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作为经济学和政治学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用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的话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市场决策而产生”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键、桑伍、曾获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划、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然而公共选择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在“经济人”的基本假定下,其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传统上被分开的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学科领域中的选择行为。公共选择的分析对政治过程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理论的解释,也扩展了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

我国现在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也存在着许多无序的现象,如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以及相当严重的腐败现象。因而,公共选择学派提倡的对政治市场的分析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在中国也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许多著作被译成了中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布坎南和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布坎南的《民主财政论》、《自由、市场和国家》和《赤字中的民主》,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和《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缪勒的《公共选择》。国内的很多学者也在积极尝试着用公共选择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并写了很多的著作和论文来介绍和发展公共选择的内容,比较出色的有汪翔、钱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导论》,方福前的《公共选择理论》等。

本书在结合了前人的研究创作的基础上而完成,但有着自己的体系和思路。本书从体系上而言,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把政治过程也当作一个市场来进行分析,这样就把人类社会分成两个市场: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所以在结构上本书做出了与其他的公共选择著作不一样的安排,希望借鉴成熟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结果来发展公共选择的内容,也尝试着从需求、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当然公共选择作为交叉学科,是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发展的成果,所以本书在内容上也不想受到很大的限制,希望把其他的有关内容也加入进去。由于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本书在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时候也会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一些专栏,适当地介绍其他的相关学派或者学者关于该问题的论述。对某些读者而言有些论述显得复杂,本书将这些问题用※表明。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 基础理论。包括导论、市场的起源与存在的基础和国家的起源与政府存在的基础三章,重点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渊源、主要派别和方法论等,并对市场与政府的基本原理进行论述。

第二篇 政治市场。主要论述一下政治市场上的各个主体的行为特征和他们共同作用以后的均衡结果,指出政府干预的问题。第四章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主要介绍政治市场中的产品——公共物品。第五章选民理论从需求者的角度分析选民的行为特征。第六章官僚理论分析了官员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指出追求最大预算规模是政府官僚的目标函数。第七章政治家与政党理论从供给者的角度分析政党和政治家的行为特征。第八章我们对政治市场上的运行机制进行论述,详细地分析各种投票机制和官员的行为特征以及寻租腐败等问题。第九章描述了政治市场的均衡状态,主要就政府规模扩张和政府失灵的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篇 规范与实证。介绍了宪制经济学、分权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等理论,希望读者从各个角度理解市场和政府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逻辑基础、基本特征与优缺点。从规范的公共经济目标进行论述公共选择实现的目标。

本书适合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的读者进行阅读。因为不同的内容难度不一样,本书也尽量地进行了区分,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要求进行阅读。作为一般本科生的教材,本书尽量避免了一些比较深的数学证明,在每一章的末尾本书都给出了进一步相关的文献,有的更是有关内容的经典读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附录中的书目找到相关的书进行阅读。对于每一章的内容本书也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几个简单的进一步的问题。当然,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遗漏,希望大家原谅和指导。

本书是北京大学立项教材,感谢相关人员的帮助。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经济学院部分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关心,他们分别是院领导孙祁祥副院长、教务处刘洁主任、财政学系刘怡主任等。经济学院2002级财政班的部分同学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2005级硕士麻志明同学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协助我对本书进行了校订,在此一并致谢。同时要感谢北大出版社给予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许云霄

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