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府的“无为”和“有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2004年8月,我到甘肃平凉市考察,并游览了道教圣地崆峒山。在山上,平凉市旅游部门请我题词,我即兴撰写了一副对联:
雄秀仙山,万物竞生,无序原来有序;
升平世界,安居乐业,有为出自无为。
上联说的是:世上一切,无不遵循客观规律,看似“无序”,原来全都“井然有序”;下联说的是:人间万事,只要适应客观规律,政简路宽,“无为”必定导致“有为”。
“有为出自无为”,这应该是政府施政的指导方针。政府“无为”决不等于“不作为”或“无所作为”。政府“无为”是指政府应遵循客观规律而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才是“有为出自无为”的真谛。以政府对待民营经济的政策而言,政策制定的原则应是如此,政策的执行和对政策执行状况的监督也应如此。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经济正是在政府“有为出自无为”的方针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改革表现最优秀者,在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即 ‘增量改革’。之所以增量改革的绩效远远优于存量改革,是因为后者必须 ‘破旧+立新’,而前者仅仅需要 ‘立新’而已。旧体制的政治经济既得利益阶层对 ‘立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对 ‘破旧’却顽强地抵制。”当然,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地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产生,这属于“增量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新发行的股票,可以流通,而原有的国有资产暂不流通,这叫做“存量暂且不动”,这也属于“增量改革”,所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后再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使不流通的国有股变为流通股,就属于“存量改革”,阻力无疑会大得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要进入垄断行业的领域,将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这也属于“存量改革”,阻力也是很大的。但在市场化改革中,不改“存量”,不打破行业垄断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增量改革”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这就涉及政府职能的转换和政府的“无为”还是“有为”了。“‘增量改革’的成功在于政府的 ‘无为’,在于 ‘无为’赋予民间力量的自由所焕发出来的自由活力……国有企业、股市、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失败者多,则大多失败于政府的 ‘有为’。”对这几句话,可以作这样的阐释:民营经济在市场条件下发展起来,正是政府遵循客观规律,采取引导、扶植的结果,这表明政府的“有为”出自“无为”。而民营经济至今仍在市场准入、公平待遇等方面遇到困难,难以进一步发展,也正是有关地方和有关行业的主管机构违背了“政府不该管的不要管”的原则,处处“有为”,不该“有为”之处也“有为”,结果既有损于国民经济,扼杀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活力,又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切实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