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杨岳

 

海国图梦,福州——梦开始的地方。回溯历史,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位于闽江口北岸的福州马尾船政,开启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842年,西方列强的炮火轰开了福州东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火的洗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提出“惟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的著名论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中国第一艘巡洋舰下水,国人诧为“中华所未曾有之巨舰”;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出坞,“万目共瞻,同声称快”;第一架水上飞机飞上蓝天,第一所引进西方教育模式的新式学校在这里开办,等等。船政之于福州,更具历史和现实意义之处还在于,一衣带水的榕台两地因船政的关系而更加密切。从船政大臣沈葆桢巡台保台,到抗战胜利后台湾造船工业的重建,再到1949年前后船政学子赴台参与经济建设,船政人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壮阔的船政史向世人生动地昭示出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史渊源。

马尾船政虽存世仅40余载,却积淀形成了悠远厚重的文化瑰宝。船政文化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所产生的文化现象,船政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企业的发轫与发展,造就出新一代“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船政文化成为中国近代先进文化的大纛,是闽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我们更要努力传承具有闽都特色的历史文脉,留住属于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印记。船政文化所体现的民族自强、崇尚科学、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爱国忘我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师夷长技以制夷”“以防外侮、以利民生”等主张,表明了生死以之、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不甘落后、敢于担当的自强之志。其“不畏强暴、敢于拼搏、坚忍不拔的气概”和“不空谈、务政用”的精神,是为当下所推崇,这也与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所展现出的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谋而合。

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2005年至今,福州市先后编纂出版了《昙石山文化志》《福州寿山石志》《三坊七巷志》,对于人民了解福州、宣传推介福州都起到了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船政志》的付梓出版,更是填补了闽都四大文化专志的最后一项空白。今年恰逢船政创办150周年,值此特殊年份,《船政志》的出版发行更具深远意义。本书站位高远、史料翔实、图文并茂,科学、系统、全面地记载了船政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以及船政人在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是一部传承记忆、存世垂鉴的精品佳志。

昔日,船政人向海奋进,参与创造了船政文化的历史辉煌,开辟了中国制造、近代教育、海军培育之先河,写就了闽都文化的灿烂篇章。今日,船政历史的书写,无声地见证着福州船政发展的繁荣,传延着船政文化新风的魅力,守望着海上福州的繁荣,记忆着船政精英的实践奉献,承载着厚重历史下涌动的勃勃生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我们相信,《船政志》的出版,必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弘扬智慧;必将激起福州人民的城市记忆和爱国情怀;必将成就城市辉煌的名片,成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6年5月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中共福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