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研究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仪礼(节选)

关于《仪礼》的作者,尚存争议,一说周公作,一说孔子删定。学术界对《仪礼》的成书年代亦没有定论,大多数人认为《仪礼》成书于秦统一六国之前。汉置五经博士,礼学只有《仪礼》。东汉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礼记》作注,始有“三礼”之名。值得注意的是,汉代还没有《仪礼》之名,魏晋以降,人们才将汉代称为《礼》、《士礼》、《礼经》等的十七篇礼称为《仪礼》。近人根据书中丧葬制度,结合考古出土器物进行研究,认为《仪礼》为战国初期至中期人所编。梁启超认为,今十七篇或出孔子之手,周代礼节繁缛,孔子厘定之,使其适宜。十七篇中,至少《士丧礼》为孔子手定,或口授孺悲写定。张岱年认为,《仪礼》当是战国儒家的著述,经汉儒编定的。此书为西周、春秋时代部分礼制汇编,主要记载古代贵族冠、婚、丧、祭、饮、射、朝、聘等具体仪节,不讲仪礼的作用及意义。

士昏礼第二(节录)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一)

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二)

摈者出请事(三),入告。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

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

主人以宾升(四),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五),东面致命。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六)

摈者出请(七)

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

摈者出请(八),宾告事毕。入告,出请醴宾。

宾礼辞,许。

主人彻几改筵(九),东上。侧尊甒醴于房中。

主人迎宾于庙门外,揖让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拂几,授校(一〇),拜送。宾以几辟(一一),北面设于坐,左之,西阶上答拜。

赞者酌醴,加角柶,面叶,出于房。

主人受醴,面枋,筵前西北面。宾拜受醴,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

赞者荐脯醢。宾即筵坐,左执觯,祭脯醢,以柶祭醴三,西阶上北面坐,啐醴,建柶,兴,坐奠觯,遂拜。主人答拜。

宾即筵,奠于荐左,降筵,北面坐取脯,主人辞。

宾降,授人脯,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纳征,玄束帛(一二)、俪皮,如纳吉礼。

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一三),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其实特豚,合升,去蹄。举肺脊二,祭肺二,鱼十有四,腊一肫(一四),髀不升。皆饪。设扃鼏(一五)

设洗与阼阶东南。馔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黍稷四敦,皆盖。

大羹湆在爨(一六)

尊于室中北墉下,有禁。玄酒在西。绤幂,加勺,皆南枋。

尊于房户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一七)

主人爵弁,裳,缁袘(一八)。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一九),从车二乘,执烛前马。

妇车亦如之,有裧(二〇)

■题解

《士昏礼》为《仪礼》第二篇。贾公彦疏引郑玄《三礼目录》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昏礼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二。”士昏礼主要礼节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共牢合卺、妇见姑舅等,选篇介绍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婚礼礼节。

■注释

(一)郑玄注:“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惟纳征不用雁,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纳采,提亲得到应允后,男方派使者行纳采礼;问名,男方问所娶女子之名,以便占卜吉凶;纳吉,男方在占卜得到吉兆之后,派使者前往女家告知,礼同纳采。纳征,女方接受男方的礼物,双方婚姻关系确定;请期,男方卜得迎娶吉日,备礼告知女家,征得同意;亲迎,新郎亲自去女方家迎娶。

(二)玄端:士傍晚或祭祀宗庙时穿的黑色服装。

(三)摈者:即有司佐礼之人。

(四)以:引导。

(五)阿:本指丘陵,此指堂屋顶部最高处的栋。

(六)老:家臣的长者。

(七)出请:宾纳采后出门未离去,等待问名。郑玄注:“不必宾之事有无。”

(八)摈者出请:摈者出门询问还有何事要办,是表示对来宾尊重的礼仪性问话,并非来宾真有事。

(九)彻几:撤去纳采时供神用的几,换上供来宾用的几。改筵:将纳采时供神用的席,改换成供来宾用的席;鬼神之席以西为上,来宾之席则改为以东为上。

(一〇)校:几的脚。

(一一)辟:逡遁,欲行又止。

(一二)玄:婚礼用玄缣,象征阴阳大备。古人认为,天的正色苍而玄,地的正色黄而缥,婚姻有阴阳相成之义,所以服色也要效法天地。

(一三)期:当为娶妻之日。

(一四)一肫:或作“纯”,纯,全也。

(一五)扃:用来扛鼎。鼏:覆鼎之物。

(一六)羹:肉汤也。湆:煮肉汁。爨:灶也。

(一七)卺:读若“斤”,婚礼时用的酒器,一瓠分成两个瓢叫卺。

(一八)袘:衣裙的下摆。

(一九)墨车:按礼制士大夫所乘之车。

(二〇)裧:通“幨”,车上的帷幕。

■讲疏

在古代的礼仪生活中,昏礼直接延续了冠礼,《礼记·内则》规定男子“二十而冠”,“三十而有室”;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古代欲昏礼,必先冠礼,《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女子幼嫁必笄。”人生阶段不同,礼仪对人的要求不同。昏礼不但要求男子必冠,而且还要求“行媒”。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问期都是通过媒人的中间传达来实现的,只有迎亲时才有男方的实际参与,《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可见古代行媒对于昏礼完整意义的重大作用。

