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潘懋元
大学(高等学校)具有三个重要职能:通过教育与教学培养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利用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当时当地社会服务。这是国际的共识。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基本职能。大学(高等学校)之所以称为大学(高等学校),就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专门人才,否则就不称为大学(高等学校)而称为科研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所以,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一般认为从19世纪初,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统一的原则,将科学研究引进大学中,大学就有了第二个职能。实则洪堡所提倡的研究,只是作为大学教学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人才,并非作为与教学并列的另一职能。其后,由于大学承担大量与教学无直接关系的科研课题,通过科研发展科学才成为第二职能。即使如此,科学研究与教学,仍然存在内在的本质联系,教师从事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术水平和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大学教师的业绩考核,除了教学业绩之外,要求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型大学甚至一般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课题经费的多寡来评估一所高校,高校的领导管理部门以论文的数量和所发表刊物的级别来考核教师的业绩,并将之作为晋升或加薪的主要依据;各种各样的“排行榜”更助长了这种风气。这导致教师科研负担过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大学(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虽然谁都在口头上承认这个道理,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有关“质量工程”的文件和不少奖励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的措施,但未能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大多数教师,自愿或不自愿地把过多的时间和主要精力忙于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申报课题、填写表格、报销经费等等事务性工作,挤占了用于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扭转这一偏向,必须深入探索形成这一偏颇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从思想认识上、政策制定上、制度设计上进行全面的规划。我所理解的《大学的根本》的编著,就是朝着这一目标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黄达人教授离开大学领导岗位之后,开始了视野更加开阔的新征程。近十年来,他走遍全国各地,采取深度访谈方法,访谈了近百位高等院校的校院长,以叙事研究的形式,陆续出版了《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途》《大学的治理》《大学的转型》四本访谈录。即将出版的这本《大学的根本》是第五本了。
本书的主旨是“大学的根本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办学者应当“回归大学的根本”。全书叙述了对21位大学的校院长的访谈。每篇访谈,不仅记录了受访者的见解,而且体现了作者与受访者的情理交融,作者敏捷地捕捉受访者的思想精华,更抒发自己的精辟见解。例如:
——作者访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所谈论的:“人才培养关注的是全体学生”之后,提出学校本位和教育本位的问题,认为“从学校本位出发,我们往往追求办学上的成绩,在乎量的指标,关心大学的排名;但是从教育本位出发,才会真正以生为本,关心学生,重视教学”;“作为大学管理者,不要被数字束缚住手脚。如果很在意在排行榜上的位置,一味追求某些量化的指标,就会导致政策变形”。确乎如此:行政化只靠数据,人性化才能深入学生学习的实际。
——作者自己当了多年校长,如今又访谈了多位院长,得出如此结论:“教学改革要尊重学科差异,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理清院校两级关系,激发学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校与院两级都待过,深有同感,有关学术层面的教学、科研以及与之有关的人事考核、经费安排,应当让学院有更多的话语权、自主权,不应都由校一级及其职能机构用框框条条来限制。
——作者在考察了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和访谈了不同学科的院长之后,得出了如下的见解:(1)“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不一样。”“无论哪种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互相理解。不要因为别人的定位不同而看不起别人。例如,很多‘985’大学提出通识教育,这是根据其办学定位和精英化或通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此来指责另外一批以培养面向现场、面向一线为培养目标的高校。”(2)“不同学科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该不一样”,在列举了各门学科培养人才各自特点之后,作者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定位的落脚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进而尊重学生的选择。”正如作者引述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所言:“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体现在办学定位上,而是体现在服务于定位的水平上。”
——作者在访谈诸多校院长探索如何“回归大学的根本”之后,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课程改革作为重要的抓手”,而课程改革的抓手不一样,有的把通识课作为切入点,有的则着重抓专业核心课。但不论从什么课程切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确,只有依靠教师,才能回归大学的根本。
以上举例,只是我在阅读本书“前言”时,凭个人的体会,寻章摘句,并未能全部介绍作者在本书中所抒发的精辟见解,更非反映受访者的思想精华。同时,书中有些见解或提法,或者我尚未领悟,或者可能有所保留。应当充分肯定、赞扬的是:黄达人教授作为一位教育学者,他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钦敬。
2015年1月18日
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