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义演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中古、近代汉语“也”的动态用法的发展

3.1 中古汉语“也”的动态用法

本文重点考察中古时期三部文献中“也”的动态用法。根据魏培泉( 2002),隋阇那崛多译的《佛本行集经》至少有5例以上“也”的动态用法;根据本文考察,东晋时期的《搜神记》有11例,《搜神记》混入了一些后代的语言,但仍被广泛使用,因而尚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其中动态的“也”龙国富(2004)发现有12例,姜南(2004)发现了22例。可见,不同研究者的判断结果不太一致。如罗骥(1994)认为“隺之为獐也,蛬之为虾也,不失其血气而形变也”(《搜神记·卷十三》)中的第三个“也”表事实变动,其实该句为解释说明用法,解释前两种变化的性质。东汉时期的《论衡》中至少有15例。从频率来看,中古时期的“也”的动态用法较上古时期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多见,没有成系统地出现。

《论衡》动态“也”字句的用法有几个具有发展意义的特征,一是有多例适用于“有”这样的绝对状态情状,如例(37)(38);二是出现了“行”这样的活动情状,如例(39);三是“已”与“也”的配用明显增加,如例(38)(39)。姜南(2004)在《论衡》中检索出7例“也”和“已”共现的例子。

(37)匡章子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乎?居于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扶服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论衡·刺孟》)

(38)夏、殷衰时,《诗》何不作?《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此时已。(《论衡·谢短》)

(39)难曰:“附天之气行,列星亦何不形?”曰:列星着天,天已行也,随天而转,是亦行也。(《论衡·说日》)

《搜神记》动态“也”字句的用例中不仅出现了“无复”这样的绝对状态情状,如例(40);而且还出现了“可知”这样既包括助动词又包括心理动词的状态情状,如例(41)。

(40)天戒若曰:“兵马将往收捕:妇女忧愁,踧眉啼哭;吏卒掣顿,折其腰脊,令髻邪倾;虽强语笑,无复气味。”到延熹二年,冀举宗合诛。(《搜神记》卷六)

(41)或曰:“投女则船为进。”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灭一门,奈何?”(《搜神记》卷四)

从情状类型来看,《佛本行集经》5例动态“也”字句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在已有的情状类型中增加新的动词种类(type),如例(42)属于活动情状的“请”;或增加已有动词的用例(token),如例(43)属于状态情状的“知”。

(42)彼等问言:“大德沙门,是谁所请?”佛即报言:“汝辈和上,已”(《佛本行集经》845页下;42、43两例均引自魏培泉 2002:494)

(43)尔时伊罗钵龙王作如是念:“世尊已我名。”(《佛本行集经》828页下)

从以上三部文献的用例看来,动态的“也”所适用的情状类型虽有些微扩展,但新出现的动词的种类和次数仍然很少,在当时的体貌系统中还没有取得中心的地位,与上古时期没有本质的变化。

中古时期的本土文献与佛经文献中动态“也”的动词类型差异初步看来并不明显,从频次来看,本土文献似乎还要高一些。龙国富(2004:161)在数字庞大的姚秦译经中仅发现了17例“也”用如“矣”,而且所举例证均为否定,实际上并不是很合适的例证。因此,“佛经中‘也’渗透到‘矣’的领域”至少在中古时期特别是在中古的早期并不像龙国富(2004:151)所说的“已司空见惯”。

3.2 近代汉语“也”的动态用法

本文对近代汉语“也”动态用法的研究以《祖堂集》为样本。《祖堂集》以后特别是北宋的情况可参见罗骥(1994)。本文的《祖堂集》引例以张华的点校本为主,个别用字也参照了其他版本。审稿意见指出,从所分析的语料看,上古中古“也”的用法变化不大,到近代则有跳跃性的变化,而近代的语料集中于《祖堂集》。这里是纯粹的时代演变,还是有地域的差异,可以再加思考。笔者为此考察了与《祖堂集》大致同期的北方语料《敦煌变文集》,从电子语料中初步发现了“也”的动态用法20来例,数量偏少,但其用法与《祖堂集》中的“也”并无显著区别。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讨论。现有文献对《祖堂集》中“也”的动态用法已有一些研究,并在统计数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魏培泉(2002:495)把相当于古代汉语的“矣”和现代汉语句末助词“了”的“也”记为“也2”,统计出255例(含“了也”,下同),并特别注明太田辰夫(1962)通常不把条件句中结果分句的“也”视为“也2”,见魏文注13。而《祖堂集》中这种用法的“也2”有100多次。龙国富(2004:165)统计的用例为234例,而本文的统计数字是227例。太田辰夫(1988)、魏培泉( 2002)也都明确感到有些例子难以判断。如太田辰夫(1988)指出,由于受到原文为片段性的、难以客观地把握其文理的资料的制约,有时不一定能明确,只是大致的标准。比如魏培泉(2002:510)认为例(44)可能是“也2”,龙国富(2004:165)计入了例(45)。本文认为例(44)(45)完全可以理解为静态用法,王伟(2006:89)对龙国富(2004)所引用的例(45)提出质疑,认为更好的解释是说自己“今年十七岁”是一个处于实现状态的情况,而不是“表示新情况的出现”。而只计入例(46)之类的句子,因为该例中有时间参照词“今年”并处在条件句的结果分句,具有从过去往说话时间推算并表示推算结果的意味。因此,在“也”的静态用法占主导的情况下,太田辰夫(1988:151)认为判断说明用法最多,姜南(2004)统计的静动之比为232:312。判断“也”的动态用法仍需要慎重。