昏礼在礼仪程序上的安排,传达了男方对女方亲、敬的道德意义,如:“摈者出请。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仅“问名”方面,与其说是礼仪烦琐,不如说是双方对儿女婚姻大事的重视,这也是对男方或女方关于婚姻态度的考察或检验。婚姻是“合二姓之好”,婚期取决于男方,但为表示谦敬,男方要通过媒人代咨询女方。婚娶当天男方要戴“爵弁”,“爵弁”是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第三次加戴的,这标志着男子有参与宗族祭祀的资格和权利。祭祀和战争被称为“国之大事”,联系本文,这突出了文章题目“士”的特点,也暗示了女方的择偶标准。《仪礼·士昏礼》所记礼制,不仅是士阶层所实行的礼制,实际上士以上基本也通行,只是在细节、规模上不同而已。

士相见礼第三(节录)

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一),夏用腒(二)。左头奉之(三),曰:“某也原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四)。”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五)。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六)。”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七),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将走见。闻吾子称挚(八),敢辞挚。”宾对曰:“某不以挚不敢见。”主人对曰:“某不足以习礼,敢固辞。”宾对曰:“某也不依于挚不敢见,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拜。主人揖,入门右。宾奉挚,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主人复见之,以其挚,曰:“向者吾子辱(九),使某见。请还挚于将命者(一〇)。”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挚于将命者。”主人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固辞。”宾对曰:“某不敢以闻(一一),固以请于将命者。”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宾奉挚入,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挚,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士见于大夫,终辞其挚(一二)。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宾退,送,再拜。

若尝为臣者,则礼辞其挚(一三),曰:“某也辞,不得命,不敢固辞。”宾入,奠挚,再拜。主人答壹拜。宾出,使摈者还其挚于门外,曰:“某也使某还挚。”宾对曰:“某也既得见矣,敢辞。”摈者对曰:“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敢以请。”宾对曰:“某也夫子之贱私(一四),不足以践礼,敢固辞。”摈者对曰:“某也使某,不敢为仪也。固以请。”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

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上大夫相见(一五),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一六)。如士相见之礼。

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一七)。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士、大夫则奠挚,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若他邦之人,则使摈者还其挚,曰:“寡君使某还挚。”宾对曰:“君不有其外臣(一八),臣不敢辞。”再拜稽首,受。

凡燕见于君(一九),必辩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二〇)。君在堂,升见无方阶,辩君所在。

■题解

本篇记大夫、庶人见君;士见大夫;士相见;大夫见他国使者的礼仪规定。贾公彦《仪礼注疏》:“独以《士相见》为名者,以其两士职位不殊,同类昵近。”郑玄《目录》曰:“士以职位相亲,始承挚相见。”选文记述了士君子相交接的礼仪程式,对相关的礼物、应对、回访做了详细说明。

■注释

(一)挚:见面礼。雉:野鸡。士相见用死雉作礼物。古人认为雉不为食所引诱,不为威所慑服,宁死而不被蓄养,正像士行威、守节、死义的品格。

(二)腒:鸟脯。

(三)左头:雉横捧于左手,雉头朝左,因为左首尊,头为阳,左也为阳。

(四)某子:介绍双方见面的人的名字。以命:以主人之命。

(五)吾子:尊称对方。

(六)走见:急往相见。

(七)不敢为仪:不敢以容貌为威仪。意即出自真心.而非虚貌相待。

(八)称:举。

(九)向:不久前。

(一〇)将:传;将命者,即传命者也。

(十一)不敢以闻:谦语,意为不敢以还挚之事使主人听闻。

(十二)终辞:推辞三次。

(十三)礼辞:推辞一次。

(十四)贱私:私,大夫的家臣;贱私,为谦称。

(十五)上大夫:下大夫指大夫,上大夫指卿。

(一六)麛:幼小的鹿。

(一七)蹙:局促不安,指态度恭敬。

(一八)外臣:见他国之君,自称外臣。《礼记·玉藻》郑玄注:“见于他国君,下大夫自名于他国君曰外臣某。”

