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民俗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民间类型故事的取材与演绎

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民间故事因出自集体口头创作,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因此,本是同一故事,在不同时间、空间、背景中的人群中间流传时,既保持着它的基本形态,又会发生局部变异,构成大同小异的若干不同文本。民俗学家通过比较其异同,将这些文本归并在一起,提炼出高度同一的部分,称之为类型,类型可以反复出现在许多作品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比较典型的就是灰姑娘类型故事,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命题,传播最早,记录最完整的应该是中国唐朝《酉阳杂俎》中记载的“叶限”故事,而最广为人知的则是欧洲的辛黛瑞拉和她的水晶鞋的故事。故事的主题类型跨越时间和空间流传于世界各地,这种稳定性来自它具有的广泛而普遍的人性共同的心理构架、情感需求和艺术鉴赏基础,也来自类型不同寻常的组织连接故事基本元素的功能。所以,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民间故事类型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关系纠葛也是经常重复出现的。灰姑娘故事的主题即出身贫苦的少女与上层社会“白马王子”的爱情。发生在两个境遇不同、地位悬殊的人之间的故事可能悬念重重,冲突迭起,危机四伏,但结局还是殊途同归,爱情发生了,或凄美,或幸福。面对这样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爱情故事,人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为之一掬同情感动之泪。从1899年就开始走上银幕的《灰姑娘》,到1940年的《魂断蓝桥》、1964年的《窈窕淑女》、1969年的《爱情故事》,及近些年热映的《漂亮女人》、《王子与我》、《曼哈顿女佣》,直至2004年美国出品的《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类型故事的不断上演不禁让人感叹民间故事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影视作品中,既有取材于民间故事,对其故事进行重现和改编的作品,也有运用民间故事的类型元素,进行再创作和加工的全新演绎的作品。

一、民间故事的整体重现或改编

新中国建国初期,电影工作者曾经对民间故事和民间文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收集,当时许多优秀的影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的,如《刘三姐》、《阿诗玛》、《孔雀公主》、《天仙配》等。近些年很多电影、电视剧也是如此。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取材自民间野史的香港电影《钟无艳》、《唐伯虎点秋香》,内地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还珠格格》系列、《爱情宝典》、《快嘴李翠莲》以及取材自《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一系列影视剧等。电视神话剧有《白蛇传》、《炎黄二帝》、《西游记》、《封神演义》、《春光灿烂猪八戒》、《宝莲灯》等。

改编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的电影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导演胡金铨根据《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侠女》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当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80年代徐克版的《倩女幽魂》成为一代青年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在《倩女幽魂》的成功热潮下,港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掀起了争拍“聊斋”风。这些影片风格各异,但大多延续了原型故事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如宁采臣和聂小倩的故事在原著里只有寥寥几笔,可到了徐克的电影里,这段人鬼恋却被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

这些改编自民间故事的影视作品大多保留了民间叙事的基本母题。母题,是美国民间文艺理论家史蒂斯·汤普森提出的民间文学分类体系,指民间故事、神话、叙事诗等叙事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最小的类型元素。如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本母题包括白蛇、许仙、青蛇、法海等几个人物固有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纠葛,还有白蛇端午饮雄黄酒现出原形、为救许仙水漫金山、被镇压在雷峰塔下等情节。改编自“白蛇传”的几部影视作品,比较著名的有台湾电视剧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白蛇传》、香港电影《青蛇》等,它们的故事情节大多延续了这些母题,并在此基础上铺衍故事,进行加工改编。

对民间故事的取材也要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的认知水平、欣赏角度、价值观念的改变而注入新的内容,所以,许多影视作品在重现古老故事主要脉络和精髓的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改编和创作,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同时也具有主创人员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新白娘子传奇》基本沿用了“白蛇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只是增添了白娘子儿子许仕林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新版的《白蛇传》则以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增添了很多新的人物和情节,如捕蛇女连翘爱上许仙,演绎了一段三角恋爱;白蛇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要集齐人间八滴凝聚真情的眼泪,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神仙;法海一改民间故事中老朽的形象,和白蛇、青蛇产生了感情纠葛等。《白蛇传》的结尾也与其他作品略有不同,白娘子为了让许仙过上平安的日子而自愿被压在塔下,最后化成一缕青烟,而许仙则留在寺庙,在回忆里度过余生。

