如何在这个星球上出现,如何应付他们周围的环境,如何逐步发明各种技术和工具来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从打制第一把石刀进化到能将自己送上太空,如何从最原始的狩猎采集者变成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对于这一漫长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孕育了生命和人类的这个星球,了解它的环境和气候变迁,以便更好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中国的一句老话“以史为鉴”,地球资源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即使我们掌握了先进技术,但是也不能为所欲为。我们可以以对古代文明兴衰的考古研究,审视工业化给现代文明带来的危机。
还有人认为,考古学就是在野外挖东西,比如准确和规范的布方和发掘、精确的记录和样本采集以及细致的类型学分析和描述。仅仅将考古学看作是一门技术,是以发掘和收集材料为基本目的的看法,显然过于狭窄,这只不过是“干考古”而已。当代考古学早已超出了以发掘为基本操作的一套技术范畴,它还包括了从采集的样本中提炼各种信息,了解遗址中人类的活动,并承担对证据所反映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的艰巨任务。
学科交叉使得考古学的研究能力大为提高,它早已从对人类遗留器物的研究转向全方位的探究。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为考古学装备了各种探测技术和手段,他们发明了各种测年方法来对考古发现断代、用各种微观技术了解工具的生产和使用、从化学元素分析人类的食谱和经济演变、从器物的成分分析追溯物品交流和贸易、从体质人类学和分子人类学证据分析人类的进化和人种的迁徙等。所以,考古遗址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了解地球晚近历史和人类历史变迁最重要的信息库。因此,对于现代考古学来说,考古遗址中留下来的所有遗存都有其独特的科学价值,能够为我们提供非常细微的各种信息。比如,最近我们从浙江跨湖桥遗址大约8000年前的沉积中发现了人畜共患的寄生虫——鞭虫的卵,使我们知道人类在将猪驯化之后,就出现了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考古学早以不是只以搜寻古代珍宝为目的的一种探索和研究,而是一个需要由不同专家参与和多种学科合作的研究领域。因此,考古学是对人类自身来历和性质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它以跨越时空的视野为我们了解自身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对考古发现进行编年来延长文献记载的编年史。
由此可见,考古学的发展并不是以考古发现的增加和材料的积累为标志,而是以研究方法的精进和对材料解释的深度为标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学在理论和方法上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这种进步不但以分析手段和探索领域的扩展为特点,而且还以各种阐释理论的发展为标志。考古学家就像历史的侦探,他们发展各种精密采样和分析技术来收集各种物品,小到孢粉和炭屑,大到区域聚落形态的政体布局,以此来重建古代先民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和经济演变的历程。
作为介绍考古学科的入门手册,本书既无法面面俱到、也无法从较深的层次来介绍这门学科的诸多方面。本书的目的主要是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发展简史、研究目的和范围、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索的领域、这门学科面临的问题以及与公众的关系做一个约略的介绍。书的内容安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考古学的定义和概念,其中中西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和目标因历史和学术传统的差异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国学界目前存在争议和歧见的一个问题。发展梗概介绍了国际学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我国这门学科目前的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考古学的发展,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考古学的诞生和早期的发展和研究;第二章介绍世界范围内早期的考古发掘和实践,主要涉及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爱琴海地区、美洲和中国,使读者对各国考古学早期探索和实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三章介绍学科的进步,主要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的发展趋势,并将中国考古学置于国际的视野中加以审视,使读者对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三部分介绍田野发掘的操作和技术,分为三章:第四章介绍如何寻找、发现和勘探考古遗址;第五章介绍发掘的技术和过程。这些是考古研究的准备工作,是既浪漫、又艰苦,同时也是严谨且要求甚高的体力实践;第六章介绍年代学方法和原理,这是考古研究最基本的前提。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共有五章,介绍目前考古学研究的一些主要领域、方法及发展现状。第七章是技术和器物,人类的物质遗存一直是考古发现的大宗和主要关注对象,目前这个领域已经从早期的类型学分析、分期和断代扩展到更高的透物见人的层次;第八章侧重人地关系,从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来了解人类的生计和经济演变;第九章介绍如何从聚落研究等方面来了解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人类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内容涉及社会等级分化、贸易、宗教信仰以及人种的分化和迁徙等;第十章介绍研究范例的变化和进展,这方面内容与学术思维和理论发展关系密切,也是考古学进展最突出的表现;第十一章介绍国际上较受关注的公共考古学,这是考古学界如何面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而寻求政府和公众加大介入的一种思考和努力。公共考古学在中国也有所讨论和介绍,在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日趋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强调考古学的公共意识应该列入这门学科发展的议事日程。最后,本书介绍学术资源,里面列举了中国和欧美的主要工具书和学术刊物。此外还列举了考古学中关键的术语,采用汉英对照的方式,并特别留意了一些新术语的介绍。这些术语主要参考了伦福儒和巴恩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及安西莫和夏尔的《发现我们的过去——简明考古学导论》书后的术语,其中某些术语的表述略有改动。中国考古学的许多术语往往缺乏准确的定义,所以这样的对照可以让大家了解国内外学界对这些术语的准确界定。书后也附有参考书目,主要为对某些内容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扩大阅读的材料。
在撰写本书的时候,除了一些基本学科知识之外,在内容上,作者尽量避免和自己另一本教科书《当代考古学》产生重复。本书的内容和格式也参照了多本英美出版的考古学教材,追踪国际学术前沿,面对中国读者,针对中国国情和学科特点,取长补短进行编写。所以本书的内容适合对考古文物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大学考古和博物馆学及历史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也适合于在第一线从事考古研究的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