(一九)燕见:私见也。

(二〇)辩:郑玄注:“辩犹正也。君南面,则臣见正北面。君或时不然,当正东面,若正西面,不得疑君所处,邪向之。疑,度也。”

■讲疏

《周礼·春官·大宗伯》讲述了不同阶层见面来往时关于见面礼(即“挚”)的问题:“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级别不同,要求的见面礼不同。士去拜访平级或高于自己级别的人物时,要“执挚”,郑玄注:“‘交有时,别有伦’之意”。贾公彦疏:“(雉)交接有时,至于别后则雌雄不杂”。本篇介绍了士见面时的情况,士与士初次相见,二人都要非常谦敬,来者要手执雉,并固求拜见接雉,主人固辞再三然后接见来者,还要于接受礼物时再三推让。最后主人接受礼物,将客人送走后回访客人,退还礼物。士之间通过这种交往活动来传达对彼此的谦让、恭敬态度。

乡饮酒礼第四(节录)

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一)。主人戒宾,宾拜辱(二)。主人答拜,乃请宾,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介亦如之。

乃席宾、主人、介(三)。众宾之席,皆不属焉。尊两壶于房户间,斯禁(四)。有玄酒,在西。设篚于禁南,东肆(五),加二勺于两壶。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

羹定,主人速宾(六),宾拜辱,主人答拜,还,宾拜辱。介亦如之。宾及众宾皆从之(七)。主人一相迎于门外,再拜宾,宾答拜,拜介,介答拜。揖众宾。主人揖,先入。宾厌介(八),入门,左。介厌众宾,入,众宾皆入门左,北上。

主人与宾三揖(九),至于阶,三让。主人升,宾升。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拜(一〇)

■题解

本篇选自《仪礼》。“乡饮酒礼”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五礼之一,属嘉礼。选贤举能、每年祭祀,或尊长敬老,均举行宴会,由乡大夫做主人,设宴饮酒。例如,周代每三年由诸侯的乡大夫考察有德行、艺能的人向国君荐举备选,将行之时,乡大夫以宾客之礼相待,与其饮酒。后世地方官设宴招待本地年高有德者,也称为“乡饮酒礼”。

■注释

(一)先生:乡中致仕者,一般指乡大夫。宾:乡饮酒中被款待的人,多指乡中贤能者。介:近次于宾的人。

(二)拜辱:郑玄注:“出拜其自屈辱,至己门也。”

(三)席:指铺席。宾的席位在窗前,面朝南;主人的席位在阼阶之上,面朝西;介的席位在西阶之上,面朝东。

(四)两壶:酒和玄酒。斯禁:酒器下无足的承盘。

(五)肆:陈。

(六)速:邀请并催促。

(七)从:跟随。众宾散居四方,主人不能一一催请,只能在行礼之日聚于某处,主人 速宾后便一齐随往。

(八)厌:一种揖,双手合抱后拉到胸前。

(九)三揖:主人迎宾入门,每至转向处,主宾相作揖,凡三揖。入门,将右,揖;将向北,揖;当庭中之碑处,揖。三揖:亦称每曲揖。

(一〇)楣:堂的前梁。

■讲疏

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乡饮酒礼是礼仪活动的重要方面,所谓乡饮酒礼,王启发先生在《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九章阐释礼的道德意义时说:“就是在乡一级地方行政组织范围内举行的宴饮活动,即乡一级地方组织所属民众在乡的首脑‘乡大夫’的组织下进行聚会活动。”在周代,它代表了一种具有道德教化意义的礼事活动。“乡”是一个地域行政管理单位,《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古代规定天子六乡,诸侯三乡,卿二乡,大夫一乡,每乡各有乡大夫一名。乡饮酒礼一般三年举行一次。其礼仪程序为:首先,主人要先通知宾、介来确定其所邀请的宾客名单,其实都是卿、大夫等贵族或才德之士。其次,在宴饮当天,宾、介要引领众宾客一块前去参加;主人到门口迎接,以示欢迎,并彼此就座,分清主次。在乡大夫主持的饮酒礼仪活动中,乡大夫与宾客之间通过拜迎、揖让来表示彼此的尊重谦恭,表明人际交往要遵循相互尊重和谦让的道德原则。古人倡导治国必先修身,道德方面的表现,不仅代表了个人的内在德行,而且还外延到邦国治理的层面。这种礼仪活动旨在通过彼此尊重、谦让的表现来达到社会和谐的局面。因此,“乡饮酒礼”举办的最终目的之一是禁止暴乱之祸,“乡饮酒礼”可以说是古代宗法规范在礼的规定下,由家族“亲亲”扩展到社会“尊尊”的一个突出体现。