历经千年的白蛇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影视屏幕上

影片《青蛇》也同样沿用了故事原有的母题:断桥相遇,结为夫妻,饮雄黄酒,盗仙草,水漫金山。但总的来说,《青蛇》对民间故事进一步进行了发挥创造。以前的版本,全部以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为主线,小青只是白蛇身边的丫环,法海则是爱管闲事、令人厌恶的老头。《青蛇》则将这两个次要人物推上前台,成了故事的主角,在这两个角色身上寄托了新的思想内涵。流泪是情感的表示,小青最终掉眼泪,发现原来自己也有感情。法海终究还是从小青身上悟道,明白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间应以情为关怀出发点的道理。

作为民间传说的“白蛇故事”,在民间辗转流传千余年,其中凝聚着民间精神。白娘子对爱情的忠贞执著和追求爱情时的大胆坚毅,是民间精神所向往和赞颂的。面对爱情的白蛇和许仙,分别代表了人的原始本性和被社会礼法所羁绊的人性。白蛇眼中的爱情,只有心有灵犀、两情相悦,不管什么“人妖相隔”、伦理法则,为爱可以闹得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如此感天动地的爱情、舍生忘死的激情正体现了人类爱欲本性的张扬。而许仙的爱情却犹疑不定、畏首畏尾,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现实社会的约束和规训。所以,对白蛇的歌颂也表达了民间对畅快淋漓地抒发感情、摆脱礼法束缚的自由人性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世间超越历史、时代、民族、地域的永恒命题,虽然不同的“白蛇故事”作品中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内涵,但其民间精神的内核是不变的。

香港电影《大话西游》作为后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已经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西游记》本是吴承恩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艺术形象加工而成的,电影《大话西游》更是借助古典名著的故事躯壳,延续了其中唐僧取经的主要类型元素,演绎了孙悟空的前世今生。影片已经脱离了着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表现形式,而进入了以表达为主的境界,《大话西游》零散和荒诞的叙事中可以读出多重的含义:或是对爱情的诠释,或是对传统的颠覆,或是表达创作者心中的情结。由此,有评论说,这部影片可称得上“重塑民间传统,演绎深刻爱情,商业与艺术并重”。

二、母题与故事类型的重新演绎

母题可以跨越时代、地点以及民族等的不同,共通地内在于故事中,在叙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虽然随着讲述者和体裁的不同,其具体内容会有变化,但它作为故事的核心部分却是不变的。“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够跨越巨大的时间、空间障碍,一代一代流传到我们手中,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了一代一代人对类型的不断复制,才会经常得到复述。这些有限的、最最重要的母题,也就是一个民族在民间故事上的遗传基因;至今对我们仍保持着无穷魅力的,也正是这一类母题。”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8页

“类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由若干母题按相对固定的一定顺序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类型是一个“母题序列”或“母题链”。民间故事的类型很多,下面就通过具体例证,对较为明显的与民间故事类型有渊源关系的影视作品作进一步分析。

(一)“两姐妹”类型故事

我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这样的“两姐妹”故事。在故事开头,姐姐往往是生活的宠儿,妹妹则处于弱势,甚至磨难重重。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姐姐由于她的贪婪、懒惰、自私个性遭到了报应和惩罚,而妹妹则以善良、温柔、纯洁的本性最终获得了幸福。如广为人知的童话《马兰花》,民间故事“姐妹易嫁”以及流传于广西一带的“蛇郎”等故事都是这样的类型。

“两姐妹”类型的民间故事,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这样一个主题,善良的“弱者”最终从不幸走向幸福,得到好的结局,而原本处于优势的“强者”最终却走向不好的结局。电视剧《空镜子》就是以两姐妹的不同生活经历来结构全剧,不难看出,无论是人物设置、故事结局还是思想蕴含,该部电视剧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两姐妹”母题的一个延续。

《空镜子》中,姐姐孙丽聪明、漂亮,妹妹孙燕则长相一般、智识平平。她们的生活也截然不同:野心勃勃、充满欲望的孙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一帆风顺;妹妹则一次次地失意,一次次遭遇爱情和婚姻的创伤。但面对生活,原本占优势的姐姐因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把握不住自己,幸福逐渐逐渐远离了她,而孙燕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仍保持真、善、美的本性,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朴素的人生信念。最后,妹妹在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曲折坎坷之后,终于以自己善良的心地,赢得了幸福的生活和纯真的感情。

