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

引言

从科学意义上说,并不存在一个“中国的月亮”,因为月亮是属于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的,它对每个国度每个民族都投下同样宁静而妩媚的光芒。但正如华严经教义所谓“月印万川”《八十华严经》卷二有“如来法身不思议,如影分形等法界。处处阐明一切法,寂静光天解脱门”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宋代华严宗代表人物澄观疏曰:“依体普现,若月入百川。寻影之月,月体不分。即体之用,用弥法界。体用交彻,故不思议。”(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同样,当寂寞无语的月亮穿过不同的心灵世界,反映不同民族文化视野的时候,它就具有了特定的文化的意义。

L.克兰默在《灯宴》(1916)的序言中谈到了月亮这个在中国诗坛无所不在的象征:“月亮悬挂在中国旧诗坛的上空……(她)是人间戏剧美丽而苍白的观众,而她所知道的一切隐秘、激情和欢乐,迅速地崩溃或是慢慢地腐烂……她把远隔千山的情侣思念联结起来。”迈克尔·卡茨:《艾米·洛威尔与东方》,见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4页。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齐己:《夜坐》。,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充满了中国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它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它是静思玄想式的中国智慧的神秘启示物,更是通脱淡泊的中国艺术的深刻象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便获得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的月亮”,透过中国文化的月亮原型,可以揭示诸多的中国文化的深奥古义和审美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