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享受事业
我的第1部译著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第一部译著终于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这便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另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无名的裘德》。此时,我心潮起伏,激动万分。是啊,辛勤的劳动终于有了收获,怎不兴奋呢!你看,书印制得多么精美典雅,十分可爱,清新馥郁的墨香让人陶醉!书界的作家、译家们一定很能理解我这种“可笑”的心情吧,相信你们在出版第1本书时必定也感触良多。
早在1993年5月,我曾赴四川乐山参加“全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并有幸认识了北岳文艺出版社的韩老师。我们的友谊和联系便从此开始。我向他推荐了一些选题,其中《无名的裘德》被初步列入该社的“世界名著新译珍藏系列”。但为了把好质量关,译文审核是必要的,我也顺利通过,稿子按时交到出版社,经过该社有关编辑的努力,终于有了这本印制精美典雅的书。
而盼望这本书的寄来,也给我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本羞于写它,因为觉得“幼稚可笑”,可它又是我生活中的真实反映,而真实的东西总是可贵的。出版社韩老师先是在电话中通知我说书已出版,并给我寄了10册样书。我和家人们高兴万分——是呀,我的成绩包含了他们许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自然应像分担我的忧愁一样分享我的欢乐了。我和妻子一天天地盼着收到书,心里乐滋滋的。可是10天过去仍然不见书的踪影,我们在一天天的失望中迎接一天天希望,等呀等呀,忧虑不安,几乎快要绝望了,难道命运有意要捉弄我们一下吗?是否要让我们明白成功、欢乐来之不易呢?我们对此不是不理解呀。等吧,除了一边继续翻译写作读书一边等待外,别无它法。我就这样在不安的期待中度过了漫长的1个月,书终于姗姗来迟!包装纸经过长远的旅行已磨得很烂,还好书没有损坏,是我9岁的女儿从单位收发室为我抱上6楼的家来的——她也很能理解爸爸的心情。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当这种美好的追求通过艰巨努力得以实现时,怎不幸福之至呢!
因为是我的第1本书,所以我才那么“幼稚可笑”,相信以后会老练成熟一些的。但不管怎样,出书的喜悦是永远会有的,因为是我热爱的崇高事业呀!
出书之后,想到的便是送书。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我首先想到送书给有关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以便加强了解和联系。我还希望出更多的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多贡献。我和出版社的联系只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是在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可喜的是,我的另外几本译著也已同一些出版社签定图书出版合同,即将面世。这样的人生不是很有意义、令人幸福吗!此外,我还要送书给关心支持我的老师、亲友,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欢乐!
父母为我高兴,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自己养育的儿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为他们争了光。大弟看了我出的书和写的译后记很激动,专门打电话祝贺我,为我自豪。一些朋友对我的文笔、译后记很赞赏,认为译笔流畅,文章“深刻,有锐气,激励人”,我说我只不过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罢了。报社记者来采访我。省作家协会也将吸收我为会员。我享受到经过艰苦奋斗后成功的喜悦,并深深体会到“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和“水到渠成”这些真理。在这样的时刻,我并不沾沾自喜,并不昏昏然,而是倍受鼓舞,想到的是力争今后出更多的好书,百尽竿头更进一步,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多贡献![11]
“甘于寂寞”与“乐于宁静”
每天,我的生活大多是在“静”中度过的。我默默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文学翻译。近20年前,我即喜爱上英文,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我决心把十年动乱浪费的光阴夺回来,力争在文学翻译这一崇高的文化事业上有所作为。于是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一本一本书地读着,使自己头脑不断丰富。其中的甘苦,颇耐人寻味,永生难忘。后来我开始出自己的译作了,与出版部门有了密切来往。先是在报刊上发表短篇作品,《读者文摘》(现改名为《读者》)、《外国故事》、《世界儿童》、《中国翻译》、《大学英语》、《英语世界》等十多家刊物都留下了我的足迹。随着自己不断积累、提高,我继而与各出版社广泛联系,终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译著。之后又相继出版了许多其他译著。更令我欣喜的是,新的作品又将不断面世。
上述一点成绩,均来之于数千个日子的默默耕耘。做学问,尤其需要一个安静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真喜爱我的书房,它整洁而庄严,虽然很静却似乎颇有“灵气”。每天我都数小时置身其中,翻译,写作,读书。我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为社会贡献着精神食粮。当然,绝非说我只囿于“空中楼阁”——我仍然以各种方式把握着社会的脉搏。我强调的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要静得下来,对生活多一份思考。因为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就在于一个“思”字。
学界流行一句名言:“甘于寂寞。”要做学问,成大业,的确必须如此。浮躁是万万不能的。想在几天、几月干出惊天动地的成果,绝不可能。不少大家的作品确实引起社会的轰动,然而它们均来之于默默的耕耘。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耐得住寂寞。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商业气息浓浓地四处弥漫。我们一方面要力求与之适应,另一方面又切忌浮躁,因为浮躁是学人的天敌。不要为赚钱而浮躁,不要为出成果而浮躁。就后者而言,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对此感受颇深。以前老师们就这样告诫我,我照着去做了,“不问收获,只管耕耘”,结果时机一到,收获接踵而至。其实,做学问的人都知道,成功的欢乐只是一方面,平时的耕耘尽管艰辛,但也是其乐无穷的。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结果,而且很大程度上也追求其“过程”。结果因漫长艰辛的过程而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而倍显甜蜜!