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追求使《幸福像花儿一样》中的“两姐妹”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一部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幸福像花儿一样》似乎也是“两姐妹”母题的传承和变异。部队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大梅和杜鹃亲如姐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个人的价值观念却完全不同:大梅精明,工于心计,似乎生活都在她掌握之中,恋爱时一心选择高干子弟,并终于如愿以偿,还依靠公婆的关系放弃了舞蹈事业而换了一个称心的工作,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又顺应潮流下海经商,最后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抛弃了已残疾的丈夫;杜鹃则走出了另一道生活轨迹,她善良执著,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当好朋友大梅被舞台外的金钱、地位、名利所吸引离开了歌舞团时,杜鹃依然坚守于心爱的舞台,甚至不惜得罪婆婆和丈夫。杜鹃在感情上几经坎坷,但她无论对爱情还是对事业都忠贞执著。故事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本是时代浪尖上的弄潮儿,却落得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另一个虽然在感情生活中饱受磨难,但还是找到了真爱,重新获得了幸福。

“两姐妹”故事的母题是民间大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观念的延伸。主人公只要保持与人为善、纯真、贤良的传统美德,无论经过怎样的磨难,生活最终会对他展露笑容。可以说《空镜子》、《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借助新的传播媒介,讲述了一个不变的“两姐妹”母题故事,这个结局迎合了观众的收视期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二)清官母题与阿凡提类型

民间叙事中往往寄托了广大民众对时世社会的认识和普遍心态。历史上,关于忠臣和清官的民间故事流传甚广,有歌颂忠臣的杨家将、岳飞的故事等,也有呼唤清官的包公、海瑞的故事。这一类故事中都有很强烈的忠奸对比,清官和贪官、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主题充分表达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想反抗而又无力反抗,只好把幻想寄托在受百姓爱戴的忠臣和为民做主的清官身上,希望他们能还百姓一个公正、太平的世道。所以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以呼唤清官为母题的民间故事数不胜数。

出于爱护清官的善良愿望,百姓们往往塑造出一批既为百姓着想,又充满智慧的忠臣和清官形象,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胜利,而不是像岳飞等忠臣一样最终为奸臣所害。这些愿望就集中表现在流传久远的“阿凡提智慧类型”人物故事中。这些人物不畏权势,主持正义,为民请命,铁面无私,同时,又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胆量,甚至不乏诙谐和幽默色彩。

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由民间文化所塑造的智慧人物,他们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同地主、大小官员甚至同皇帝斗法,如民间故事中的“巧媳妇”类型,长工和地主的类型,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最具有智慧和诙谐色彩的人物形象是来自新疆地区的阿凡提。阿凡提在维吾尔语中是老师的意思,也就是说阿凡提是个有智慧的人。其实,阿凡提是一位世界性的喜剧人物,他的笑话在波斯、土耳其、阿拉伯、中亚、高加索、北非、希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广泛流传。阿凡提的前身霍加·纳斯列丁的笑话大概是在15世纪从中亚细亚一带流传到我国新疆喀什地区的,并不断地本地化,在新疆的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如今,阿凡提的名字不但在维吾尔族人民中家喻户晓,他的传说故事还获得了各族人民的普遍喜爱。“斗财主”、“斗学者”、“斗国王”,是阿凡提的拿手好戏。对于为非作歹的压迫人民的统治者,阿凡提都给予无情的嘲笑和戏弄。

民间故事中的清官母题和阿凡提类型在当代历史戏说剧中被不断发扬光大,《宰相刘罗锅》、《神医喜来乐》、《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电视剧纷纷热播,清官和贪官、忠臣和奸臣、臣子和皇帝斗法,其中种种智慧和幽默的片断,成了市民百姓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同时,呼唤清官、反腐倡廉、铲除社会不公等主题在当今社会也颇具现实意义。剧中的刘罗锅、纪晓岚、喜来乐等都是既有智慧,又有为百姓代言的正义感和道德感。他们都可以被看作是阿凡提的化身和当代变体。他们的智慧一方面体现在有特殊的才能,如刘罗锅、纪晓岚通晓琴棋书画,喜来乐医道高深;另一方面体现在“忠奸斗法”中。他们虽然相对身居下位,但凭借聪明的头脑,诙谐幽默的口才,把贪官、昏君、奸医玩弄于股掌之上,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三)明君母题与微服私访类型

