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会话的转写方式
1.3.2.1 转写时语言和非语言细节的取舍
在转写收录的语料时当然首先要将每个会话参与者所说的话用文字转写下来。对那些不能用文字转写的语言特点,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用通用的转写符号尽可能详细地记下与会话活动或研究专题相关的一切细节,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因素。
会话活动所牵涉到的非词语因素非常多,有的是非词语的语言成分,比如像加强重音、语音延长、开口度、停顿的时长等等,这些成分是不能用文字来表示的,需要用专门的符号进行转写。还有的是人发出来的非语言的声音,比如像笑声、哭声、嘘声、咳嗽声等等。
除了这些听觉信息以外,还有很多视觉信息也与会话活动有关。比如手势:像用摆手表示不知道,用招手表示让对方靠近,用挥手表示让对方离开,又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对方或者表示自豪,用V型手势表示成功、胜利等等。体势:身体的前倾和后仰、起身与坐下等等。头部动作:摇头、点头、仰头、低头、歪头、回头。表情:喜悦、痛苦、悲伤、吃惊、疑虑、疑问、生气、思考等等。注视的方式:上视、下视、旁视、正视、环视、盯视、瞪视、直视、窥视。
会话活动所牵涉到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还远不止这些,这里所列的只是比较常见的几种。如果在把收录的会话活动转写成书面材料时,不加选择的将所有因素都进行标记的话,那么这个转写成的材料将变的十分庞杂,反而不容易进行分析研究。那么什么样的细节应该重视,什么样的细节应该忽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一,对非词语的语言特点应该无一遗漏的进行详细地转写,特别是那些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可能有关的细节更应该加倍注意;二,对非语言的因素有选择的进行标注,只记录那些与交际活动有关的非语言细节。
为什么对非词语的语言特点应该全部详细表示出来呢?因为在对语料未进行分析之前,很难判定那些语言特点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应该说,在同一情况下反复出现的特点都是有意义、值得分析的。所以会话分析的研究者们并不是在转写语料之前预先确定要研究哪些现象,而是先尽可能详细转写会话活动中的所有语言和非语言信息。
笔者在研究会话活动中的话轮交接系统时,曾将所录得会话语音材料尽可能详细的进行转写,像是否有加强重音、是否有语音延长、是否停顿、停顿的时长是多少、语调的上升和下降、语气词的开口度如何等等,然后加以分析,结果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规律。如果在刚开始转写收录的口语材料时,没有认真地、细致地、精确地、尽量无遗漏地进行转写的话,这些规律是不可能发现的。
当然不同的研究课题所重视的语言特点和非语言特点是不同的。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专题,按需要转写相关细节。
所录语料的转写,最好由研究者本人亲自来做,如果让非研究者做助手加以转写的话,可能会由于不完全了解研究者本人的研究意图,把对研究十分有用的细节忽视掉了。另外,研究者亲自转写时,常常会发现过去未曾注意过的对研究有用的细节因素。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研究者本人不能亲自转写所录的语料,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对相关细节进行核对和确认,特别是那些跟结论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进行确认,以保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那么如何判断非语言细节中哪些是相关因素,哪些是无关因素呢?
判断某个细节是否与当时的交际活动有关,应该看这个细节对当时的会话活动是否产生影响,或者对理解当时所说的话是否有帮助。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应该视为有关因素,在转写时必须加以标注。
比如打喷嚏,是否需要转写,首先要看打喷嚏的人是谁。如果是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打的,那么一般应该转写。因为说话过程中打喷嚏,常常会打断正在说的话,不加标注,有时候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话语中断或者话题的改变。如果打喷嚏的人是听话者,那么有的时候需要进行标注,有的时候不需要标注。这要看打喷嚏这个动作是否对该会话活动产生影响。如果听话人打喷嚏时,说话人没有中断正在说的话,别的人也没有为此转变话题,这时打喷嚏这一行为可以被忽视。但是如果听话人打喷嚏后,说话人中断了正在说的话,或者有所停顿,或者改变了话题,比如“怎么,感冒了吗”,在这种情况下打喷嚏就应该被记录下来。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上文所说的在交谈过程中看表的例子也属于这种。如果很多人在一起说话,其中一个人看表没有被说话人注意到,话题没有改变或中断,就不需要注明,但是如果像上文那样被说话者注意到,并且改变了话题,就应该当作相关的语境因素记录下来。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有时像看表这样的非语言行为,虽然当时没有被说话者注意到,没有打断当时说话者的话,但是却被另外的会话参与者注意到。在接下来的某一时刻,该会话参与者改变了话题,这个话题的提出如果与看表有关的话,比如“你是不是有事”等,那么看表的行为虽然并不是刚刚发生的,也应该被记录下来。
还有,如果所使用的语料是用录音机收录的,而不是用录像机录像的话,应该在收录后尽早进行转写,以免相关非声音细节被忘记。
1.3.2.2 转写系统
现在研究者们所使用的转写系统有很多种,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会话分析学派常使用的转写系统,(Atkinson ,J & Heritage, J. 1984,pp. ix-xvi)和用这套转写系统转写的一段书面会话材料。
说话人的表示:(被收录的语料,来自课堂的言语活动时。)
T:老师
(teacher)
L1:说话者被确认为学生1
〔identified learner(learner 1) 〕
L:不能确认说话者是哪个学生时
(unidentified learner)
L3:可能说话者是学生3
(probably learner 3)
LL:几个或者所有的学生同时说话
(several or all learner simultaneously)
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时的表示:
L1:∥yes∥
L2: ∥yeh∥
表示学生1和学生2同时说话,“yes”和“yeh”同时发出。
(simultaneous, overlapping talk by two speakers.)
L1:∥huh?∥oh∥I see∥
L2: ∥what∥
L3: ∥I don't get it∥
表示学生1、学生2和学生3(或者更多的人)同时说话
〔 simultaneous, overlapping talk by three(or more)speakers.〕
紧密衔接话语的表示:
= a)话轮在下一行下面的等号后持续。
(turn continues at the next identical symbol on the next line)
b) 如果等号插入的位置在一个说话人所说话轮的结尾和与此相邻的另一个由另外的说话人说出的话轮的开始,那么该等号就表示这两个话轮间完全没有间隙。(即意味着第二个人的话是紧接着第一个人的话说出来的,中间没有任何停顿。笔者加。)
(if inserted at the end of one speaker’s turn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speaker’s adjacent turn, i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no gap at all between the two turns.)
话语内和话语间的间隔的表示:
言语表达特征的表示:
转写时的标注:
其它转写符号:
下面是用这个系统转写的课堂会话活动的一个片段的书面材料(Markee,N.2000)。对照上面的转写系统,就可以看懂这段会话材料的录音是如何转写的。
在这个转写的书面材料中,提供了很多有关的详细信息,像停顿和沉默现象(第520-521行,第524-525行,第531-532行,第534-535行,第537-539行)、重音(第520和541行)、元音延长(第528、532和536行)、中断(第520行)、笑声(第537行)、吸气或呼气(第526行)、重叠所产生的影响(第541行)。
1.3.2.3 常用转写符号
如何用符号来表示那些非词語的细节,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转写系统,这些转写系统可以说各有利弊。笔者不太主张只严格采用一套转写系统的方式,而主张博采各家之长,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创造一套既清晰准确,又方便实用的個人转写方式。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比较常用的一些符号,这些符号也是本书所使用的,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