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和自觉

黄湘燕黄湘燕,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揭示的是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分析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只有正确认识源与流、道与术、里与表三大关系,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和自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自信;理论自觉

 

2015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习近平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就必须认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自信和自觉,为此要正确认识如下三个关系。

一、源与流的关系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那么,马克思主义的这三大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政治经济学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唯物史观还仍然只是处于朴素的科学假说的地位;科学社会主义也还缺少严格的理论论证。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把哲学搁在一边”“跳出哲学的圈子”,作为一个普通人去研究现实问题,即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所以,马克思在对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之后,又不得不回到政治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因此,无论是从马克思从事科学研究的路径来看,还是从重点突破领域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重中之重。

可以说,因为有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代表作《资本论》的科学论证,唯物史观才得以由科学假说变成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曾经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可见,政治经济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证实和应用。

同样,因为有了《资本论》的科学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变成现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关系;通过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在这个基本矛盾发展运动中,无产阶级的时代先锋地位和肩负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神圣使命。关于剩余价值来源,恩格斯曾经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8页。

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所要求证的科学结论。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都通过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通过《资本论》的逻辑论证得到了具体贯彻。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列宁也说过:“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同经济学问题有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最紧要的问题,都是同经济问题密切联系着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页,第36页。列宁还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8页。

所以,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就必须学习政治经济学。

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中心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追本溯源,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指导之下取得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进行了制度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阐明了制度变更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研究。

制度分析可以使我们划清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同时,采取对比手法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特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有计划调节生产、按劳分配。这些根本原则或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遵循的。机制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与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认清源和流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追本溯源,才能源远流长。“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认清历史发展趋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道与术的关系

“道”就是道理,就是规律;“术”就是技术,就是方法。经济学是一门“济世经帮、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找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他们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指出生产关系来,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而任何生产关系都是以一定的生产力作为自己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的,严格从生产力出发来剖析生产关系的,指明生产关系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每一种生产关系是暂时地存在于历史的一定阶段。这样,就科学地阐明了生产方式及与之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遵循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表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政治经济学建立在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依据的坚实的基础上,使政治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而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从存在就开始运行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它的历史跨度就是人类历史,所以它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领域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即经济制度。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从经济制度层面分析当今两大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和经济运行,进而揭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普遍规律和各自的特殊规律的一门学科。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研究的是“道”。有道无术,只能坐而论道,束手无策,无法行动;有术无道,只能手忙脚乱,乱创乱试,是一种危险或冒险行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懂道,就无法发展;不畏道,发展就没有前途。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和理论基础,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是任何其他理论都无法替代的。

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呢?

一是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科学的世界观,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分析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的原理等。这些原理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坚持正确的立场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条件和任务的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代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与人们实践的目的性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解决了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和意义这一根本性问题。

三是坚持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目的是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哪些“规律”或“道”呢?

一是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关于劳动时间的节约是人类首要的经济规律的理论;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的首要性以及生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理论;这些规律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不了解这些规律、不遵循这些规律,生产就无法进行、经济就无法发展、社会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二是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竞争规律,以及资本积累、循环周转、成本价格、平均利润、银行信用、股份经济、虚拟经济、地租和土地资本等范畴和规律,这些规律的发现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从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是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按劳分配,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社会生产,消灭三大差别等重要思想,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这对于我们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学好,指的是认知,也就是对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认知。“道以生术,术从道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握其道,以道驾术,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三、里与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各种经济范畴。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它研究的是在既定的经济制度下如何使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更多地侧重于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迥然不同。

西方经济学家着重研究生产力、人与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但联系生产力的研究,不仅研究人与物的关系,而且也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中的一部分。

西方经济学没有深入到经济事物的本质,往往只是在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中兜圈子。围绕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认识整个国民经济。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抽象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研究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揭示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

西方经济学在对经济现象做外部观察解释性描述基础上,用大量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推理、检验,证明运行机制达到均衡,探索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具体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市场调控方法,为政府和经济主体提供可选择的政策建议。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关系中深层次的问题,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作为检验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范畴来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着重于对经济关系经济制度本质的把握,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西方经济学虽然使用了大量数学方法证明经济运行在理论上可以达到一个均衡点,能够通过国家调节,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体系的漏洞进行修补,从而说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完美的永恒的制度。它回避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不敢触及整个经济体系的本质。马克思的经济学则触及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不改变这种生产关系固有的矛盾,凯恩斯主义也好,新自由主义也罢,都避免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而且这一结论在以后的百年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我们只有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来认识规律。不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就不能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更不可能利用经济规律,甚至于干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就不能预见未来的走向,提出正确的对策。如针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开支,相应提出需求管理的应对之策,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起一定的作用,带来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却存在严重的缺陷:只重视总量平衡,忽视结构合理优化;开出的药方只治标不治本,这就导致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滞涨并发症”。供给经济学派提出的供给分析和供给管理同样存在严重缺陷: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重视供给,忽视需求;放松管制,自由竞争;只分析经济现象,不深入揭示生产关系实质和制度根源;虽然里根经济学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两低一高”的所谓“新经济”打下了基础,却带来了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

因此,我们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不能只是单方面分析需求或供给,而是在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同时,更重点综合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不只是分析供求的现状表现及其直接原因,更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供求关系状况的深层原因,特别是制度根源;不只是片面或简单强调供给管理或者需求管理的重要性,更要重视相关体制改革、制度变革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和主张,才可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提出更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

当今世界和中国都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广泛传播,但在这复杂纷繁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并未因时代更新而褪色,更未因条件变迁而失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后的西方经济学流派纷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现代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但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超过、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首届马克思主义大会;金融危机后《资本论》畅销欧洲;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揭示的是“规律”,分析的是“本质”,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自信和自觉,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