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学习指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普通话的音系(二)——声调和音节

一、 学习目标

了解声调的性质;了解并掌握普通话四种声调的调值和调类;了解普通话四种声调与古调类的关系;了解语流音变的规律;了解并熟悉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了解音节的拼写规则并能熟练分析音节结构;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声母和韵母的拼合规律。

二、 学习要点

1. 调类、调值、调型、调号、入声、音变等基本概念的掌握

2. 普通话字音的调值、调类的描写

3. 普通话四声和古调类的关系

4.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分析

5. 普通话声韵调拼合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6. 普通话语流音变的类型

三、 重要问题解答

1. 什么叫调值?什么叫调类?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指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构成调值的是相对音高。调类是指声调的分类,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有几种实际读法就有几种调类,也就是将相同调值的字归为一类。如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为:55、35、214、52,可归纳为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

从历时角度看,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都有声调,但调类不同。中古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调类,到了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则演变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调类。

从共时角度看,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声调,但调值和调类不尽相同:

(1) 调类不同。例如普通话只有平声有“阴、阳”两类,而浙江嵊县话“平、上、去、入”都各有“阴、阳”两类。

(2) 调类数目不同。例如普通话只有4个调类,而南京话有5个调类,厦门话有7个调类。总的来看,北方方言调类数目少,南方方言调类数目多。

(3) 调类范围不同。例如“月”字,在普通话中属于“去声”调类,而在成都话中属于“阳平”调类。

(4) 调类相同,调值也可能不同。例如普通话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分别是:55、35、214、51。济南话也有4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是213、42、55、21。

(5) 调值相同,调类也可能不同。例如“55”的调值,在普通话里属于“阴平”,而在合肥话中则属于“阳平”。

2. 调型与调域有什么不同?

声调的调型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的类型,由音高的频率变化决定,表现为音高曲线的曲直变化形状。调类不同,对应的调型也不同。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分别对应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高降调4个调型。而调类多的方言调型也相应更为丰富,如广州话里有高降、高平、中平、半低平、低平、中升、低升、高平短、中平短、低平短等调型。

声调的调域指的是某种语言所有声调的音高范围。假定一种语言声调的音高最高频率为400赫兹,最低频率为100赫兹,那么它的调域就是300赫兹。而若将调域的最低值定为1,最高值定为5,就可以以此为参照,采用五度标记法来记录声调的音高走势和调值。

3. 普通话音节结构分析要注意什么问题?

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方法,总是将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再加上一个贯穿整个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声调。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在汉语普通话22个辅音当中,除舌根鼻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外,其余均可以做声母。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腹是韵母的主干,由元音a、o、e、ê、i、u、ü来充当。此外,舌尖元音-i[ɿ]、-i[ʅ]和卷舌元音er也可以做韵腹。韵头由i、u、ü来充当。韵尾是由元音i、u(o)或辅音n、ng充当。

汉语音节最大的特点是有声调,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每一个音节一定有它的声调贯穿始终。声调在汉语普通话中有四种,可以用来区别意义。

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中存在着省写、改写等现象。在进行音节结构分析时,为了看清音节结构内部的组成部分,要恢复该音节的原始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音节书写形式中的y、w不是音素,不需要列出。

(2) 音节书写形式中的iu、ui、un,在分析音节结构时复原为iou、uei、 uen,如:酒(jiou)、贵(guei)、困(kuen)。

(3) ü在音节书写中省略上加符号(u),在分析音节结构时复原为(ü),如:句(jü)、决(jüe)、全(qüan)、寻(xün)。

(4) ê在音节书写中省略上加符号(e),在分析音节结构时复原为(ê),如:列(liê)、学(xüê)。

(5) 舌尖元音韵母-i[ɿ]和-i[ʅ]必须加上短横,与i区别,如:字(z -i)、纸(zh -i)。

4. 什么叫语流音变?普通话的语流音变有哪些类型?