燕礼第六(节录)

燕礼。小臣戒与者(一)。膳宰具官馔于寝东(二)。乐人县。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留(三)。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四),南肆。设膳篚在其北,西面。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五),两方壶,左玄酒,南上。公尊瓦大两(六),有丰,幂用绤若锡(七),在尊南,南上。尊士旅食于门西,两圆壶。司宫筵宾于户西,东上,无加席也。射人告具(八)

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九),设加席。公升,即位于席,西乡。小臣纳卿大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士立于西方,东面北上。祝史立于门东,北面东上。小臣师一人(一〇),在东堂下,南面。士旅食者立于门西,东上。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大夫皆少进。

射人请宾。公曰:“命某为宾。”射人命宾,宾少进,礼辞。反命。又命之。宾再拜稽首,许诺。射人反命。宾出(一一),立于门外,东面。公揖卿大夫,乃升就席。

小臣自阼阶下,北面,请执幂者与羞膳者。乃命执幂者,执幂者升自西阶,立于尊南,北面,东上。

膳宰请羞于诸公卿者。

射人纳宾。宾入,及庭,公降一等揖之。公升就席。宾升自西阶,主人亦升自西阶(一二),宾右北面至再拜,宾答再拜。主人降洗,洗南,西北面。宾降,阶西,东面。主人辞降,宾对。

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一三)。宾少进,辞洗。主人坐奠觚于篚,兴对。宾反位。

主人卒洗,宾揖,乃升。主人升,宾拜洗。主人宾右奠觚答拜,降盥。宾降,主人辞,宾对。卒盥,宾揖升,主人升,坐取觚。执幂者举幂,主人酌膳,执幂者反幂。主人筵前献宾,宾西阶上拜,筵前受爵,反位。主人宾右拜送爵。膳宰荐脯醢,宾升筵。膳宰设折俎。宾坐,左执爵,右祭脯醢,奠爵于荐右,兴,取肺,坐绝祭,哜之,兴,加于俎,坐捝手,执爵,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执爵兴。主人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主人答拜。

宾以虚爵降。主人降。宾洗南坐奠觚,少进,辞降。主人东面对。宾坐取觚,奠于篚下,盥洗。主人辞洗。宾坐奠觚于篚,兴对,卒洗,及阶,揖,升。主人升,拜洗如宾礼。宾降盥,主人降,宾辞降。卒盥,揖升,酌膳,执幂如初,以酢主人于西阶上。主人北面拜受爵,宾主人之左拜送爵。主人坐祭,不啐酒,不拜酒,不告旨。遂卒爵,兴,坐奠爵,拜,执爵兴。宾答拜。主人不崇酒,以虚爵降奠于篚。

宾降,立于西阶西。射人升宾,宾升,立于序内,东面。主人盥,洗象觚,升实之,东北面献于公。

公拜受爵。主人降自西阶,阼阶下北面拜送爵。士荐脯醢,膳宰设折俎,升自西阶。公祭如宾礼,膳宰赞授肺,不拜酒,立卒爵,坐奠爵,拜,执爵兴。主人答拜,升,受爵以降,奠于膳篚。

更爵(一四),洗,升,酌膳酒以降,酢于阼阶下,北面坐奠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主人坐祭,遂卒爵,再拜稽首。公答再拜,主人奠爵于篚。

主人盥洗,升,媵觚于宾,酌散(一五),西阶上坐奠爵,拜宾。宾降筵,北面答拜。主人坐祭,遂饮,宾辞(一六)。卒爵,拜,宾答拜。主人降洗,宾降,主人辞降,宾辞洗。卒洗,揖升。不拜洗。主人酌膳,宾西阶上拜。受爵于筵前,反位。主人拜送爵,宾升席,坐祭酒,遂奠于荐东。主人降复位。宾降筵西,东南面立。

小臣自阼阶下请媵爵者,公命长(一七)。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媵爵者阼阶下皆北面,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媵爵者立于洗南,西面,北上。序进,盥,洗角觯,升自西阶,序进,酌散,交于楹北。降,阼阶下皆奠觯,再拜稽首,执觯兴,公答再拜。媵爵者皆坐祭,遂卒觯,兴,坐奠觯,再拜稽首,执觯兴。公答再拜。媵爵者执觯待于洗南。小臣请致者。若君命皆致,则序进,奠觯于篚,阼阶下皆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媵爵者洗象觯,升实之,序进,坐奠于荐南,北上,降,阼阶下皆再拜稽首,送觯。公答再拜。