(44)师问僧:“此水牯牛年多少?”僧无对。师云:“七十七。”(《祖堂集·雪峰和尚》)

(45)师乃问毱多曰:“汝年几岁耶?”子曰:“年十七岁。”(《祖堂集·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46)师云:“那个师僧若在,今年七十四。”(《祖堂集·赵州和尚》)

数字的差异说明当代研究者对“也”的动态用法的认定存在明显的不同,这说明实际用法中有相当一部分允许有不同的理解。既然客观存在这么些两可的用法,又怎能假设古人能够有意识地区别两者的不同,并将另一个不同的词(如太田先生所推测的ia或其他先生假定的“矣”)的用法用一个字面形式“也”来记录呢?根据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假设“也”的静态和动态用法的典型用法相去甚远,而非典型用法比较接近并有内在的语法化上的联系。

下文将从完成体标记语法化的角度探讨《祖堂集》中动态“也”的使用特点。

第一,《祖堂集》中的动态“也”不仅可以适用于部分达成情状和结束情状的动词,而且还适用于“打我、打钟”这样为数不多的活动情状,如例(47);“识、会、解”这样的心理状态,如例(48);“满、淡泊”这样的非绝对状态,如例(49);“有、无”这样的绝对状态,如例(50)。甚至一些典型的判断句后的“也”也有变化的意味,如例(51)。由此可见,从所适用的情状类型来看,动态“也”的用法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所欠缺的只是某些动词的种类还不够丰富。

(47)院主报和尚:“打钟也,请和尚上堂。”(《祖堂集·药山和尚》)

(48)云:“汝还知不?”师云:“我会也,我会也。” (《祖堂集·道吾和尚》)

(49)仰山云:“想生相生。仰山今时,早已淡泊也。今正在流注里。”(《祖堂集·仰山和尚》)

(50)座主曰:“与摩则弟二月。”(《祖堂集·夹山和尚》)

(51)众生若是利根者,忽闻真教,顿晓性地,便智人。(《祖堂集·五冠山瑞云寺和尚》)

第二,从现时相关性的角度看,“也”所在小句绝大多数情况下跟上下文具有因果关系(仅条件句就100多例,如例46)。另外还发现了1例类似于报道新情况的用法,如例(52)“也”所在小句成为“报”的内容;1例类似于表示“到目前为止的情况”,如例(53),由于其中的“来……也”中间有时间词语,“来”的用法很像现代汉语的词尾“了”,因而该句很像现代汉语的双“了”句。以上这两种现时相关性都是类型学研究中所归纳的完成体的主要的现时相关性。有关类型学中完成体的现时相关性详见陈前瑞(2006)的讨论。

(52)停腾之间,更有一人来和尚云:“适来迁化僧却来。”(《祖堂集·南泉和尚》)

(53)师曰:“与摩则当头脱去也。”树云:“隔阙多少时。”师便拂袖而出。(《祖堂集·道吾和尚》)

第三,太田辰夫(1988:150)已经指出《祖堂集》中“也”可以表示“开始”或用于将来时间(如条件句的结果分句)。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些表示开始的用法实际上是表示最近将来时(immediate future)。如例(54)(55)都是“告别”的用法,例(56)类似于“催促”或“提醒”的用法。3例中“也”所在小句中均无将来时间词语,而事件很快就会发生,应该属于“也”的最近将来时的用法。这一用法见于某些个完成体标记语法化的后期阶段,并超越了完成体的用法。如果句中有“即、将、要、就”等时间副词即为最近完成体。详见陈前瑞(2005)的评述与讨论。

(54)三人到屋里,其女见来,点一瓶茶,排批了云:“请上座用神通吃。”三人不敢倾茶。女云:“看老婆呈神通去。”拈起盏子,便泄行茶。(《祖堂集·大慈和尚》)

(55)师僧退后,师却云:“欲报师恩,无过守志;欲报王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归去!呵呵珍重!” (《祖堂集·罗山和尚》)

(56)师大和八年甲寅岁十一月六日告众曰:“法堂倒,法堂倒。”众人不测,遂把物撑之。师拍手大笑曰:“汝不会我意。”师遂告寂,……。(《祖堂集·药山和尚》)

第四,太田辰夫(1988)、魏培泉(2002)都列举了例(57),尽管“也”的这种用法确实与“矣”相当,但严格说来该用法跟与“太”类程度副词及形容词共现的“了”一样,实际上不表示任何时体意义,而是表示情态意义。(金立鑫 1998)从时体意义发展出情态意义是普遍的、主观化过程。

(57)石头甚奇之,乃为略说法要,师便掩耳云:“太多。” (《祖堂集·丹霞和尚》)

(58)洞山云:“这个人如今在什摩处?”师良久云:“作摩?作摩?”洞山云:“太迟。” (《祖堂集·云喦和尚》)

从以上四点来看,《祖堂集》中动态“也”不仅具有现在完成体、将来完成体用法,而且还发展出最近将来时的用法以及情态用法。Bybee et al. (1994:64)把仅有完成体这一种用法的语法语素称为新完成体(young anterior),认为它们还处在语法化的早期阶段。Bybee et al. (1994:80)则列举了与完成体相关的其他用法,如将来完成体、过去完成体、即将完成体(immediate anterior)、远完成体(remote anterior)、完结体(completive)、状态起始(state commence)以及传信用法,认为具有这些用法的完成体从语义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比只有完成体一种用法的完成体“年长”(older)一些,语法化程度更高,因此称为老完成体(old anterior)。比较而言,《祖堂集》中动态“也”的用法已经不再是一种新完成体,而进入了老完成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