音变,就是指语音的变化。普通话语音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韵、调,当人们单发一个一个音节时,声、韵、调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在说话和朗读中,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许多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之间往往会相互影响,产生语音上的一些变异现象,这种现象就叫作音变。例如,“洗(xǐ)”是个上声音节,“手(shǒu)”也是个上声音节,“洗手”连读,“洗”音节声调变得像阳平。“洗洗手”连读,“洗洗”两个音节均变成像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4(近似于阳平)。

音变现象在各种语言和方言中普遍存在。一般地说,说话的速度越快,音变现象越明显。实际上,音变是我们对音节做的动态分析,了解音节不是一个个静止的、孤立的语音单位。在很多情况下,几个音节组合成词语或句子,就会引起语音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整体来看,有的比较细微,不至于影响语义的表达,人们往往对这种客观存在的音变现象也很少注意;但有的却与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汉语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有语气词“啊”的音变、轻声、儿化、变调四种。

四、 学习拓展

1. 声调、音高、相对音高

声调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一定要有声调,它贯穿在整个音节里,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音高的不同是由于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造成的。声带绷紧些,在一定时间里颤动的次数多,声音就高。反之,声带松弛些,单位时间里声带颤动的次数就少,声调就低。一个人的说话可以有高有低,这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造成各种不同的音高变化,构成不同的声调。也就是说,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可以自始至终保持一样的松紧度,也可以先松后紧,或先紧后松,也可以松紧相间。

声调的音高指的是相对音高。对不同的人来说,男人比女人声音低,老人比小孩声音低。就同一个人来说,情绪激动时声音高,情绪低落时声音低。但这种音高对于区别意义没有作用,这种音高称为绝对音高,而对声调起辨识作用的是相对音高。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幅度。例如“高(gāo)”这个音节,男人和女人读这个音节时,绝对音高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女人读“高(gāo)”时绝对音高比男人高,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影响他人对这个音节意义的理解。这其中是相对音高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音节,在不同的人去读时,音高变化形式是相同的。再如:一个成年人读“怕(pà)”,是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一个小孩读“怕(pà)”也是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尽管小孩的最低音可能比成年人的最高音还高,但是两个人都是从最高音降到最低音的,音高的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两个人发音时绝对音高虽然不同,但相对音高却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可以彼此顺利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可以用乐谱把声调的高低升降大致表示出来。声调的音高和音阶的音高有重要的区别。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音阶的音高则是绝对的,不变的。声调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是逐渐滑动的,不是跳跃性的,音乐中音阶的移动常常是跳跃式的。

2. 普通话四声及标调法

普通话声调有四种基本类型,按照传统的调类说法,一般称为阴平调、阳平调、上声调、去声调,简称调类。也可以叫作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统称“四声”。

阴平调调值由5度到5度,即音节的成声平直地处在自然语言的最高点上,大体上没有升降的变化,因此又叫高平调,习惯上把它定为第一声。调号用代表调值走向的“⁻”表示。

阳平调由中音上升到高音,由3度升到5度,调值为35,因此阳平调又称为中升调或35调,调号用代表调值走向的“´”表示。

上声调是一个曲折调,由2度降到1度,又迅速升到4度,调值为214,声音由半低下降,稍拖长,然后快速升高,上声调又称为降升调,调号由曲折线“ˇ”表示。

去声调由5度降到1度,调值为51,即由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因此去声调又称为高降调,调号由“`”表示。

普通话四个声调有明显的区分,一平、二升、三曲、四降。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要抓住这个特点,把平、升、曲、降的变化读出来。同时汉语普通话各种调值高音成分比较多,55、35、51的最高点都是5度。上声调值是214,收音也在4度,也是较高音,音高明显突出,因此从整体上看,普通话听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音调柔和高扬,富有音乐美。

汉语中的音节不能没有声调,除轻声音节外,每一个音节都要标上声调符号,声调必须标在一个音节的韵腹上面,这是标调的一个原则。因为韵腹是一个音节韵母的主要部分,它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这个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最清晰。但是由于汉语韵母结构比较复杂,很多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组成,所以究竟把调号标在哪个元音上,有时就不容易掌握。

