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美国的难题
高度发达的美国也面临着种种难题。
(一)国内难题:种族问题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预言:“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13〕在美国,黑人问题曾引发了19世纪的南北战争、20世纪的民权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中筠将黑人问题称为“美国良心的负担”,实际上道出了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几乎不能超越的两难处境。
对美国来说,种族问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为了发展,美国在过去的两百多年中一直在动员和运用全世界的人力资源。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化过程。移民带来了种族问题。现在美国的种族问题主要表现为白色人种和有色人种(非洲裔、拉美裔、亚裔)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时也表现为有色人种之间的冲突。
冷战结束,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高涨。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也又一次趋于激化。一些代表性的理论在思想界尤其是大学的思想库中应运而生。1994年8月,哈佛大学教授赫恩斯坦和保守派理论家默里合作出版《正态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力和阶级结构》一书。作者认为,人的智商取决于遗传因素。他们指出,在美国黑人的平均智商要比白人低1.5个百分点。该书曾一度成为畅销书。与此针锋相对的是文化多元主义理论继上个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后的再次兴起。它亦提出一系列极端并有挑战性的观点,如否定欧洲文明,认为欧洲文明起源于非洲,欧几里得、荷马、苏格拉底甚至耶稣基督都是黑人;认为欧洲人属于“冰人”(Ice people),生来自私自利,而非洲黑人则属于“太阳人”(Sun people),天生善良,所以白人要比黑人低劣。
理论上的不协调反映出实际上的不相容。托克维尔说:“你可以使黑人获得自由,但你却不能阻止白人把他们看做异己。”〔14〕1992年4月洛杉矶黑人骚乱,起因是白人警察殴打黑人青年而被法院判决无罪。骚乱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美元,为了平息暴力冲突,美国政府调集了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还出动了大批装甲车。暴力冲突蔓延至纽约、芝加哥、旧金山、西雅图、亚特兰大、匹兹堡等大城市,使美国举国震惊。
除了种族问题本身的顽固之外,新的挑战也使人们不敢掉以轻心。最现实的就是选票问题。在今日的美国,黑人和其他非白人族裔的选民人数剧增,不管是谁竞选都需要争取他们的选票。如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都争相用西班牙语来争取拉美裔选民们的支持。这种传统形成的对非主流种族的排斥与歧视和现实上对他们的需要又是一对深刻的矛盾。
近年来,美国有色人种之间的矛盾也出现了新的紧张趋势。由于合法和非法移民的剧增,加之他们的高生育率,拉美裔美国人(主要是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古巴人)在美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据预测,到2010年,拉美裔美国人将达到4000万从而超过黑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黑人认为这构成了对自己的威胁,因此双方在就业、移民、竞选公职等方面展开了竞争。亚裔美国人的情况略为不同。在早期,亚裔在美国被视为“贱民”,被认为是与主流美国社会格格不入,文化素质低劣。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亚裔美国人已在美国社会中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据统计,有1/3以上的亚裔美国人受过4年以上的大学教育并拥有学士学位,这个百分比是白人的1倍,黑人的4倍,拉美裔的5倍。这一突出的成就赢得了喝彩,也遭到嫉妒和报复。亚裔美国人经常遭到美国蓝领白人、低收入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袭击。如上述的1992年洛杉矶事件中,白人打死了黑人青年,而大批黑人却把该城几乎一半的韩国店铺付之一炬。美国民权委员会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以暴力、蛮横、骚扰和恫吓等形式出现的反亚洲人活动已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的种族问题中又添加了一个穆斯林因素,使原来一直不突出的阿拉伯裔美国人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矛盾上升到凸显的位置。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几位穆斯林乘客已通过机场安检,准备登上美国国内的航空班机,但却遭到白人机长及所有其他乘客的反对。此事被报道后,美国的穆斯林社区舆论哗然。然而,随着反恐力度加大,穆斯林美国人和主流社会间的紧张关系更加难以缓和。
可以肯定,虽然一代代的美国有识之士和政治家们为种族问题的妥善解决绞尽脑汁,但是种族冲突仍将作为美国文化和政治的首要问题继续存在下去。
(二)国际难题:“高处不胜寒”
美国只用了两百多年时间,从一块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这是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所始料未及的。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曾告诫人民要远离欧洲旧大陆的纷争,专心发展自己。在整个19世纪,美国基本上是以美洲作为主要活动舞台。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而冷战及其结束更将美国推到了一个极致的位置——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今天,美国以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全面优势,在国际上不断显示自身的超强地位。然而,大有大的难处,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用了一句中国古词来形容冷战后的美国,即“高处不胜寒”,诚哉斯言。
年轻的超级大国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发展了几千年的极其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来认识这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对美国是极大的挑战,也是极大的难题。受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多方面的限制,美国真正开始有全面了解世界的意识,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这之前,美国真正关心的还是美洲或西半球的事情。在美洲之外活动的美国人,多是传教士和商人,他们即便了解一点外部世情,但他们对美国本国政府和人民的影响仍极其有限。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改造世界的方案开始,美国式的世界观才逐步展现并逐步自我完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始之后,这种美国式的世界观已自成一套理论和体系了。凭借着美国雄厚的财力和人力,亦凭借着美国的创新机制,这种美国式的世界观、国际观在内部不断实现理论和体系的完善;在外部则不断辐射扩散,大有独步天下之势。
这种美国式的世界观和国际观的核心是美国价值观,但又不仅于此,它也要秩序和军队。它还相信,世间一切社会发展模式中,美国模式是最好的。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随着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呈现出相互依存的趋势。美国国内也有一些有识之士试图突破传统,研究这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新动态,勾画这一日趋复杂的世界。但他们的努力受到了一批保守人士的激烈批评。这批人士怀着极强的使命感捍卫着“美国第一”,从理论到实践。“9·11”给了他们机会。
这批人士现在被称为“新保守主义者”。一些法国人曾这样来形容他们:“他们喜欢民主、秩序和军队;他们讨厌共产主义、基辛格和联合国;他们赞成杜鲁门、里根和托克维尔。”〔15〕这些人代表着美国国内一种相当有影响的政治思潮,其中一些人还身居高位。目前,新保守主义者在美国的影响如日中天。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给美国制造更多更大的国际难题。
一切变化的最终动因来自于内部。我们要了解美国今后在国际上的走势,就需要了解美国国内的政治思潮及政治力量的走势;了解各种类型的美国人究竟如何在看这个世界。只有如此,我们对美国的研究才能真正走向深入并展示研究的意义。
注释
〔1〕参见章百家:《中国国内政治及亚太政策1972-1989》,此论文提交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系列合作研究项目“20世纪中美日关系研究”2000年东京会议。
〔2〕徐鲁航:《庚款留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载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新的视野——中美关系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3〕罗荣渠:《论美国与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输入中国》,载《中美关系史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
〔4〕章百家:《二十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载袁明主编:《跨世纪的挑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
〔5〕〔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译本,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1版,第4页。
〔6〕同注〔5〕,第7页。
〔7〕同注〔5〕,第15页。
〔8〕同注〔5〕,第8页。
〔9〕同注〔5〕,第15页。
〔10〕此段中引文均见杨玉圣著:《中国人的美国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4页。
〔11〕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6页。
〔12〕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8~19页。
〔13〕同注〔5〕,第396页。
〔14〕同注〔5〕,第400页。
〔15〕〔法〕樊尚:《伊拉克战争后的世界》,载于法国《新观察家》周刊,2003年5月28日。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