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1866年下半年,清廷批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沈葆桢为船政大臣。12月,船政工程动工兴建并招生105名。这里的船政就是指清末“总理船政事务衙门”所开展的政务事务活动及其历史沿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先贤认识到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左宗棠实践“师夷制夷”,创办了船政。它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高起点嫁接,迅速地提高了造船、航海、飞机、枪炮、鱼雷、矿冶、机械、无线电、天文等科技和工艺水平,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1917年,还设立了飞机制造工程处,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新纪元。它开创近代教育的先河,创办船政学堂,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与工业化和海军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留学制度,成为各地效仿的样板,成为科技和海军人才的摇篮,被李鸿章誉为“开山之祖”。船政学堂培养了一批精英,形成了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奋斗自强、眼光敏锐、思维方式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他们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有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教育家、科技专家和学者。1870年,船政第三艘兵轮“福星”号下水后,清廷批准沈葆桢的奏请,成立轮船水师,随后将建造的舰船调往各港口执行海防任务。在巡台治台方面,船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台湾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甲申马江海战、甲午黄海海战中,船政的学生正气凛然,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爱国自强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升华。

船政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海权建设、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果丰硕。其折射出来的爱国自强、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重视科教、重视海权的时代精神,以及融通中西、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船政文化。近几年来,船政文化已从历史的尘封中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船政文化已从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变成了社会的共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把船政文化列为“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求重点给予保护发展。福州市是打造船政文化的重要地区。船政文化是我们的宝贵文化品牌,而海西建设事业是近代船政事业在新时期的继续与发展,船政文化所凝结的精神是海西建设所必需的。

编纂《船政志》是福州市政府立项的文化工程,是列入《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之一。在市方志委、市社会科学院指导下,《船政志》以“国际视野、全国定位、福建眼光、精品志书”的定位要求,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全书的编纂任务。本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各章分述船政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分为机构、产品制造、人才培养、文物、文献、艺文等六章,另有人物、专记、附录、人名索引、前言、修志始末等,共计90 余万字、图片300 多幅。

本书的出版是多年来史学界、志书同行、船政文化研究专家和读者们的愿望。它的面世为弘扬船政文化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历史资料,为船政文化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史料分散,有些史料受条件限制未能发掘,加之我们的编纂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不少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地方,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