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房遗爱谋反案
专横跋扈的皇姐高阳公主,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个另类,却不幸成了国舅打击异己的靶子。国舅无视皇帝,勇往直前的做法,会为自己准备什么样的结果呢?
前文我们讲了永徽时期的政治二元结构。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就是中央政府有两个权力核心,名义上皇帝是权力的核心,实际上长孙无忌掌控大权。李治当皇帝,但是朝廷的事情是舅舅当家。李治并不是无所作为的皇帝,他的努力,结果是泥牛入海,无声无息。这种二元政治结构,虽然有其历史根据,但是未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这种状况是与皇帝制度相冲突的,早晚要发生问题。后来发生的种种事端,我们都可以从这个二元政治结构中去寻找原因。
这种政治结构,有一定的历史根据。长孙无忌是托孤大臣,这代表着上一代君主的嘱托,这种权威如同法律一样威严而强大。与此同时,长孙无忌是皇帝的舅舅,在李治当太子的关键时刻,是长孙无忌的全力争取才为李治赢得了机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孙无忌又是李治的恩人。作为报答,李治信任长孙无忌,甚至有意地放纵长孙无忌都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点,长孙无忌是唐朝创业时代的功臣,是老一辈政治家,政治经验丰富,人际关系发达,拥戴者众多。这样的权威人物,当时已经所剩无几,为皇帝所尊重,为大臣所推崇都有必然性。
反观唐高宗李治,当时还年轻,政治经验无从说起。很多人在高宗当太子以后就开始跟他有了上下级关系,但是时间实在太短暂,他要培养起来完全属于自己的干部队伍还谈不上。其次,对于朝政的许多问题,他还在观察摸索,还没有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主见。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当权威,这当然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心急,更不能指望上台伊始,立刻群起响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宗与长孙无忌是合而为一的,一定有很多人认为长孙无忌代表着唐高宗,长孙无忌的很多做法是唐高宗背后支持的。所以,唐高宗和长孙无忌两人的关系在没有公开破裂之前,没有人敢于冒险地探索两人矛盾的存在。因此,就使得这种二元权力结构可以继续维持下去。
舅舅辅佐外甥,好好培养外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长孙无忌及时地交出权力。如果是这样,大的问题还不至于发生。很多人大约也是这么想的。唐太宗当初的托孤也应该有这样的预期,没有人会认为托孤等于交权。托孤大臣本质上属于看守管理,是特殊时期的过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二元政治格局暂时存在是合理的,但长期延续下去就有危险了。
永徽三年,是公元652年。这一年,李治已经25岁,有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一年的七月,长孙无忌为李治安排了太子,把宫人生的李忠过继给皇后,然后立为太子。李治虽然名为皇帝,但是一切都在长孙无忌的安排中。永徽政治的二元结构还在继续。不过,长孙无忌现在虽大权独揽,但是还没有达到生杀予夺的程度。就在永徽三年,长孙无忌很快达到了这个水平,他把皇帝甩在一边,对自己的政敌大开杀戒。
这就是永徽年间最大的“房遗爱谋反案”,这个案件震动朝野,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