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调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汉语的音节系统

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的音节系统就是字音的系统。字音是由声韵调三者组成的,上节所说的声调是依存于声、韵之上的(清音声母与韵母紧密结合,因为声带不颤动,可以不计入声调表现),这种立体结构可用下图表示:

对汉语的声韵调进行分析时,声调要根据调值去确定调类,根据其“家庭出身”确定调类名,已如上文所述;要对声母和韵母做分析,首先要明确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并不是都只由一个元音或辅音充当,有时是由几个音素“复合”的,而且复合的方式跟西方语言有许多不同。赵元任在分析汉语语音结构时提出了“单纯音”和“复合音”的概念,这是一个展示汉语语音结构特征的重要结论。

ai、uai、ei、uei、au、iau这类韵母是元音的复合,ian、iat、uan、uat、iaŋ、iak这类韵母是元音加辅音的复合,这很容易理解。声母中的ph、th、kh、ts、tsh、sɦ、dh也是复合音,就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赵元任说:“送气的现象,不像方法上带音、不带音的一种形容性的特点,乃是发一个音成阻的地方放开以后发出的送气现象。说[pɑ]的时候,两唇一开立刻就有元音[ɑ];说[bɑ]的时候,唇没开,声带已经事先开始颤动,当然开了以后更是立时就有元音[ɑ]在响着;可是说[phɑ]的时候啊,两唇放开了以后,跟着有气而没有声带的乐音,要过了1/20秒左右才有元音[ɑ]出来,因此就跟[pɑ][bɑ]都不同了。所以[ph]这个辅音是个复合音。”“[tsə tʂə]那类的辅音也是复合辅音……复合元音跟辅音,为什么常常有人当作单纯音呐?因为它们在语音上的功用,常常跟其他的单纯音的功用相当。”(赵元任,1980,第19页)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ph、th、kh、ts、tsh、tʂ、tʂh等声母,确实和其他单字母声母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写成两个字母,事实上并不能拆开来发音,就像是两音并发,有些罗马字拼写汉语的方案就是用一个字母来标记的。称它为“复合音”就便于跟西语的复合辅音区别开来。

其实,汉语的韵母也是由类似的复合音组成的,就“复合”的性质说,跟上述的复合声母也很接近。最明显的是塞音韵尾和韵腹其实也是两音并发,末尾的塞音只成阻不除阻。带鼻音的韵母中韵腹元音和韵尾的鼻音也是结合很紧密的。正因为如此,就很容易产生鼻音韵尾前移,使韵腹鼻化的变异;也因为如此,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订,1918年正式颁行的注音字母,按照韵母新造了一批标记复合音的汉字笔画式字母,如“ㄞ[ai]、ㄢ[an]、ㄡ[ou]、ㄤ[aŋ]”,也说明这些韵有复合音的性质,这套复合元音的注音符号后来也用惯了,至今我国台湾地区还在用。

不论是声母或是韵母,在不同的方言,复合法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一些不同。声韵调组成音节,这就是汉语语音的结构特征,不同的方言各有自己的结构规律,调查方言时,观察语音结构的特征是很重要的。

在音节中,音素组成声母还比较简单,组成韵母就复杂了。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组成。韵腹是必有的,韵头和韵尾则可阙如,可见韵腹是韵母的核心。韵头、韵腹和韵尾由什么音素充当,往往成为不同方言的区别特征。

韵头也就是介音,现代汉语方言通常都由高元音[i、u、y、ɯ]来充当。韵尾则有三类:元音韵尾、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元音韵尾和介音一样是高元音充当的;鼻音韵尾最多有三种:m、n、ŋ;塞音韵尾最多是四个:p、t、k、ʔ。韵腹绝大多数是由元音充当的,少数方言的少数韵母也有由鼻音、边音或擦音充当的。有几种元音韵头和韵尾,几个元音或辅音充当韵腹,几种鼻音和塞音充当韵尾,各方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直接决定了韵母数目的多少。汉语方言中,韵母少的只有二十几个(如蒙自官话27个,休宁徽语29个),多的可有八十多个(如广州粤语和漳州闽语都有87个)。其他汉藏语有的有一百多个(如海南临高壮语103个)。

下面列举较为常见的声韵母的组合方式,可以从中看到各方言的不同结构特征。(由于声调尚未讲解透彻,以下调值和调类都暂时不标,有文白读的只取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