韵腹是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调号标在韵腹上。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作为标调的基本原则:“标调先找a,没a找o、e,iu、ui标在后,单个元音不用说。”具体来说,在汉语普通话39个韵母中,前响复韵母ai、ei、ao、ou,主要元音在前;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主要元音在后;中响复韵母iao、iou、uai、uei,主要元音居中,只是iou、uei前加声母后变成iu、ui,调号标在后。鼻音韵母an、en、ang、eng、ong、in、ing、ün只有一个元音,当然是韵腹,即主要元音。ian、uan、üan、uen、iang、uang、iong、ueng主要元音居中,所以调号要标在一个音节韵母的主要元音上。

普通话四种声调的标记法有宽式和严式两种。宽式是标在主要元音(即韵腹)上头,用⁻、´、ˇ、`这四个调号;严式是标在国际音标或拼音字母音节后头,用相应的记号表示这四个调号。这些调号的形式,基本上是五度标记法图形的缩影,大体上勾画出了四个声调的实际读音。

3. 普通话音节结构类型

普通话语音的音节总数大约在400个左右,这400多个基本音节中,音节结构类型大约有八种:

(1) 齐备音节。例如:广guǎng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齐备。

(2) 缺声母。例如:玩wán 韵头u,韵腹a,韵尾n,声调阳平,缺声母。

(3) 缺韵头。例如:蓝lán 声母l,韵腹a,韵尾n,声调阳平,缺韵头。

(4) 缺韵尾。例如:多duō 声母d,韵头u,韵腹o,声调阴平,缺韵尾。

(5) 缺声母、韵头。例如:安ān 韵腹a,韵尾n,声调阴平,缺声母、韵头。

(6) 缺声母、韵尾。例如:月yuè 韵头ü,韵腹ê,声调去声,缺声母、韵尾。

(7) 缺韵头、韵尾。例如:踏tà 声母t,韵腹a,声调去声,缺韵头、韵尾。

(8) 缺声母、韵头、韵尾。例如:鹅é 韵腹e,声调阳平,缺声母、韵头、韵尾。

从汉语普通话的八种音节结构类型我们可以看出,在普通话音节结构中,可以缺少声母、韵头、韵尾,唯独不能缺少韵腹和声调。此外,音节中最多只能有四个音素,这四个音素分别充当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节中最少可以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必须是元音,充当韵腹。音节中,元音音素占优势。由于发音时气流要振动声带,元音都响亮、清晰,这样就形成了汉语音节的又一特点,声音响亮、优美动听。辅音音素在汉语音节里具有固定的位置,一般是位于音节的开头部分充当声母,也可以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作为韵尾的辅音,必须是鼻音,而且音节中不能有两个辅音相连的现象。

4. 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依据

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但音节不是声母和韵母的任意组合。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依据,从声母看,主要决定于发音部位;从韵母看,主要决定于开、齐、合、撮四呼。普通话的声韵配合有比较强的规律性。掌握普通话声韵配合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对教学普通话,纠正方音有很大帮助。例如普通话中j、q、x都是舌面音声母,都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zh、ch、sh、r都是舌尖后音声母,z、c、s都是舌尖前音声母,它们都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但是d、t、n、l都是舌尖中音声母,都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其中n、l还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这种情况同时说明,某一呼的韵母能跟某一发音部位的声母相配,但不意味着能跟这一发音部位的所有声母相配;反之,某一发音部位的声母,大致能跟某一呼韵母相拼,但不一定能跟这一呼所有的韵母相拼。例如双唇音b、p、m可以和开口呼韵母相拼,但b、p却不拼e韵母。

五、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 许多方言的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跟普通话语音有不同之处,如有的方言会丢掉韵头(介音),不同方言的声调数量相差较大,有的有入声,等等。请找出你的方言跟普通话语音在声韵配合规律及声调系统方面的差别,并归纳出来,指出辨正的方法。

以四川达州方言为例,与普通话在声韵配合规律上做比较,大致有以下差别:

(1) 开口呼单韵母o在普通话中只同辅音声母b、p、m、f相拼,在达州方言中却还可同d、t、l、g、k、h、z、c、s、/z/这10个声母相拼。

(2) 开口呼韵母ê在普通话中不同任何辅音声母相拼,该元音或者自成音节ê,或者同i组成ie韵母,同ü组成üe韵母,而在达州方言中却可同b、p、m、d、t、l、g、k、h、z、c、s、/z/等相拼。