“甘于寂寞”几个字,反映了学人干事业的辛劳。是呀,漫漫岁月,你都必须在默默的探索中度过,方能孕育出甜美的果实。对于此种寂寞,我们一定要心甘情愿,要耐得住。这是就事业艰辛方面而言。另一方面,我以为仅有这种境界尚不够。我们踏上学问之路完全出于对某一学科的热爱,勉强是成不了大业的。我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干上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既热爱选定的做学问的路,又岂会“寂寞”?——真的,从事文学翻译这么多年,我毫无此感觉,而是欢快活泼地迎接每一天,度过每一日。若不让我走自己的路,那才会空虚寂寞呢!表面看,学人常置身一隅,独来独往,是够冷清寂寞的,殊不知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世界活跃非凡——这唯有学人自知。因此,我以为除“甘于寂寞”,度过重重难关外,更重要的精神境界还在于“乐于宁静”——宁静难道不是我们最需要的环境吗?“乐于宁静”,更体现了我们追求事业的主动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十分有利于事业成功。而“甘于寂寞”,似乎给人一种被动之感。要干一番事业,当然必须经历艰苦的过程,但若其中没有欢乐,亦难如愿。我们之所以能战胜众多困难,正在于其中包含的无尽乐趣,正是“苦中有乐”的体现。[12]
享受人生与事业
1
每个人来到世上,就必然有了自己的人生。我们总是应该去享受人生的,因为她十分美好,充满阳光——尽管也有不那么美好的时候,尽管时而她也会笼罩上阴影。但正是由于她所存在的不完美,她的美好一面才更显得可爱和可贵,才使得我们有了享受人生的快乐。人生一世,如果不能很好地享受这美好的人生,就太可悲、不幸了!
那么人生有些什么可以享受的呢?自然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我觉得人生可以享受的东西很多。比如说亲情吧,不是说血浓于水吗?亲情能让你感受到无比的温暖,能使你在这个世上不会觉得孤独,能帮助你度过不少难关……又比如说友情,这也是人生当中的一种非常难得的情感。深厚的友情可以让你获得亲情所给予的东西,甚至还可以给你有时亲情都无法给你的东西。与亲情相比,友情无疑有其特殊的魅力。比如你在工作或事业上遇到什么问题,亲人也许无法帮你解决,但有了朋友的帮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爱情,这难道不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东西吗?与一位异性深深相爱,彼此成为生活的伴侣,相互关心体贴,建立家庭,确实可以让你获得极大幸福。而这样的感情,又是亲情与友情所不可替代的了,它们各自都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不过目标却是一致的,即都可以为你带来美好的人生,让你享受到幸福快乐的生活。
除了享受亲情、友情和爱情外,你还可享受人生中其他美好的东西。人们不是说“民以食为天”吗?那么自然你可以享受到各种美味佳肴了。不要觉得这显得低级趣味,如果有这种认识,必然会让人感到虚伪。人为什么要劳动、工作?不首先就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吗?既然如此,那就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也就是要讲求质量。所以会有饮食文化。接下来就是穿着了。你看今天的人们,谁不愿穿得好一些?爱美之心嘛。如今的服装样式真是层出不穷,与过去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花费在服饰上的钱越来越多,因为吃饭问题已得到很好解决。而另一方面,穿着在较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你能说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很好吗?提高生活水平,穿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吧。吃穿之后就是住了。过去人们的居住条件实在太差,一家五六口甚至更多的人挤在狭窄的屋子里,而如今一家两三口住一百多平方米的人比比皆是!我和妻子两人就住近140平方米(女儿在外地读书),加上楼顶花园140平方米,真是舒适。家是自己的窝,尽量弄得舒适一些是应该的。基本的生活(所谓衣食住行)越来越美好之后,随即就是休闲娱乐,就是玩得开心。比如你可以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从而开阔视野。那又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可以极大地丰富你的生活。今天的旅游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正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上的一种更高追求。
这样的生活确实很美好了,不过她需要你去创造,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你得工作和付出,你得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只有用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果实,才会无比甜美!什么都用现成的,别人给你的,你一定感受不到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那种甜蜜而美妙的滋味。再说,工作本身也能给你带来无尽的乐趣,你会从中体验到拼搏与创造,能充分感受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当然,你必须把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才行,那样才会容易出成果,才会有战胜挫折的毅力,而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那无疑是很让人痛苦的。我一直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同时又有益于社会的事。而享受人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超过了吃穿等方面。如果把工作和事业当作一种乐趣,你就会处处主动,以极大的毅力甘愿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当然也就会取得成绩了。而这之后,你又会享受到种种荣誉,获得各种奖励,并得到人们的尊敬。我在人生的奋斗中,应该说这些都很好地享受到了。我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老师,比如在大学教书;但在翻译界却获得了这样的尊称。我翻译和主编了那么些书,它们无不让我感到满足和惬意。这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收获,是自己用汗水浇灌出的鲜花,是自己顽强拼搏后获得的果实。我的人生因此十分充实,这样的充实是单纯的物质享受难以给予的。人有了物质的基本保障和享受后,就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与享受,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也才会让我们享受到更加美好的人生!
