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本丛书由16卷专著组成。第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尝试用法学原理来解析考古学、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调整、约束人们行为的那些规范的面貌,以及这些规范最后是如何转化成为各个部门法律的过程;最后一卷即第16卷《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主要描绘人类法律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解析当前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现象,以揭示世界各国法律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趋同化浪潮,以及在这种浪潮之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又都保持了法的民族(本土)特色这么两个法律发展规律的交叉作用现象。
而本丛书中间的第2卷至第15卷,共14卷,则尽可能系统详实地演绎人类法律文明的漫长历程,依次分为四个进步的阶梯:古代(近东、远东和西方)法的足迹、中世(宗教、世俗和中华)法的遗产、近代(英美、大陆、苏联、中国、亚非拉)法的成长和现代(公、私和社会)法的变革,以及在这四个阶梯中法律文明具体形态的演变。具体分述如下:
第2卷,古代近东法。讲述法律文明源起之后,法律规范在古代近东地区,如埃及、巴比伦、亚述、赫梯、希伯来等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演变。
第3卷,古代远东法。讲述远东地区,主要是中国,也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和印度等国家的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远东上古时期法律文明对中华法系诞生、发展以及基本特征形成的影响。
第4卷,古代西方法。主要涉及古代西方,如希腊和罗马等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重点论述希腊的宪政文明和私法文化,罗马详密的私法规范和在公法上的制度设计。
第5卷,宗教法。讲述中世纪宗教法的起源、内容与特点,近代以后宗教法的发展,三大宗教法(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彼此消长及相互影响,宗教法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宗教法在现当代的变异与影响,以及三大宗教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对社会民众法律生活的影响等。
第6卷,中世纪欧洲世俗法。讲述中世纪欧洲世俗法的起源,内容与特点,欧洲几大世俗法渊源,如日耳曼法、王室法、封建地方法、商法和城市法彼此消长及相互影响,世俗法与宗教法的关系,以及欧洲世俗法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7卷,中华法系。主要涉及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与特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中华法系成员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历史地位等。
第8卷,英美法系。讲述英美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英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英美法系的特征;英美法系的主要成员和分支,如英国法、美国法、加拿大法和澳大利亚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英美法系对世界法和法学发展的贡献。
第9卷,大陆法系。主要讲述大陆法系的概念;大陆法系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21世纪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进步和变化,大陆法系的主要成员和分支,如法国法、德国法、日本法、意大利法和西班牙法等(重点是法国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以及大陆法系在世界法和法学发展史上的和影响。
第10卷,苏联法。讲述苏联建立前的法制、苏联建立后的法制、苏联解体后的法制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演变,以及其经验和教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其客观规律。
第11卷,中国近代法。讲述中国法的近代化过程,包括西法东渐,西方法学观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的宪政、民商事法律、刑事法律、诉讼法律,西方的法律教育模式,西方的法学作品等的传入与本土化,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成就与问题等。本卷还包括了对中国近代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法律发展的论述。
第12卷,亚非拉地区法。讲述亚洲(如菲律宾、印度、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非洲(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和拉丁美洲(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家)的法的近代化过程,包括西方法的入侵,西方法学观的传播,西方的宪政、民商事法律、刑事法律、诉讼法律,西方的法律教育模式,西方的法学作品等的传入与本土化,拉丁美洲法近代化的成就与问题等。
第13卷,现代公法的变革。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以英、美、法、德、日、俄、中7个国家为主)的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变迁,阐述这种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总结这种变迁所体现的公法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14卷,现代私法的变革。讲述现代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私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的变迁,阐述这种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总结变迁所体现出的私法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15卷,社会法。讲述现代时期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社会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诞生和变迁,阐述这种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总结这种变迁所体现的社会法的发展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