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宾降,西阶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辞,宾升成拜。公坐奠觯,答再拜,执觯兴,立卒觯。宾下拜,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坐奠觯,答再拜,执觯兴。宾进受虚爵,降奠于篚,易觯洗。公有命,则不易不洗,反升酌膳觯,下拜。小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以旅酬于西阶上。射人作大夫长升受旅。宾大夫之右坐奠觯,拜,执觯兴,大夫答拜。宾坐祭,立饮,卒觯,不拜。若膳觯也,则降更觯洗,升实散。大夫拜受,宾拜送。大夫辩受酬,如受宾酬之礼,不祭。卒受者以虚觯降,奠于篚。

■题解

本篇选自《仪礼》,说明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宴饮之礼。郑玄《目录》曰:“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群臣燕饮以乐之。《燕礼》于五礼属嘉,《大戴》第十二,《小戴》及《别录》皆第六。”孔颖达疏将燕分四等:一为《目录》所言;二为卿大夫有王事之劳所设之燕;三为卿大夫有聘而来还与之燕;四为四方聘客与之燕。篇中内容记叙诸侯宴请臣下的仪节规定。

■注释

(一)与者:参与燕礼的群臣。群臣朝诸侯完毕将退归,国君命小臣留下群臣,并告诫有关事项。

(二)膳宰:掌管君王饮酒和膳食的小官吏。寝:寝宫。供议事用的为路寝,供休息用的为燕寝,这里指的是路寝。

(三)留:屋檐,古代君王的宫室四面有檐。

(四)篚:竹器,方形,有盖。洗:盥手洗爵。

(五)司宫:当时掌管诸侯宫中事务的官。

(六)瓦大:太古之瓦尊,盛醴酒之器。亦即大尊。

(七)锡:细麻布。

(八)射人:主管大臣射次和位次之法的官。

(九)乡:通“向”。

(一〇)小臣师:小臣之长的辅佐。

(一一)宾出:宾此时刚择定,所以被选定者必须出门,以便按照宾的礼节入门。

(一二)主人:指宰夫。宰夫是掌管国君饮食的小吏,国君位尊,不能亲自向宾献酒等,所以由宰夫代理主人。

(一三)觚:古代饮酒器,容量一般比爵大。

(一四)更爵:国君尊贵,不能向臣下回敬酒,所以主人只能自酢。自酢不敢使用国君的象觚,所以要更换它爵,但所酌之酒仍是国君的膳酒。

(一五)酌散:郑玄注:“酌散者,酌方壶酒也,于膳为散。”

(一六)宾辞:如果是国君酬宾,应该坐着将酒喝完,此处由主人代为酬宾,应该降低礼数,站着将酒饮完,但主人坐而不立,表示不降其礼,所以宾以不敢当相辞。

(一七)命长:郑玄注:“命长,使选卿大夫之中长幼可使者。”

■讲疏

“燕礼”是一种饮宴之礼,西周、春秋时代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清人孙希旦总结“燕礼”有以下几种情况:天子燕来朝之诸侯者,天子燕诸侯之使臣者,诸侯燕来聘之臣者,诸侯燕其聘宾者,君燕其臣者等。本篇介绍的是诸侯燕其臣。

礼本质上追求的是一种特殊性和区别性,这种特性也表现在君臣宴饮中。君臣等级不同,彼此的座次方向不同、入座前后的表现姿态不同,“司宫筵宾于户西,东上,无加席也”。“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设加席。公升,即位于席,西乡。”公席要西乡,而且要“加席”,即两个席子,臣宾则“无加席”。在命谁为宾的问题上,孙希旦解释《仪礼·燕礼》时说:“盖燕礼之为宾者劳,故凡燕皆不以所为燕者为宾,优之也。然所为燕者,虽或有公、卿、大夫之不同,而所命为宾者则必大夫,盖公卿已尊,又加以为宾之尊,则疑于君而无别也。”故以大夫为宾而不以卿为尊,彰显的正是“君君”、“臣臣”之义。

其次,燕礼中要体现出君主对宾客的款待恩赐之心。例如国君借助膳宰服务于宾客;在酒礼上,国君通过两位年长的下大夫为自己和诸宾客倒酒,以尽君臣之欢。需要说明的是,燕礼不是酒食款待那么简单,前面已提到“君君”、“臣臣”,君主举行燕礼,旨在通过君臣之间繁多礼仪的交往,让彼此认识到君有君礼,臣有臣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促使君臣和敬,彼此不怨恨,这就赋予了燕礼深刻的政治内涵。

■参考文献

《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本,中华书局1980年。

《仪礼通论》,(清)姚际恒著,陈祖武点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仪礼》,彭林注译,岳麓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