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智慧与道德智慧及其意义

那么,什么是智慧?什么是道德智慧?它对我们的人生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

“智慧”,区别于“知识”,在我看来,其区别起码表现在:知识是关于整个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在狭义上主要是指一种自然性、纯粹认知性的认识成果信息,而智慧则是实践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是关于人生的、价值的、道德的评价性认识成果信息。另外,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真理性的特点,而智慧则具有普遍与特殊相结合、规律与变异相统一、真理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等特点。知识可能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纯认知的态度,而智慧则是一种涉及人生主体实践的、体验的、觉解的态度。对“智慧”一词,当代哲学家李泽厚也有近似的理解:“‘智慧’一词,不只是指某种思维能力、知性模式。它不只是wisdom, intelligence;而是指包括它们在内的整体心理结构和精神力量,其中也包括伦理学和美学的方面,例如道德自觉、人生态度、直观才能等等。中国思维的特征也恰恰在于它的智力结构与这些方面交溶在一起。”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7页。

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和实践智慧,它告诉我们如何过一种善和幸福的生活,如何正确地行动,要做什么样的人,应该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要具有何种美德……生活需要哲学。对外部世界的纯粹认知的爱智的思考探讨,其目的仍然是为了人类的实践。知是为了行,是为了完美人性,抵达人生目的。就如“知物”是为了“用物”,“知人”是为了“爱人”,“知天”是为了“敬天”一般。在古希腊,人们所以谈论哲学,是因为它能为生活提供智慧的指导。康德曾说过:“由于道德哲学具有比理性所有其他职能的优越性,古人应用‘哲学家’一词经常特指道德家。就是在今天,我们因某种比喻称指所有理性指导下自我克制的人为哲学家而不问其知识如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570页。也就是说,所谓“哲学家”是指那些有高远深邃的道德涵养的人。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工作,不象哲学的其他分支那样,以思辨、以理论为目的(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着求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所以,我们所探讨的必然是行动,是应该怎样去行动。”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一切价值观念与规范体系的探讨与建构,都是为了人们的实践,离开了实践这个目的和归结点,一切都将变得没有意义。

狭义的道德仅指道德规范和美德,但广义的道德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西方的传统哲学中,人生哲学问题、价值哲学问题都是归属于伦理学或者哲学价值论的,虽然随着现代哲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分化,人生哲学与价值哲学都成为某些哲学家专门的研究领域,但实际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仍然是紧密联系着的。如何做人,这一问题本身就一方面是人生的,另一方面又是伦理的。伦理无法离开人生,人生也不能没有伦理。道德是人的道德,也只有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才有道德,因此,离开了对诸如人的本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是无法说明道德的主体基础与动力机制的。我们要真正能够正确地行动,要做一个好人或君子,是以对人生问题的正确觉解相联系的,因此,人生观实际上成为道德观的主体认识前提。

正确的行动和美好的品质都是建立在对“善”和价值的正确认识的前提下的,因此,价值观是正确的道德行为和美好品质的价值前提。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则是,在历史上,伦理学处于哲学价值论的核心地位。另外,笔者认为,尽管价值论可以分化为哲学的独立领域,但是道德作为“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人们“价值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因此,离开了对善恶正邪的价值判断及人类和社会生活的普遍价值标准、理想与价值目标的探索和追寻,伦理道德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基础。因此,伦理学首先是一门善恶价值学说,它必须以价值论的相关研究为前提和基础,研究价值与道德价值是信仰、价值伦理学的本分。规范系统的建构总是以价值的确认为前提:人们首先是根据价值形态来规定行为的规范和评价的准则。“什么应当做”,与“什么是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唯有对善与恶有所认定,才能进而形成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的行为规范。

因此,这里所讲的道德智慧包括了中国传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内容。这种“道德”的外延用法是学界所公认的。

人生的完善不仅需要明理,而且要躬于实践,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不仅是知性的心智的进步,才能的增长,而且是道德的完善,年轻学子不仅要“成才”,而且要“成人”,不仅智商要高,“情商”、“德商”更要高。重视道德修养,甚至希圣成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如果说知识是一种力量的话,那么,道德也是一种力量!人生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自我完善都离不开道德,甚至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本身。在当代中国,功利主义的泛滥,工具理性的滥觞,使道德的价值失落了,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也空前地削弱了。但人的完善、幸福人生从来都离不开道德,因此,作为一个保持清醒理智而不失去自我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青年,也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要陷于物欲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高扬道德的价值,提升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是幸福人生和自我完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们加强自己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当代社会的时代要求来确立我们的道德标准,也要学习借鉴中国古代先哲们的道德智慧。

如何认识和处理人生观中诸如人性、处世、处己、处人等根本性的问题,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公私、理欲、德才等人生价值选择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的问题。而青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确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尽可能地汲取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有益的思想成果,作为自己的思想资源,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提供智慧的启迪。只有反思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我们反思的过程中,这本书的相关讨论将给大家提供较为系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系统思想成果,供大家参考,这必将会滋养我们的人生。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关键的就是那么几步!青年学子正处于自己人生社会化即将完成的时期,这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中国先哲的人生智慧,不仅从知识上增加了我们关于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先哲的人生智慧将影响我们的人生观的形成,不仅如此,这些人生智慧充满着永恒的价值,将对我们的整个人生过程发挥影响!

为了直接有益于大家的道德实践,我们直接选取了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八个德目加以分析介绍,伦理知识具有直接的现实应用性,因此这种德目内含意义的分析,必将成为我们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直接参考。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断裂,我们这一代人对儒家所提出并长期为中国人所奉行的这些基本道德规范要求都生疏了,新加坡还在中学开设“儒家伦理”课程,而我们却把老祖宗的这些道德传统全丢掉了,这真令人感到可悲。学习儒家伦理的这些基本德目的相关要求,我相信会在一定意义上有益于大家的道德实践,从而提升大家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