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埠霞山
一、霞山探源
在风光秀丽的钱江源头,莽莽苍苍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霞山的地方,古称九都,曾是开化县至浙江淳安、安徽黄山、江西婺源的古道驿站。霞山古村落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浙江西部、开化县城北部、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的马金溪畔;北扼安徽黄山,东控浙江淳安,自古系军事要地。205国道主线复线穿越南北,衢州—淳安公路贯通镇中,建设中的黄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西设有互通口和服务区,区域优势独特。有“钱江源头第一乡”的美誉,2006年撤乡后归属马金镇管理。现唐宋古驿道旁,包括霞田村一部分及霞山村全部,共有明、清、民国初年徽派古民居建筑200余幢,总建筑面积达29000多平方米。古村落民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霞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三省交界,文化飞地!
图1—1 霞山古貌
马金镇霞山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总人口2400余人,西北与风光旖旎的黄山接壤,东北与碧波荡漾的千岛湖相邻,西南接道教圣地“三清山”。2000年之前,霞山古意昂然,坡屋面、翘角檐、马头墙、砖雕门楼,房舍相连、巷弄交错,风景一色,凡生人进入霞山会因道路不熟,巷弄弯曲、纵横交错而迷失方向,民间素称“古迷宫”。著名的“钱江源头”马金溪绕村而过,在这个区域优势独特古村落中,宋代著名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与霞山一山之隔的包山逗留好几载,他的讲学之所——听雨轩(后改名包山书院)就曾是宋时重要书院之一,历史上的“包山之约”就在这里举行,虽是浙西山区,儒学文化却是底蕴深厚,耕读持家的意识深入百姓心中,读书报国的思想由来已久。尤其是明清以后,浙西商业流通的兴盛,商帮经济的确立与影响,山区丰富的农林资源借助于马金溪这条黄金水道,被源源不断地向下游衢州、金华、杭州等城市输送,加之又是古时通往徽州的古驿站,一时商人齐聚,富甲一方,流传至今,竟有风格独特、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近300幢,成为浙西为数不多的原生态建筑群,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上游齐溪水库拦截发电后,水流骤减,滩涂显现,水流涓细,已无他日木排数里、商帆竞发的壮观景象,至今岸沿古道上还有石锁铁链,依稀能看到古埠连接商船的遗迹。在村外马金溪的对岸,有千亩良田,仅仅依靠采伐木材,就足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前“半米木头是收音机,一米木头是电视机,两米木头是拖拉机”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计划经济时代,在金华和衢州还没有分开之前的金华行署,开化的经济一直排在第二、第三位。”曾经在开化担任过县长的方秋华老人说。然而,恰恰是这些资源优势,束缚了开化人的思维,“捆住”了开化人的手脚。他们习惯了“养只鸡,买油盐,养头牛,好耕田,养头肥猪过过年”的小农经济。霞山也同样没有跳出开化当年那样的经济模式,从而也成为一个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的山区小集镇。可是,就是当年的落后与封闭,幸运之神却将一个古朴而经典的农耕文化古镇样本保存了下来,促成了笔者能够用文字和图片去诉说她的今生和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