要想工作得好,就必须努力读书学习,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读书学习也是人生中的一种美好享受——我一再把生活中的很多事都当作享受,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享受人生。有相当一些人把工作、学习当成苦差事,那怎么能真正享受人生呢?那样你便会处处被动,事事都不觉得开心。如果把读书这么美好的事都视为苦差事,就太遗憾,太可悲了!世界多么奇妙,人生多么美好,但需要你去了解和探索。而通过读书,你就可以打开一扇扇窗口,看到一片片令人向往的美丽风景。井底之蛙难道不可悲吗?眼里就那么一片狭小的天空。所以要真正享受人生,书是不可不读的。知识可以开阔你的视野,让你吸收到清新的空气;可以提升你的素质,使你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可以给你增添力量,使你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但我遗憾地看到,如今很多人都与读书无缘了,根本不碰一下书,仿佛那只是学生们的事情。不过我也欣喜地看到,仍然有不少喜爱读书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孜孜不倦地学习。其实这并不为了得到什么,只为了看到书中所展现出一个个神奇的世界。停止了学习,也就停止了生命,这话说得太好了。但并非人人都能理解的。
人生中可以享受的东西还很多,只要你不断追求和进取,因真正的享受与创造是成正比的。享受来自于创造,创造带给你更多更好的享受。正是在不断的创造中,你必然会发现许多难得的享受。我们不能贪图享受,特别是物质上的,但努力获取用劳动换来的、应有的享受,却无可厚非!什么东西都有个度,凡事走极端了都不好。
到了不惑这年,我对人生也有了较多的认识和理解。我感到自己是充分享受了人生的,并为此自豪与快乐。特别是自己有一份喜爱并甘愿为之献身的文学翻译事业,更增添了我的这种感受。事业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的确相当重要,没有事业我会觉得碌碌无为,因而会空虚失意。正是事业使我的生活与家庭有了更多的光彩,所以我由衷地感谢她,也感谢自己这颗勇于探索与追求的心。只有当你能享受到事业带来的欢乐时,你才会真正谈得上享受人生!
在谈到享受人生的时候,我又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受苦受难的人,他们是根本谈不上享受人生的,因为连温饱问题都未能解决。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看看战乱中的伊拉克,看看贫穷地区的非洲,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贫富悬殊之大,既有每天生活花费几百上千美元的人,又有仅靠一两美元生活的人——就国内而论,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我虽然算不上富有(也无意一味去追求富有,不懈地追求事业倒是乐意的),但舒适的小康生活也还称得上吧。于是我就想到,应该尽力帮助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不管是捐钱或送衣都行。我想,等女儿工作之后,我们每年也捐点钱在慈善上。我深知自己的捐献会微不足道,实在是沧海一粟,但这样的捐献会让我感到一种安慰和平静。行善不在于多少,在于力所能及,在于你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善心。如果人人都贡献一份爱心,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是就能得到很大帮助吗?这个世界不是就更加美好吗?
我在充分享受着人生,这享受既具备人人都有的共性,也具备属于我自己特有的个性。人生本来就应该如此,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来——尽管很多人都必然感到这不容易,但却是值得去追求的。我在自己享受人生的同时,也祝愿人人都能享受到这不可多得的美好人生![13]
2
前面谈到关于享受人生的认识,现在谈谈享受事业。人生一世,是应该努力去享受生活的,生活毕竟那么美好。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我们就应该充分享受她。总不能让生活过得不开心吧?既然要开心,努力去享受她就是应该的。当然,这里说的享受,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不是贪图享受、追求享受的那种偏重于物质上的享受,而更多地注重于精神上的提升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其实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更多地来源于精神而非物质,尽管物质的东西也不可或缺。
享受事业是享受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享受到事业带来的快乐,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就享受到了美好的人生,你的生活品味也就有了较大提高。人是应该有一份事业的,有事业的人必然比没有事业的人更多一份人生的欢乐,必然会获得更多的人生享受。人人都可能拥有一份工作,但并非人人都可能拥有一份事业。工作只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他为社会尽责和为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但事业就不同了,她所体现的是一种更高的责任和追求,以及更为主动积极的自觉性;她所带来的必然也是更大的或特有的乐趣,这样的乐趣会让人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真的,人一辈子能拥有一份所热爱的事业是幸运的,他的生活也必然是充实快乐的,因为事业会给他带来太多的收获——只要他不懈努力。当然,为了事业他也会付出很多,特别是在初期阶段。可是既然爱上某一事业,还有什么不愿付出的呢?没有付出又哪来的收获?所以拥有事业、热爱事业的人,决不会把艰辛的付出放在眼里,因为美好的未来吸引着他,因为甜蜜的果实等待着他。农民收获果实之前,不是也要有一番辛勤的劳作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不劳而获的果实,必然没有经过辛勤耕耘得来的果实甜蜜。