历代百姓对于叙述帝王生活、宫闱秘事的传说也特别感兴趣,帝王生活的神秘是普通人难以窥见而又特别想知道的,关于帝王的传说满足了群众的好奇心,即使帝王故事多属子虚乌有、捕风捉影,老百姓也愿意姑妄听之。帝王传说也是人民群众表达自身思想感情的载体,表达了他们对明君的渴望和对昏君的憎恨。

关于帝王的传说中,微服私访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历史上许多帝王微服私访到民间,为百姓解决种种问题,发生种种误会和巧合的趣事,还要夹杂着一些风流韵事,被称作“游龙戏凤”类型,为百姓们百听不厌,成为茶余饭后的好佐料。

据传说清乾隆帝曾18次下江南,当然衍生出层出不穷的故事。台湾电视剧《戏说乾隆》中的乾隆皇帝行走江湖,武艺超群、风流倜傥、见识广博,履凶险如平地的潇洒气概,自然赢得了不少芳心。当然,皇帝微服私访不能仅仅是谈情说爱,还得为民间铲除不平,两情缠绵之际,恶霸贪官灰飞烟灭。《戏说乾隆》中言情和除恶务尽平分秋色,武功绝技和如云美女交织生辉,令百姓们看得兴致盎然。

由《戏说乾隆》所激发,大陆电视剧也开始了对戏说历史的关注。与《戏说乾隆》叙事模式、情节内容最为接近的,当属《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但由于与港台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康熙微服私访记》更多地倾向于融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容,由此触发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微服私访的康熙寄予了百姓渴望明君的期望

《康熙微服私访记》也保留了比较符合民间大众审美趣味的帝王与民间女子两情缱绻、欲说还休的感情纠葛,但作为百姓期望的明君,康熙虽也免不了怜香惜玉、处处留情,但更多的还是除暴安良,以苍生社稷为己任。在整体艺术风格上,相对于诙谐幽默、轻松愉快的《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的风格更加凝重一些。影射、批判现实的内容更多一些,如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包二奶、盗版、假药事件等等。

电视剧《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记》属于微服私访民间传说的当代电视剧翻版,这种“帝王传说类”戏说剧融言情与社会讽刺因素于一体,还加进了类似《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清朝“公案小说”中侠客形象、侠义故事的内容,从而具有了一种当代“公案剧”和“反腐剧”的审美特征,成为一种社会性与娱乐性更强的帝王微服私访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承。

(四)灰姑娘故事类型

灰姑娘是一个世界性的民间故事类型,在欧洲、亚洲都有流传,据说在世界各地流传的异文有一千五百多种。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是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集》中的故事。“灰姑娘”的母题有以下几个:后母虐待(出身贫苦)、神奇力量相助、参加盛大集会、以特殊方式(验鞋)证实身份、与王子结婚等。

我国唐代段成式的笔记故事集《酉阳杂俎·叶限》就记载了一个情节类似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叶限的姑娘,母亲去世,后母虐待她,常常叫她到危险的山上砍柴,到深溪边取水。一天,叶限取水时看到一条美丽的小鱼,她很喜欢,就偷偷地把鱼养了起来。鱼越长越大,越长越美丽。后来被后母发现了,把鱼杀死吃了。叶限伤心地将鱼骨收藏了起来。以后,叶限需要什么,鱼骨都会满足她。

一年一度的节日到了,后母带着亲生女儿去参加节日舞会,叶限向鱼骨求援,鱼骨让她穿上翡翠色的服装,踏上金色的鞋子,也去参加舞会。叶限在舞会上成为最耀眼美丽的姑娘。被后母看到了,叶限就慌忙往回跑,匆忙中丢失了一只金鞋。后母回到家,见叶限正睡觉,就不再怀疑。后来,邻国的国王得到了那只金鞋子,下令让全国的女子试穿,但都没有人适合。国王四处寻访金鞋的来历,终于找到了叶限,娶她为王后。后母和她的女儿则下场悲惨,最后都被石头砸死了。

