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从积极的角度定义心理健康,即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始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非常希望了解自己所崇拜的两位著名教授,即韦特海默和本尼迪克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两位教授如此出类拔萃。他收集了这两个人的大量资料并对其个性加以比较研究,得出了非常令人振奋的结果,他发现这两位成功者并不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随后马斯洛又收集更多他认为属于自我实现的个体来对所得到的结果加以确认,最终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的概念。究竟什么是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具体来说,自我实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完美人性的实现,即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包括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的充分展现;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指的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每个个体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马斯洛通过对历史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一些著名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袖进行大量个案研究,并借助抽样调查对大学生进行研究,概括出自我实现者15种人格特征: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行为的自然流露;以问题为中心;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意志自由,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欣赏的时时常新;神秘体验与海洋感情;社会感情;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民主的性格结构;区分手段与目的;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创造力;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他认为,自我实现者并非都能做到上述各种特点。自我实现的人也有缺陷,并非十全十美。有时他们会显得顽固,有时又冷静得近于无情冷酷,他们也有罪恶感、焦虑、自责。但他们能够自觉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使自己更加接近完善的人性,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些人虽然在人群中是少数,但是自我实现是人类和人性发展所能达到的状态,是人性发展的方向。
自我实现的类型。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1)健康型自我实现。这一类的自我实现者更加实际、现实、世俗而且更加能干,他们更像是入世者,以非常实用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2)超越型自我实现。这类人更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或目的水平且具有更丰富的超越体验。
自我实现的途径。马斯洛提出了八条通往自我实现的途径:
一是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献身于事业;在这种时刻,体验者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表达这种体验的关键词是“忘我”。
二是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每一次选择都有可能前进,也有可能倒退,为了自我实现人们应该做出成长的选择而不是畏缩的选择。
三是承认自我存在,让自我显露出来。马斯洛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年,不是倾听自己的声音,而是倾听父母、权力机构、权威人物的声音,这样做会逐步地丧失自我,更谈不上实现自我。
四是在“拿不准”的时候,要诚实,不要隐瞒、不要装模作样,要有反省自问的责任心,每一次承担责任,都是自我的一次实现。
五是上面提到的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做出成长性的选择、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诚实并勇于承担责任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从这些细微的小事做起,就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更好的选择。
六是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也是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自我实现虽然并不一定是要做大事情,但意味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勤奋的准备过程。
七是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种时刻无法确保一定会出现,也不可能可以寻求,但可以创造条件使得高峰体验发生的可能性提高。
八是放弃去神圣化的防御机制,学会“再神圣化”,重新愿意从“永恒的方面”看待人,能看到神圣的、永恒的、象征的意义,发现自己的天性,使其不断地成长,促进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