(3) 齐齿呼ing在普通话中可同b、p、m、d、t、n、l、j、q、x等相拼,而在达州方言中,由于没有后鼻音ing,这样的音节其韵母被读作前鼻音in。

(4) 双唇音声母b、p、m和唇齿音声母f在普通话里同合口呼韵母相拼时,只同u相拼构成音节,不同其他合口呼韵母相拼构成音节,而在达州方言中,却还可同ong相拼。

(5) 普通话里舌尖前声母z、c、s,舌尖中音d、t、l同un相拼的音节,在达州方言里其韵母被读成了en。

(6) 达州方言中无zh、ch、sh声母,普通话中有zh、ch、sh声母的音节,达州方言一般都读作相应的z、c、s。

2. 列表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的调值和调类、四呼):

3. 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演变规律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调类系统是继承古汉语的声调系统而来的,在南朝齐梁之间,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后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等不同条件进行分化,凡是古清声母字的声调属阴调,古浊声母字的声调属阳调。这样古四声实际上分化演变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八类。

以普通话为例,普通话的阴平相当于古清声母的平声,普通话的阳平相当于古浊声母的平声;普通话的上声包括古清声母上声和古浊声母上声的一部分;普通话的去声包括古去声和古浊声母上声的另一部分。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古入声清声母字在普通话里分别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入派四声的规律是:普通话的阴平包括古阴平字及古阴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阳平包括古阳平字、古阴入字和阳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上声包括古上声的大部分字和古阴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的去声包括古去声、阳上字的一部分,阴入阳入字的一部分。普通话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一半以上归入去声,三分之一以上归入阳平,二者合计占古入声字的六分之五以上。剩下的少数入声字归入阴平和上声,其中归入上声的最少。

4. 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 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2) 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如“鸟(niǎo)、状(zhuàng)”。最少可以只有1个元音音素,如“五(wǔ(u))”。

(3)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且有极强的凝聚力。每个音节至少有1个元音(韵腹),如“五(wǔ(u))”。最多可以有3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优(yōu(iou))”。

(4) 韵母内部元音出现的位置及它们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每个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如果1个韵母包含2个或2个以上元音,一般总是开口度较大、舌位较低的元音做韵腹。在韵头的位置上只能出现i、u、ü 3个元音。能出现在韵尾位置上的元音只有i和u。但同一个元音(i或者u)不会在同一个音节中既出现在韵头的位置又出现在韵尾的位置,也就是说,它们在同一个音节中是互相排斥的。

(5) 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辅音,但没有辅音相连的情况;同时,辅音不能单独出现做音节。在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开头,做声母;或者在音节末尾,做韵尾,充当韵尾的两个辅音是n和ng。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5.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有哪些?掌握这些规律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有哪些帮助?

普通话声韵拼合的规律是:

(1) 双唇音b、p、m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限于u)的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2) 唇齿音f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限于u)的韵母相拼。

(3) j、q、x只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不拼开口呼、合口呼韵母。

(4) d、t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n、l能同开、齐、合、撮四呼韵母拼合。

(5) 舌根音g、k、h,舌尖后音zh、ch、sh、r和舌尖前音z、c、s三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6) 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以上反映的是汉语普通话声韵配合的一般规律,不是绝对的。如果要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声韵配合的情况,要看《普通话声韵配合表》。另外,在汉语普通话音节拼写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b、p、m、f以及sh声母不和ong韵母相拼。

(2) 开口呼韵母o只拼b、p、m、f声母。

(3) b、p、m、f不拼合口呼中除u以外的韵母。

(4) 声母d、t不拼en、in韵母;声母n、l不拼ui韵母。

(5) 普通话韵母ueng自成音节,不拼所有声母。

(6) 声母z、c、s可以和合口呼韵母相拼,但是z、c、s却不拼ua、uai、uang三个韵母。

普通话声韵调配合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很有助益。例如,掌握了普通话中f不跟齐齿呼相拼的规律,苏州、上海等地的人就不会把“飞”说成fi。知道了韵母ua、uai、uang可以跟声母zh、ch、sh相拼,但不能跟z、c、s相拼,那么,“抓、揣、霜”这些字的读音一定是zhua、chuai、shuang,而不可能是zua、cuai、suang。同样道理,声母d、t可以和后鼻音eng、ing配合,却不跟前鼻韵母en、in相拼,由此可知,“等、定”的韵母一定是后鼻音。