坦率地说,我是充分享受到了事业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的,不然怎么能情不自禁写这篇文章呢。我很早就把文学翻译选定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并坚定不移地奋斗着,为她洒下了艰辛的汗水。这当中我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到过中药材公司、糖酒公司和政协。这些工作既是我谋生的手段,又是我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并尽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它们对于我所钟爱的文学翻译事业无疑大有好处。我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一边学习外语和各种知识,不断积累提高。我的事业之初的确非常非常艰难,一方面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繁重的学业。作为一个完全靠自学走出来的人,必然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必然会牺牲和付出远更多的东西。我十分清楚这一点,因此勇敢地面对它们,因为美好的未来深深吸引着我。于是我就闯过了一个个难关,向着理想和目标一步步迈进。于是第1篇译作于1985年发表了,于是第一部译著于1996年出版了……这些年,我更是觉得事业上到了丰收的季节,这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是事业为我的付出所给予的回报,是社会对我辛勤劳动的认可。我由衷地感到难得的富足与莫大的幸福。我真的在尽情地、充分地享受着事业!所以我说,人一生能拥有一份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是幸运的。
要想充分享受事业,涉及很多因素。首先你得不怕艰辛才行,遇到困难勇于去战胜和克服。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体现出你的坚强,而事业肯定是属于坚强者的。其次你要有才学,缺乏应有的知识也不可能把事业做大做强。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知识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说得太好了,太鼓舞人心了!在当今社会,没有知识便会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干一番事业了。再次是要讲求诚信,这一点相当重要。你只有诚信了,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这是一个人品的问题,而事业总是青睐那些有良好品性的人。此外你还需要勤奋,这一点不言而喻。要想在事业上做出成绩没有勤奋不行。上述几个方面是把事业做好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我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或切身体会,供青年朋友们参考。另外,就我所从事的文学翻译而论,还有一点就是我比较注重市场与读者的需求,而不只是闭门造车——这也许是我比一般译者出的作品更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作者和译者是为社会和读者服务的,你只有把两者放在心中了,你的劳动才会更多更好地得到认可,你的事业也才会更加兴旺。
应该说,一个人的事业是没有尽头的,正因为如此她才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因为还有很多东西等待着你去探索,还有很多工作等待着你去完成。这样的工作绝非负担——事业上的工作是从来没有负担的——而是一种莫大的乐趣。看看钱锺书、季羡林、杨绛和金庸等等大家,他们的事业干得多么辉煌,他们的人生过得多么精彩!他们当然也是充分享受了事业的。我们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在事业上达到他们那样的顶峰,看到他们所看到的美丽风景,但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却是应该的,可以做到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你努力的过程,这过程本身就会给你带来无比乐趣,使你充分体味到神奇而美妙的人生!
正因为事业没有尽头(有些人说干到一定时候就可以不干了,我以为那不是事业,只能说是工作;事业应该是一个人的生命,停止了事业自然也就停止了生命),所以虽然我已有了现在的收获,但新的更加甜蜜的果实又等着我去摘取。下一步我打算在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译介上多下些功夫,在这方面为社会做出一份特有的贡献。那又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若干年时间;但同时它也充满了魅力和乐趣。此外有的出版单位还时时希望我与之合作,提供一些系列图书的书稿出版。由于自己有了前面的各种积累,目前真的有左右逢源的感觉,作品一直在源源不断问世,而当初要出版一部作品发表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我再一次深切地认识到“工夫不负有心人”多么千真万确!
