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经济学科工作会议综述
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经济学科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15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立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来自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经济学部门负责人和正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的地方行政学院经济学师资培训班学员等共计100余人参会。参会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方经济创新发展五大主题并结合教学科研咨询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与会代表结合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从多个视角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发展实践和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而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时代特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源与流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断发展。江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柯健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开辟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国家行政学院蔡之兵博士将系统思维、国家利益、稳定核心、共赢导向、结构均衡和政策精准六大特征,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别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显著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一个全面的研究视角。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黄湘燕从“源与流、道与术、里与表”三大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泉、本质和规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理论是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云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晓华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双重调节机制,以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双重调节作用。深圳行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岩鸿指出,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由于政府干预行为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偏离较远而亟待矫正;各级政府科学构筑市场机制需要进行的矫正行为主要包括四大类:废除一切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干预行为、纠正一切影响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误导行为、加强各类影响市场机制规范运行的监管行为、完善各类影响市场机制有序运行的维护行为。辽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范思凯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除了国家与市场两个要素外还应该有社会要素,这三者不仅有明确的边界,也存在着一种阶段性的动态平衡关系,只有达到了动态协调和优势互补才能保证一个国家持久繁荣。
部分专家运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治理能力、国有企业治理等重大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时代特色、发展路径和战略保障,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历史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新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既是引领中国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能力和决心,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担当;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解决各种突出问题,为“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提供坚强保障。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钟勇副教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蕴含着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关键就在于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与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坚持这些原则。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许正中主张通过制度治理,奠定政府治理基础,以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催生新型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治理全面转型。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成刚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国有企业能更好地体现出国企的使命:一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巩固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二是树立良好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企形象。
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
参会专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前进中的实际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立指出,经济学必须面对现实问题,要解决好为民解忧和为民致富这两件事。经济学最好的研究方式是从田间地头,是从工厂、学校,是从每一个家庭餐桌到课堂。宏观经济的研究需要长期跟踪,数据是重中之重。
天津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蔡承荣等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原因。蔡承荣认为,当前就业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CPI涨势温和,PPI同比由负转正;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但经济下行压力总体未减;进出口增速逐季回稳,但总体形势仍难乐观;金融风险加大,威胁经济平稳运行,主要源于国际市场冲击、国内债务风险加大、房地产市场风险攀升、资金“脱实向虚”风险加剧。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周立彩认为,中国2017年宏观经济是否真正见底,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产品的消费、基础设施的联动效应等几方面看;当前所面临的宏观形势与滞胀问题有关,我国的“三驾马车”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产出效应是明显递减的,依赖固定资产投资会出现投资陷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樊继达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要素与投资带来的驱动力不断衰减,既有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亟须调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等从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优化宏观经济政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他认为,要重振中国经济,大力发展新经济势在必行,这不仅涉及既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也涉及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政府监管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重大改革。樊继达认为,要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力升级战略,消除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深层梗阻,发挥“中央政府+企业+地方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培育新增长动力,引领中国从“追赶型国家”迈向“领跑型国家”。蔡承荣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主动应对国际市场冲击,防范国内债务风险加大,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攀升,解决资金“脱实向虚”风险加剧。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刘泽实证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及自身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应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南京行政学院副教授王辉龙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依靠人力资本积累,依靠知识、技术和制度创新,走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之路。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参会专家认为,完善分配制度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尽管近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初步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总体看来,我国分配制度仍然存在不合理之处,分配格局仍需进一步调整,居民收入水平仍有待提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认为,中国现在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体系:第一,初次分配体系。初次分配是决定收入分配格局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初次分配要重在激发创造力;第二,再次分配体系。再次分配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手段,再次分配重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第三,第三次分配体系。重在构建社会普遍分配体系,防止社会碎片化和社会断裂,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调动社会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发挥民间组织的第三次分配作用;第四,伦理调节体系。宗教、文化、社会习惯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要保证社会的正向伦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主张,研究分配制度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视角,认为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出发点,应该从我国产权制度入手,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分配要体现成本和代价,还是要体现现代市场风险;二是区分我国贫富差距究竟来自收入分配还是财富分配;三是明确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症结究竟是分配差距大还是分配不公;四是理解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更多地依赖政府机制还是依赖市场机制;五是明晰完善分配制度是寄希望于一揽子解决方案还是更加重视单项改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黄锟认为,体制性因素是形成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着力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河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廖富洲等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部分国企高管年薪过高、劳动报酬比例过低、灰色收入规模过大、既得利益群体阻挠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以这些难题为突破口,深化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此外,安徽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姚先霞主张,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河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清晨认为,应当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利益关系均衡与共享发展。杭州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葛彩虹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完善政府调控收入分配方式、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缩小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宁夏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霍岩松从做大做强地区经济、化解结构性问题、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加城乡居民的“获得感”等方面解决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站在新起点新方位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创新,参会专家着重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路径和对策。西安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吴正海等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有效供给,重中之重在于制度创新。湖北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能应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体系管理创新,即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的创新,从总量管理到结构管理的创新,从宏观单向管理到宏观多向管理的创新,从一致性管理到疏导式管理的创新,从短期管理到长期管理的创新。武汉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部教授毛敏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通过产业及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沈阳行政学院李雪松提出,要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天津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李燕强调了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重要性,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要瞄准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未来方向,精准确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方案,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全方位支持企业从事科研活动,营造适宜创新型领军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施春来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治理体系,可为中国特色制度红利提供主要来源。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尹宏祯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条件下,社会组织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
五、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部分专家分析和介绍了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经验和措施。福建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何福平认为,福建发展再上新台阶,产业是重要支撑,要把建设“产业优”的新福建作为福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产业发展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以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升级和供给结构提质增效,以“产业优”兴闽强闽,以“产业优”惠民富民。山西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赵春雨分析了在国际贸易环境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背景下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认为山西应该紧抓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布局规划形成新的区位优势,主动出击,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大战略中;积极吸纳京津冀、环渤海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尽快摆脱资源型经济困局,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新疆兵团党委党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卢玉文研究了兵团“十三五”期间加快商务发展问题,他认为加快推动兵团商务事业发展,对推动兵团经济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积极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全面对外开放体系建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拓展消费需求;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园区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商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江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邓燕萍认为,红色旅游在革命老区扶贫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对红色旅游扶贫认识出现偏差、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贫困群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要注重提升红色旅游产品质量,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强化红色旅游扶贫人才培训,构建红色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等措施来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成都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常晓鸣以成都为例,研究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问题,认为成都要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引下,积极调整和优化空港、铁路、公路口岸的要素配置和功能建设,加快实现外贸经济由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向以进出口并重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广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罗继红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为推动广西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指引,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激活现代农业内生活力;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此外,甘肃行政学院政府经济研究所所长刘英、武威市商务局局长李国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李小梅、西安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苏风昌等分别就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和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优化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创业环境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