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把”字句位移图式的隐喻拓展

3.1 空间意象图式的隐喻价值

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所有的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关于空间隐喻的问题,参看张敏(1998)和蓝纯(1999)。因为在人类的动作行为世界里,物体受力后所产生的运动方式,最直接、最普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物体空间形态发生一系列变化,比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的改变等等。空间位移作为物体运动的一种最常见形态,其运动的内部结构不仅最先为人们所感知、所认识,而且也会不断被人们抽象化并通过隐喻的方式变成表达其他抽象概念的基础结构,从而表达其他类似结构的意义。

从“把”字句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来看,下面几个句子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31)人们把钱更多地投向了银行。

(32)他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3)把职工真正当成企业的主人。

(34)把企业的经营行为变成每一个职工的工作行为。

(35)首先把农业和支农产业安排好。

这5个句子,彼此之间在语义关系上的显著差异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共同的本质?否则,它们都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就不好理解了。

我们认为,例(32)~(35)句正好是典型的“把”字句(例(31))的空间位移图式通过隐喻而产生的4种变体图式(系联图式、等值图式、变化图式和结果图式)的4种句法表现形式。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把”字句的典型图式和变体图式之间的隐喻关系。

3.2 “把”字句变体图式分析

从我们收集到的2160个“把”字句来看,典型的位移图式和4种变体图式的句例分布如下表:

3.2.1 系联图式

典型的空间位移图式是一个物体从甲点到乙点作单向位移。而系联图式表现的则是两个本来分离的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作相向位移而连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如果本为一个整体的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各部分作反向位移,从而导致各个部分的分离,便可以理解为一种反向的系联图式。相当多的“把”字句就是表现这种系联图式的,而且这种系联图式似乎用“把”字句来表达才是最自然的。

(36)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相结合。

(37)我们中国人把“吃”跟“福”联系在一起。

(38)他们年初就把任务逐月分解到各单位“一把手”的头上。

(39)大娘,您是不是把整钱和零钱分开放了?

例(36)中的“科学成果”和“技术精华”、例(37)中的“吃”和“福”从原本分离的状态走到了一起;而例(38)中的“任务”、例(39)中的“整钱”和“零钱”原本为一体而被(将被)分割开。毫无疑问,这种从分到合或从合到分的过程其实都是以物体的内在运动为前提的。这种系联图式有时候也用“混为一谈、融为一体、相提并论、大卸八块”等短语来表达。

3.2.2 等值图式

与系联图式密切相关的是等值图式。所谓等值图式是指人们把两个性质本来不同的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加以联系并在心理上做出等值判断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种等值图式的形成,是以“把”字句表现心理空间层面的位移为起点的。在语料中,大量存在着“把……放在……地位(位置)”一类的句子:

(40)要把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

这个句子其实表达的就是对“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是“把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当作重要的事情”的意思。这种语义的演化是以人们心理空间的位移图式为基础的。

(41)我们把生活当作一个扩大了的游乐场。

(42)一些人把请客吃饭的排场看成一种“面子”。

(43)把赠送音乐会入场票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

例(41)的“生活”和“游乐场”之间、例(42)的“排场”和“面子”之间、例(43)的“赠送入场票”和“奖励”之间,都是通过心理上的相互系联和主观判断而构成一种等值关系。这其中,我们分明看到了空间位移图式的影子。

等值图式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把”字句中用判断动词“当作”“看作”“当成”“说成”“称为”等来表达的。我们在语料中也看到这样的例子:

(44)羌族儿女真诚地把她拥戴。

我们认为,这个句子的特殊性表现在动词“拥戴”上。仔细琢磨,“拥戴”就是“拥护推戴”,是“拥护某人做领袖”的意思,这一动词本身含有“把……当作……”的语义结构。类似的动词短语还有“待若上宾、奉若上宾、奉若神明、视为知己”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动词所表示的语义都可以纳入等值图式的范畴。从这个角度看,某些特定的词汇意义与某一语法的结构意义,有时是完全能够相互契合、相互支撑的。

3.2.3 变化图式

变化图式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甲形态改变为乙形态,或从甲形态达成乙形态的过程。这种形态的改变或达成也都蕴含着一个内在的位移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位移图式和变化图式之间隐喻和被隐喻的关系。

(45)把一个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46)努力把省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两手抓、两手硬”的坚强集体。

(47)个别部门和执法者甚至将权力商品化。

(48)把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加工后直接作为人类的食物。

例(45)从“贫困的中国”到“小康的中国”,例(46)从“(普通的)班子”到“坚强集体”,这种变化过程与空间位移过程之间的相似结构是显而易见的;例(47)“将权力商品化”其实就是“把权力变成商品”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变化的过程;例(48)的“加工”本身便蕴含了“改造成为……”的意思,表现的也是一个变化过程。

3.2.4 结果图式

距离空间位移图式比较远的变体形式,我们认为是一般所说的VP为结果补语或状态补语的“把”字句。根据崔希亮(1995)的解释,这种“把”字句的语义是“某一行动带给或将要带给B的结果”“某一行动使B或将使B的状态发生改变”。我们把这两种语义统一为“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发生性质或状态的局部改变”。相对于改变前的情况来说,改变后的情况也是经历了一个位移过程的,只是这个过程在物体内部发生而且往往被忽略而已。因此,如果我们以变化图式为中介,那么我们就能够看到结果图式与空间位移图式这两者之间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只是由于它距离典型的位移图式比较远,所以句法上的变化形式也最多。表现结果图式的“把”字句,根据其中VP结构的复杂性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

一是“把……V+得+(很)C”结构,例如:

(49)把《解放军报》办得更有特色。

(50)您把农业和儿子都打扮得朴素而光景。

二是“把……V+C”结构,例如:

(51)你还是把钱收好吧。

(52)他的最后一句话把我们记者都逗笑了。

三是“把……V+(了)”结构,例如:

(53)把这批鞋全部销毁!

(54)我们把凤凰丢了。

(55)就是这句朴实的话,把我震撼了。

由于这类“把”字句中,“把”后名词与动后补语之间具有比较自然的话题和述题关系而往往被当成“把”字句的典型形式来加以讨论(沈阳,1997)。其实,这种话题和述题的关系,正好描写了一个物体发生局部性质或状态变化后所具有的情形。第三类“把……V+(了)”结构,虽然句法表层没有结果成分出现,但我们认为是结果内含于动词之中的:销毁=由有效存在到无效存在的变化结果;丢了=由可掌握到不可掌握的变化结果;震撼了=由平静到波动的变化结果。同样,有些固定短语用于“把”字句,也是表现结果图式的,比如“发扬光大、抓捕归案、捉拿归案”等。

通过对上述4种变体图式的分析,我们能找到它们与典型的空间位移图式之间在语义结构上的相似性,它们是空间位移图式的“把”字句通过隐喻拓展而形成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图示如下:

如果这个理解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本文所面对的2160个“把”字句,保守地说,至少有95%是可以得到统一解释的。在徐卡嘉同学的研究中,位移意义也可以解释95%的“把”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