青年朋友们,一生选定一份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吧!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富有光彩!而富有光彩的生活一定比碌碌无为的生活更为可贵![14]
文学让我充实快乐
当你说什么让你充实快乐的时候,你一定十分喜欢她,为她感到骄傲。人生一世,如果能找到让自己充实快乐的东西,你必然是幸运和幸福的。人一生追求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不就是在追求充实快乐的生活吗?这样的生活各种各样,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对于我,文学就是让自己充实快乐的东西。我一天天、一年年乐此不疲地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收获果实。我感到了满足,真正是在享受事业啊!我是把文学当作事业来看待的,不是随便弄弄罢了。而享受事业是享受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享受到事业带来的快乐,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享受到了美好的人生,你的生活品味也就有了较大提高。人是应该有一份事业的,有事业的人必然比没有事业的人更多一份人生的乐趣,必然会获得更多的人生享受。人人都可能拥有一份工作,但并非人人都可能拥有一份事业。工作只是对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他为社会尽责和为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但事业就不同了,她所体现的是一种更高的责任和追求,以及更为主动积极的自觉性。她所带来的必然也是更大的乐趣,这样的乐趣会让人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而文学,就是让我快乐幸福的事业。
在文学这个大本营中有各个门类:小说、散文、诗歌等等。我主要从事的是翻译文学,同时写一些散文随笔。我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吸取精神营养,丰富自我,然后通过特有的“再创作”将喜爱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让更多的读者受益。目前我已出版个人译著约500多万字,尤其在对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译介上获得突破,填补了一些空白。面对一部部装帧美观、散发出墨香、凝聚着自己辛勤劳动的作品,我的确感到了极大满足,这样的满足是再多金钱都无法换来的!——它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莫言获大奖,社会上有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自然有不同看法。我认为金钱只是衡量某件事某样东西的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方面,甚至不是重要的方面。实际上,莫言获奖的真正价值已经远不是750万元所能代表的了。它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影响,等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深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预示着、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现今社会中,有的人什么都以金钱为标准,用金钱衡量所有事物或工作的价值。好像只要你做的事情赚钱,赚大钱,你就很不简单,因此你也就能受到青睐,得到赞赏;反之,他们就不以为然,予以轻视。我觉得这未免太过于片面和偏见。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是重要,没有它不行,但它绝不是衡量所有工作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比如精神标准,思想标准,艺术标准,等等,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价值相当重要的方面,而且经常是更重要的方面。有些工作,从经济价值上看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其精神价值却非常高,受到人们的赞赏。其实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准后,人更重要的还在于活出一种精神境界——而这才是更加美好高尚的境界,更体现生活质量与价值的境界。如果你一生吃喝玩乐都不错,物质条件很好,可精神思想却十分匮乏,那你这一生绝不会是很有价值的,成功的,你处处会表现出浅薄来。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不可或缺,只看重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你都不能说自己过得很美满了。你绝不可能说钱赚得多,物质条件好,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高。那些助人为乐的人,伟大的爱国者,勤奋钻研的科学家,孜孜不倦的作家,甘愿奉献的志愿者……你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他们工作的价值吗?那岂不让人耻笑?
如果仅仅用金钱的标准来衡量,那么从事翻译文学的译者比作家更不如呢。现实的情况是,一流翻译家的经济收入还不如二三流作家、画家、书法家、音乐家和舞蹈家等的收入。据我所知,一流翻译家的稿费标准也只有80元千字左右。即使重印、再版又能多挣多少呢?但是广大的译者们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原因就在于他们从这种再创作的劳动中获得了非金钱所能换来的极大享受。正由于翻译文学的重要作用,铁凝主席才把翻译家比喻为链接心灵的彩虹。作家余华在他的文章中也对翻译家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因为正是通过他们的工作,他才得以接触到大量外国文学经典,看到了窗外一片片美丽奇妙的世界。
于是你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文学让我这个以翻译为终生事业的人充实快乐了。
“译海”遨游的大家杨武能教授
一个社会,既有广大的普通人,又有为数不多的名家名人。名人总是与众不同的,否则就不叫名人。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我想主要体现在思想境界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上。人们敬重甚至崇拜名人(当然是名副其实的名人),他们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宝贵的财富。国家、人类因了他们的存在而熠熠生辉,而无比自豪。这不是说普通人不重要,而是说名人对于社会的发展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这个道理。
一
今年,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教授从事文学翻译整整半个世纪的一年。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翻译并以此为终生事业的译者,自然禁不住想说点什么,表达自己不同寻常的感受。人生一辈子,有一份为之奋斗的事业是幸福快乐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而在所热爱的事业上坚持不懈地耕耘达半个世纪,并且毫无疑问将一生追求下去的人,不是非常令人钦佩吗?
杨老师——我觉得这样称呼更亲切——就是这样的一位名人。也许一些人还不太了解他,因为学术界翻译界的名人不像影视界等的名人那样家喻户晓。但只要读过或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数年来已出版、重印、再版100多万册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人,对杨老师其人其事恐怕多少都了解的,虽然不一定认识得很深。杨老师堪称中国当代泰斗级的译坛名家,在学界、译界颇有名望。他是著名的歌德研究专家,德语文学翻译家,四川大学著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著有《歌德与中国》和《走近歌德》等中文、德文论著4种,译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茵梦湖》和《格林童话全集》等经典名著20多种。所编著的14卷《歌德文集》和10卷《世界中篇名著金库》洋洋大观,令人不能不产生钦佩和敬意。除了从事研究和翻译外,他还写作并出版了散文随笔集《感受德意志》和《圆梦初记》。由于杨老师在翻译及创作等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他曾屡屡获奖,其中有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和德国总统颁发的“国家功勋奖章”……杨武能教授确实是一位颇不平凡的人,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笔者认为他是四川乃至全国文学翻译界的一座丰碑,是我们广大中青年译者学习的榜样。杨武能教授确实是一位颇不平凡的人,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笔者认为他是四川乃至全国文学翻译界的一座丰碑,是我们广大中青年译者学习的榜样。
的确,笔者个人从杨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获得了不少帮助。我能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与多年来杨老师热心的帮助和指教是分不开的。杨老师是一个很重才的人,总是尽可能地帮助、提携晚辈后学,而我这样一个失去上大学机会却又被杨老师收为“编外弟子”的人,实在三生有幸!由于受十年动乱影响,我16岁就下乡当上一名知青。但我并没因此灰心,而是奋起直追,通过自学获得了应有的学历,并曾被评为高教自考优秀毕业生和四川省青年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后来我喜欢上文学翻译,并把她选定为终生热爱的事业。
笔者与杨老师初次相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在文学翻译事业上刚刚起步。承蒙有关老师推荐,我可以说破格赴重庆参加了一次重要的文学翻译研讨会,因为凭我那点份量很轻的译作是没资格参加的。时任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的杨老师主持召开了那次会议。那时杨老师在我心目中有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令我肃然起敬。像杨老师这样的著名翻译家,不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吗?几天时间里,我耳濡目染,从各位译家、出版家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收获巨大。我不仅进一步认识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而且懂得了不少翻译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由衷地感谢老师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文学翻译事业上为社会做出成绩。不过当时我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翻译的青年,自然在杨老师的心中并不起眼。他也许不知道,他的讲话对我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播下了多么可贵的种子!