段成式的记载在公元前9世纪,比《格林童话》早了近千年,应该说,这是世界范围内记载最为详细的“灰姑娘”类型故事的发端之作。

迪斯尼公司1953出品的动画片《灰姑娘》是最广为人知的有关灰姑娘故事的电影演绎,基本是根据童话改编。以后众多的灰姑娘类型电影则保留了童话的基本母题,虽然国家、时代、社会背景,甚至情节都千变万化,但都是讲述出身卑微的女主人公如何遇到她的白马王子的故事。《窈窕淑女》中的卖花姑娘经过教授的调教后不仅变得仪态万千,更赢得了教授的尊重与爱情;茱莉亚·罗伯茨的《风月俏佳人》把风尘女子因自尊自立征服潇洒倜傥的百万富翁的故事搬上荧幕;而《曼哈顿灰姑娘》里女佣成为酒店经理,最终和议员产生爱情,是不折不扣的“麻雀变凤凰”;《游龙戏凤》里保守的英国王子“微服私访”美国布鲁克林区,恰好碰上身材火爆、作风大胆的金发女郎,爱情就这么不可思议地发生了。

其他还有中国电影《大辫子的诱惑》、《嫁个有钱人(2)》,美国电影《情归阿拉巴马》、《我的盛大希腊婚礼》、《王子与我》等。灰姑娘故事的主要情节总是灰姑娘出身贫寒,受尽了欺侮和折磨,但寒酸的外表遮不住她美丽的容颜以及金子般善良的心,最终在仙女或某种神奇力量的帮助下征服了王子的心。灰姑娘故事体现了女性普遍存在的一种内心幻想,虽然身处平凡,但对爱情充满了憧憬,期待有“白马王子”的出现改变命运。时至今日,灰姑娘模式的电影还是长盛不衰,并将会一直流传下去。

(五)海盗的传说

海盗是人类发展史上冒险和浪漫交织的年代中一个神奇的传说。海盗传说的母题通常有以下几个:固定的人物形象,如戴着黑眼罩的独眼老大,装配钩子手和木头假腿的谋士或随从,这是他们身经百战的结果。还有海盗船上的骷髅旗,不知所终的神秘宝藏,找到宝藏的唯一线索——藏宝图等,这都是海盗电影中常见的元素和情节。

代表着传奇与冒险的海盗传说《加勒比海盗》

最早关于海盗的记载是在公元前1350年。曾经的北欧维京人和地中海的腓尼基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海盗。到了14世纪中叶,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无数冒险家驾驶着帆船,冲向茫芒未知的大海,去寻找财富与宝藏。随着航海业的发达,关于海盗们的各种故事更是层出不穷。1914年,第一部描写海盗故事的无声影片《天堂海盗》开始上映,影片中海盗们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的形象可以说设定了海盗的银幕形象特色,让人们心目中对海盗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1926年拍摄的《黑海盗》描写了海盗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黑胡子”爱德华的海上经历。

海盗电影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了一个繁荣期,1952年美国的《红海盗》则是诸多同题材影片中的翘楚。剧情描述了18世纪时在地中海出没的一名海盗和一名古怪的发明家联手,协助海岛上的居民反抗暴君统治的故事。整个影片热闹有趣,年轻时曾在马戏班训练过的男主角在剧中大展身手,他的海盗造型为当时年轻人争相模仿。

香港开埠之初也深受海盗之苦,著名动作明星成龙1984年的《A计划》也是反映警察清剿海盗的电影,其中还有一段效仿《林海雪原》的场景,整个片子沿袭了成龙武打喜剧片的风格,风趣幽默。

对宝藏的追寻伴随着海盗的历史出现,这其中,南美的“利马案件”为海盗史又注入了神秘的一笔。秘鲁首府利马曾是南美最富饶的地方,是一个传说中有着无数金块银条、翡翠玛瑙、珍珠宝石的城市。1821年当南美反殖民统治的军队逼近利马时,英国殖民者只得将大批财宝装载上“玛里·吉尔号”帆船,并由以诚实忠厚闻名的荷兰籍船长维尔亚姆·汤普森指挥。然而就在起航出发后的某个夜晚,汤普森船长却带领着水手们杀死了利马总督,并悬挂起海盗的骷髅旗。此后,这笔巨额财富的下落便无人知晓。在当地则流传着财宝被藏在太平洋上的可可索夫小岛的传说,此岛位于哥斯达黎加海岸的不远处。