6. 什么叫变调?请举例说明普通话中主要有哪些变调现象。

变调是指在语流中,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声调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变化。普通话中主要的变调现象有:上声变调(如“语法”,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由[214]变为[35])、去声变调(如“进步”,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调值由全降变为半降,即由[51]变为[53])、“一、不”的变调(如“一概”,“一”在去声前读阳平;“不必”,“不”在去声前读阳平)以及形容词重叠的变调(如“亮堂堂”,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做后缀,构成ABB式时,后面两个音节一般要读成阴平)。

7. 朗读下列词语,指出上声字声调变化的情况:

小说 体操 火车 水箱 祖先 纺织 北方 许多 始终 指标 海鸥 打击

小时 美德 选择 总结 保存 好评 考察 主持 讲台 果园 典型 旅游

友谊 彩色 坦率 恳切 想念 妥善 感谢 老练 以后 铁路 柳树 晚会

了解 水果 语法 本领 表演 整体 小组 脸谱 典礼 整理 审美 走访

(1) 从“小说”到“打击”,都是“上声+阴平”,上声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阴平不变。

(2) 从“小时”到“旅游”,都是“上声+阳平”,上声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阳平不变。

(3) 从“友谊”到“晚会”,都是“上声+去声”,上声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去声不变。

(4) 从“了解”到“走访”,都是“上声+上声”,前一个上声变为阳平,调值由原来的[214]变为[35],后一个上声不变。

8. 朗读下列词语,指出“一、不”声调变化的具体规律:

一、二、三 一一得一 一一过问 一一口试 第一 万一 表里如一

一些 一朝 一锅 一般 一天 一边 一身

一时 一直 一齐 一连 一同 一头 一行 一石

一起 一手 一首 一笔 一口 一体 一早 一总

一下 一律 一致 一定 一面 一瞬 一概 一切

一脉相承 一呼百应 一表人才 一马当先 一鼓作气

不高 不屈 不开 不安 不甘 不单 不堪 不公

不来 不足 不急 不曾 不凡 不符 不和 不如

不好 不写 不久 不比 不仅 不可 不满 不管

不要 不谢 不去 不必 不便 不测 不够 不愧

不偏不倚 不谋而合 不辱使命 不落窠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 第一行,“一”在单用、表序数或词语末尾时读本调阴平。

(2) 第二行到四行,“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3) 第五、六行,“一”在去声前读阳平。

(4) 第七行到九行,“不”在非去声音节前读本调去声。

(5) 第十行,“不”在去声前读阳平。

(6) 第十一行,“不”在“不偏不倚”“不谋而合”“不辱使命”中读去声;“不”在“不落窠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读阳平。

9. 请举例说明普通话语气词“啊”的各种音变情况。

(1) 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o、e、ê、i、ü时,“啊”读成“ya”,书面可写作“呀”,如“多美的花呀(huā ya)!”“会不会下雨呀(yǔ ya)!”。

(2) 前一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u(包括ao、iao)时,“啊”读“wa”,也可以写作“哇”,如“您在哪儿住哇(zhù wa)!”“这么小哇(xiǎo wa)!”。

(3) 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时,“啊”读“na”,也可以写作“哪”,如“她可真不简单哪(dān na)!”“你的发音真准哪(zhǔn na)!”。

(4) 前一音节的韵尾是ng时,“啊”读“nga”,没有汉字,仍写作“啊”,如“行啊(xíng nga)!”。

(5) 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ɿ]时,“啊”读[ᴀ]或[ʐᴀ],没有汉字,仍写作“啊”,如“这两个什么字啊(zì[ʐᴀ])!”。

(6) 前一音节的韵母是-i[ʅ]和末尾是er(包括儿化韵)时,“啊”读[ᴀ]或[ʐᴀ],仍写作“啊”,如“没法治啊(zhì[ʐᴀ])!”“什么事儿啊(shì[ʐ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