早在1997年,我翻译的中篇名著《野性的呼唤》,有幸被杨老师收入他主编的《世界中篇名著金库》,这对于入道不久的我的确不易。当时我得知杨老师在为某社主编这套书,便怀着一试的心情向他推荐了杰克·伦敦的这篇著名小说。通过认真审查后,杨老师接受了我推荐的选题,使我兴奋不已。接下来我认认真真完成翻译任务,并亲自把译稿送到老师在四川大学的家里。杨老师看过译稿后,给予了认可,但同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这对我这个靠自学走出来的青年是多么难得的点拨啊!年轻的后学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除了自身努力外,能得到名家的直接帮助,其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后来我与杨老师的交往便不断增多,我时常会与大力支持自己事业的妻子一道去老师家登门拜访,每次都会得到宝贵的指点。杨老师对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提出极其宝贵的建议,使我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记得碰巧就在我43岁生日那天,我和妻子去杨老师家看望了他和师母。对于晚辈的“登门”,杨老师和师母非常高兴,带我们参观了他温馨的家,特别是他热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众多的作品,以及他下一步的打算。然后杨老师请我们在他宁静的楼顶花园“远望楼”里坐下交谈,听我介绍自己最近的情况,耐心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说:“你现在是一名翻译家了,今后要考虑如何成为一名大翻译家,大学者。因此你所译的东西就要注意如何更加系统化……”杨老师的一番教诲让我如获至宝,激动不已。临别,杨老师还特地送了我一本他著的《圆梦初记》——这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当代译界名家的散文随笔集之一,四川仅杨老师一人入选。不用说,我当然把这本书视为了极其难得的特别礼物——我的这个生日获得了杨老师两件珍贵礼物,即他对我的指点和送给我的这本书。
笔者选择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作为主要的译介方向,也是受了杨老师的指点后做出的。在一次与杨老师的促膝交谈中,老师郑重地说我是他的传承人之一,这既使我十分荣幸又让我感到肩上的重担。目前在杨老师的引导下,我除了翻译出众多英美经典杰作并已陆续出版外,有幸在对欧文的译介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作为一名以文学翻译为事业的人,需要选定某位外国作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翻译上有系统有重点是十分必要的。这正如我所崇敬的翻译大家傅雷之于巴尔扎克,杨老师之于歌德,张友松之于马克·吐温,等等。那么我应选择哪位作家作为重点呢?这是一个难以轻易做出的选择,必须认真全面地进行分析,因为时至今日基本上所有外国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在国内都有了不少译本,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译介和研究。不过我通过研读相关资料后发现,中国对于欧文的译介研究是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根据权威著作《中国翻译词典》,国内对欧文的译介“不够充分”,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见闻札记》上。于是我就毅然选定了欧文。这一方面是由于此项工作本身颇有意义,可以填补我国文学翻译中的一点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笔者对欧文及其作品情有独钟,喜爱有加。我觉得翻译欧文的作品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就为从事艰巨的工作打下了很好基础。20多年来,我也译过好几位作家,比如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托马斯·哈代和西奥多·德莱塞等,对他们的作品当然是很喜爱的。但这些作家在国内已译介不少,而对欧文的译介却的确不多。于是我把翻译的重心移向了这位作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位文学名家及其作品。因此继《见闻札记》多次再版,并在国内成为此书有一定知名度的译著之一后,笔者又在国内首次翻译了欧文的长篇战争历史散文《征服格拉纳达》,此书于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最近笔者又翻译完了也是国内首译本的欧文的《欧美见闻录》,此书也已被出版社接受,预计于2011年内出版。目前笔者另外翻译完成欧文的第四部书《美国见闻录》,其中的第2部在国内系首译。估计至少可翻译出版该作家的5、6部重要著作[15],这样就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了。此外,由笔者主编的欧文的另一部作品《西部还没有牛仔》(原名《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也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另外,笔者准备适当时再集中写一些有关欧文的文章,因为欧文身上确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
杨老师曾多次对我指出,从事文学翻译除了要有专攻外,还需注意“系统性”,要建立起自己的翻译体系,不能太随意。我把这一谆谆教诲牢记在心。于是,我为自己的文学翻译设计了两条主线,除以欧文为译介的主攻方向外,另外一条线便是英美经典杰作。我是个兴趣比较广泛的译者,不愿把一生精力局限在一两个作家身上。我从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经典名著《无名的裘德》和《野性的呼唤》数次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出版、再版。应约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的当代英国小说《滴血城市》也已于2011年6月出版。这样既有重点性又注意系统性,我因此在文学翻译上收获了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一切,都要感谢杨老师对自己特殊而难得的指导!
