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论 传统道德智慧与现代人生

盛世兴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民间和官方的重视。民间的儿童诵经读经活动的兴起,企业及其他社会人士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衷,学堂和书院的兴办,互联网上传统文化网站的逐渐增多和网友的交流,传统节日的国家法定化,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以及和谐世界、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所有这些,无疑都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所谓“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民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增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构建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摆在每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年轻一代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不要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自己的文化和人文素质,要不要汲取中国先哲的人生与道德智慧以滋养我们的人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龙的传人,在新的形势下弘扬民族文化?这都是每个时代青年应该思考的问题。

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首先要从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做起。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内容,那么,从何下手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种起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但文化学原理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价值规范系统都是该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恰恰就是这种所谓的“价值规范系统”,因此,掌握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就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务和要务。

每一个生活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不管他有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国传统文化,我相信这些话他都曾经通过文化的口头传承方式听到过:什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什么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呀,什么修身为本,德教为先呀,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呀,什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呀,什么“平日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呀,什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呀,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呀,什么“君子谋财,取之有道”呀,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呀,什么“尽人事、知天命”呀,什么“百善孝为先”呀……这些俚言俗语所包含的道德教训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当然我们现在的某些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近几十年的文化演变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失落。但是岳飞之忠、关羽之义、诸葛亮之智,则是不论文化高低的人都知道的,什么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大家也总是听到过。这些名言警句、名人事迹和人格之所以为中国人所世代传诵,就是因为它是中国人所信奉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与道德智慧。

人的名字是一个文化符号,它往往是文化沉淀和人们的核心价值追求的直接体现,或者说直接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就如同“文革”时很多人都起“向东”、“卫彪”等名字一样,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六十岁以上甚至年龄更大的我们祖辈人的名字,大家就会发现中国男性的名字大多是以儒家的伦理范畴命名的:仁、义、礼、智、信、孝、忠、温、良、恭、俭、让、儒、德等。如马有德、刘尚智、王有仁、张忠信、赵孝义、李有德、许惠敏、侯宽仁等。其实,不仅是男性,女性虽大多以表示美的字辞如琼、瑶、玉、娥等来命名,但也有许多传统女性的名字是以道德德目来命名的,记得笔者小学时的一位女同学名叫“李怀贞”,那意思很明确,就是家长希望她心怀贞节之道德。什么惠、贤、淑等字都被女性拿来命名,不难看出其道德追求。中国传统社会是家族社会,血缘宗法关系备受重视,所谓“人伦”就是不同辈分和类别的人际关系,同时,伦理又强调家族团结,因此,过去人取名,大多都是一辈人中亲兄弟、堂兄弟要连字,一看所连之字,就知道你是哪一辈,这样辈分就不会乱,兄弟之间连字又加强了同胞之情,如用得最多的是“宗”字,宗仁、宗礼、宗义、宗智、宗信、宗儒、宗财等都是很常见的人名。由远及近再说说吧!笔者先父尊名讳称“存德”,先父一介寻常百姓,一辈子平平淡淡,但其身上“温良恭俭让”之品质却给我无尽的人生营养,人如其名呀!爷爷奶奶在父亲很小时就去世了,也不知是谁给先父起的富有道德价值的名字。本人之“群忠”之名则是父亲为我起的,他只有初小文化程度,但他为我起名也跟其他中国人一样体现着对儿子的道德希望,我们兄弟姐妹是连“群”字,兄长叫“群力”,群策群力,我叫“群忠”,是希望我要对众人、社会尽忠。笔者上小学时,正值“文革”初期,传统文化被全部否定,上学报名,要正式起官名了,按思想比较新进的大姐的意思,要给我起一个“肖锋”之名,但最终还是按父亲所起之名叫了,父命难违,这也是传统道德呀!不再多举了,足见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生和道德智慧为其核心的,这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已在学术上取得了共识,那么,在中国经济振兴、民族复兴的当代社会,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要不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构筑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也许就是社会上再次兴起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的原因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无比丰富,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习其核心精髓即传统人生与道德智慧。传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包括哪些内容?它们是如何产生演变的?其要义是什么?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对我们的现代人生与道德实践还有哪些借鉴?我们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道德?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如何?这些问题将是我们首先要加以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