英国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的著名小说《金银岛》就是根据这个传说创作的:


星尘大海上的金银岛

宝藏就埋在:

望远镜肩上一棵大树,北北东偏北。

骷髅岛,东南东偏东。

星尘大海上的金银岛……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个名叫吉姆·霍金斯的年轻人正讲述着他的海上寻宝经历。从他如何偶得藏宝图,到半途遭遇海盗、荒岛探险,以及最终满载而归。故事高潮频起、震人心魄,整部作品都散发着诱人的冒险气息。正因为这浓郁的惊险氛围,许多国家都先后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迪斯尼于1950年推出的电影《金银岛》是其电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由真人主演、毫无动画成分的电影。电影全片都在《金银岛》作者的故乡英国拍摄完成,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情;1996年又拍摄了由知名布偶与真人共同演绎的《布偶金银岛寻宝记》,片中运用了动画明星“猪小妹”、“柯密特青蛙”等一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布偶角色。此部电影的情节在原作基础上略作改动,增添了由猪小妹扮演的“荒岛流放女王”,她还成了柯密特青蛙扮演的船长的情人;2002年11月迪斯尼又推出了全新演绎的《星银岛》,这部动画片把想象发挥至极。不但将整个背景时间推移到未来30世纪,更是把故事环境设定在宇宙空间,让观众们也跟随着主人公吉姆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太空冒险。

迪斯尼公司2003年的影片《加勒比海盗》,以及其后的《加勒比海盗(2)》、《加勒比海盗(3)》都是海盗片中的力作,制作庞大,明星云集。《加勒比海盗》是有着魔幻色彩的海盗片:一群来自加勒比的海盗,驾驶着“黑珍珠号”疯狂地四处杀人放火,掠夺钱财。他们都是受到神秘诅咒的人,每到月圆之夜,他们就会变成骷髅,成为活死人,而能消除这个诅咒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一枚金币……神秘新奇的剧情、惨烈壮观的海战、不知下落的财宝……所有这一切注定了《加勒比海盗》系列能重现海盗影片昔日的风光,让观众再次感受海盗那种血雨腥风的生活。

(六)美人鱼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小美人鱼形象和民间传说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世界各地其实都有关于美人鱼的古老传说,而《海的女儿》的故事雏形应该与斯拉夫神话的水仙女故事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神话后来流传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主要民族中。19世纪,捷克具有世界声誉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就吸取民间故事的营养创作了著名歌剧《水仙女》,故事讲述了生活在山林野泽中的水仙女鲁萨尔卡爱上了常来湖边的王子,她请求预言到其爱情悲剧的女巫将自己变成一个不会说话的美女,从而使王子坠入情网。但王子却在婚礼前夕移情异国公主,最终水仙女和王子都先后消失于水塘之中。这个故事是《海的女儿》最初的原型。

美人鱼故事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故事中,美人鱼似乎是为爱情而生的,但她的爱情结局却是悲剧。俄罗斯版的电影《海的女儿》,同样讲述了美丽天真的美人鱼在现代社会的遭遇,她执著于自己的爱情,却备受世人捉弄,几经周折也没能获得王子的爱情,于是她只有“把悲伤留给自己”,飘然而去了。

香港电影《我爱你》中,现实生活中的女主人公固执地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但美人鱼的童话里王子选择的却并不是美人鱼,尽管美人鱼无限依恋地爱着王子,但她还是没有追回那颗离去的心。正像王子抛弃了美人鱼一样,女主人公的爱情遭遇了同样悲剧性的结局。

在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版《海的女儿》中,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被安上了一个光明的结尾,故事还运用了好莱坞一贯的套路:真善美和假恶丑有着明显的界限,最终必定是善良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这个美人鱼的命运与原作大相径庭,但它还是得到了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

其他以美人鱼为题材的影片还有1984年美国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现代美人鱼》,日本影星酒井法子主演的电视剧《我爱美人鱼》、韩剧《人鱼小姐》等。美人鱼代表着美貌、爱情,虽然对美人鱼来说,爱情注定是个悲剧。但明知道王子的心不是属于她的,她还要牺牲一切去追寻,这就是爱情的伟大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