二
与老师交往多年,自然对他的形象与为人有了较多认识。杨老师在我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他始终积极向上,勇于拼搏,虽然已经年过花甲。这是他走向成功、成为名家名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也是所有成功人物不可缺少的品质。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奋斗,目的就是希望更多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有益的贡献,同时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你辛勤的劳动成果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人们的尊敬,那种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杨老师不仅读中学、大学时勤奋刻苦,甚至30多年前已40岁的他还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大名鼎鼎的冯至先生专攻歌德。他在《圆梦初记》的“扉页题记”中有这样两段意味深长的话:
人之区别于其他生灵,人之所以为人,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就在于他不只会做梦,而且还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以至于九死不悔,终生不渝。
有梦的人生,即使头顶阴霾,脚踩荆棘,备尝艰辛,备受磨难,仍然会有光明,会有鲜花,会有劳作、奋斗、创造和收获的无穷乐趣。有为的人生——幸福的圆梦之旅!
这正是杨老师人生观、处世观的体现,值得我们学习。他还写了一首名为《五十岁的男人》的诗,深深打动着我:
说什么年已半百?
分明是五十刚过!
男儿五十正当年啊,
他已有了许多,
还会有许多许多。
……
五十岁的男人啊,不该未老先衰,
与笼鸟相守,把生命消磨在麻将桌。
五十岁的男人该用厚实的肩膀,
扛起家庭、社会、人生,
过更加充实有为的生活!
秋天是美丽的收获季节,
男儿五十不过立秋刚过。
加紧浇水施肥,耕耘培土,
生命之树将结满金色硕果。
说得多么好啊!这才是积极有为的人生。然而社会上却有不少的人并不能理解这样的人生,很多人30岁刚过就说自己老了,相比之下杨老师的人生是多么充满光彩。我钦佩这样的人生,我自己也在追求着这样的人生之路。我始终认为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而不应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丧失了自我。
杨老师总是热情谦虚,乐于助人。不了解杨老师的人,会觉得他有点严肃,其实笔者认为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一旦深入了解他,你就会觉得他是那么热情谦虚,平易近人。本来已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像一些人那样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那是一种肤浅的表现。对待青年学者、译者,他常称之“学友”,其谦虚的精神可见一斑;当时后学我看到这个称呼,充满感慨,也深受鼓舞。杨老师那么有名望,怎么能与我以学友相称呢!他在送我的大作《圆梦初记》上的签字中有“闲览”二字,这些细微的表现都能反映出他的为人。像这样的好书我怎么能“闲览”!我是认认真真把它读完的,收获太大了。他不把帮助挂在嘴上,而是默默地落实到行动上,让人十分感动,这必然使得年轻的弟子们想到一定不要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我觉得老师的这种美德在不少知名学者中很有代表性,比如曾读到过的钱锺书、季羡林等。他们堪称知识文化界的一座座丰碑,然而他们却是那样平易近人。他们读了很多书,深知“越学越知不足”。这样的谦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一生无论取得怎样的成果都不骄傲。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学海无涯,你只需欢快地尽情去畅游就行了。
杨老师感情丰富,文采斐然。他除了是一位大学者和大翻译家外,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三位一体”结合得相当完美。这是他区别于许多学者的地方,也是他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作家的那种文学冲动,那种文采,便难以成为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你是在翻译文学作品,而如果你对原著没有深刻理解,无动于衷,不能进入角色与作者或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怎么能把其中的感情传达给读者呢?而杨老师正是具备了一位优秀作家的素质,这从他大量的散文随笔和不少诗歌中即可看出。他年轻时不仅做着文学翻译家之梦,而且做着作家之梦,他在《圆梦初记》“后记”中说:“我搞文学翻译的目的原本就在最终成为作家。”我很高兴自己在这方面与老师有相通之处。我曾为诗“疯狂”过一阵子;我激动地或满怀真情地写下了大量的人生散文随笔;我为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一次次感动过……我所要表明的是,优秀的文学翻译家的确必须同时应该是一名优秀的作家,至少他必须具备作家的基本素质。
我与恩师的友谊是非常可贵的,也必将是永恒的。笔者深深感谢老师在我文学翻译的道路上所给予的指点和厚爱。老师把我看作是他的“忘年之交”和传承人之一,这让我不胜荣幸。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会为社会“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16]
“文学翻译家是连接心灵的彩虹”
——获第2届“天府翻译精英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文学翻译家是连接心灵的彩虹”——这句话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文学翻译作出的高度评价。
我很荣幸获得第2届“天府翻译精英奖”。此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感谢四川省翻译协会的领导和老师们!我把这看作是一位译者莫大的光荣!自己所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认可,的确是很大的幸福。
在这个时候我是十分感慨的。从1985年在《读者文摘》上发表第1篇译作,到1996年出版第1部译著,再到有了个人译著29部约600万字、主编(审译等)30多部(套)译著约700万字的今天,整整过去了30年!这当中我一直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所热爱的、崇高而艰巨的文学翻译事业。我们这一代人由于受十年动乱影响,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所以我是靠自学走出来的。我在文学翻译上能够有今天的收获,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身不断努力,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诸如当年学习时间不足、缺乏资料、没有老师等,自学完了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还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等优秀书籍,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和提升。我坚信“兴趣与毅力成就梦想”这句话,我把它视为个人的座右铭。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各有不同,而只有把兴趣和爱好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了,你才会更加容易取得成绩。因为,为了所热爱的工作和事业,你会甘愿付出,甘愿牺牲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你会不计个人得失。从事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需要付出的,因为文学翻译的稿酬众所周知不高。但如果你热爱文学翻译,就不会太在乎这些,因为你在精神上所获得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你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使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同时,你还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从事文学翻译还必须有毅力,因为这当中无疑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坚持与执着是文学翻译者特别需要的一种东西,如果你能做到坚持与执着,你必然会取得应有的收获和应有的成绩。这也许可给青年译者们一点启示。其实,坚持就是胜利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所不同的是并非人人都能落实到行动上。只要你能切实做到,成功无疑会属于你。
我能有今天这些收获的第2个原因,是始终得到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四川省翻译协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先后给予了各种不同的关心与帮助。有关领导更是多次就政治思想、学术品德等作了深入细致的指导,提出具体要求,使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这次评奖,据我所知评委们也进行了十分严格认真的审查,做了大量工作。这些都使我感到译协组织给予的温暖,使我备受鼓舞。此外,多年来我还有幸得到各级文联、作协等单位的关心、帮助和肯定。还有我工作了整整二十年的简阳市政协,为我提供了促进文化传播的翻译工作的有利条件。尤其是,简阳市政协于2012年还史无前例地为我个人举办了翻译作品座谈会,省译协领导也莅临参加,使我深感荣幸!
我把各级组织和领导给予我的支持和肯定,看作是对翻译和文学翻译这项艰巨崇高的事业的重视。翻译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当今世界发展得如此迅速,取得的成就如此惊人,其中翻译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而如果世界没有了翻译会是什么样子呢?简直不可想象。翻译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翻译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翻译使得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得以广泛传播、分享。我们今天形成的这个独具特色的地球村,翻译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铁凝主席对文学翻译给予了既十分形象又颇有高度的评价,称“文学翻译家是连接心灵的彩虹”。而我作为翻译工作中的一员,作为翻译工作的一个载体,能够尽自己努力做些有益的事情,并因此得到社会的肯定,的确深受鼓舞。这对于我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把今天的收获看作是新的起点,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做出更多贡献,以不负各级组织和领导、老师、朋友们的厚望。
这里,我还要感谢恩师杨武能教授多年来对我的提携和指导。我铭记着老师的教导,在文学翻译上既要有重点又要有系统。对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译介就是我选择的一个重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所突破,填补了一点空白,在国内成为译介欧文较多的译者,已引起有关研究者关注。据《中国翻译词典》介绍,我国对欧文的译介研究“不够充分”,主要集中在其代表作《见闻札记》上。此种状况经过本人和其他译者的努力已大为改观。目前我已翻译出版了欧文的《见闻札记》、《征服格拉纳达》和《欧美见闻录》,主编了《西部还没有牛仔》一书。另外,国内首译的《纽约外史》、《美国见闻录》和《华盛顿·欧文传》还与《见闻札记》一起,已被某著名出版社纳入今年的出版计划。这将是我国在欧文译介上的又一个突破,我为能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十分欣慰!在翻译欧文作品的同时,我还写了《欧文是一位什么样的作家》、《纽约早年的那些事儿》、《美国文学之父的传世佳作》和《我国对欧文译介工作的新局面》等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我对该作家的认识与解读。
除了这项重点翻译工程外,我在英美文学名著的译介上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系统,现已翻译出版二十部作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多次重印再版的有《无名的裘德》、《野性的呼唤》、《见闻札记》和《格列佛游记》等。文学名著的重译、再版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和意义,这已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肯定。而读者的需求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关键是要注重翻译与出版质量。只要是有个性有特色的译作就应该得到肯定。
展望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因为翻译和文学翻译大有可为,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会继续以自己崇敬的傅雷为榜样,在翻译工作中做出更多成绩,把更多优秀的作品译介给广大读者。同时还要把省译协主管、访问量已达六十多万人次的“文学翻译之窗”博客网站继续办好,并为青年译者在信息与出版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为翻译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
刘荣跃
2015年1月17日于四川省翻译协会颁奖仪式上
附:本奖项基本情况:
这是四川省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在全国较有影响。宗旨是表彰在翻译理论研究及翻译实践中长期辛勤耕耘并取得优异成就、其标志性成果学术价值高并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者,表彰在翻译中取得杰出成绩的人,发挥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