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暗的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浙省青年两精英

来人正是胡宗南。

正所谓山不转水转,在黄埔军校寻不到胡宗南,想不到在这里意外邂逅,戴笠一时乐得嘴巴都扯到了耳朵根,连声问:

“寿山兄,你怎么会在这里?快说说,你都参加了什么战役,什么时候晋升的少将?”

“徵兰兄,你还是这个急脾气。跟你说吧,我这个少将差点就胎死腹中。”

这句话让戴笠吃了一惊,他还以为是胡宗南的少将军衔胎死腹中呢,原来是胡宗南在黄埔军校的复试中差一点被拒之门外。

两人借用黄埔同学会的一间办公室,一边喝茶,一边叙起了别后各自的经历。

湖州一别,胡宗南赶往广州,在黄埔军校复试前参加体检时,由于他身高不到1.60米,被负责体检的考官刷了下来。

这太让他出乎意料了,倘若就此罢休,这个未来“天子第一门生”真的就胎死腹中了。如此满怀希望而来,岂有不进复试考场就给打回去的道理!胡宗南据理力争,当即与考官发生激烈争辩。恰在此时,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由此经过,听到胡宗南说话慷慨激昂,极富革命热情,又知其通文墨,有文化,便写了一张字条交给考官:

“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是不应该不录取的。”

这张字条,让胡宗南的命运须臾之间峰回路转。虚惊一场之后,胡宗南参加了文化课复试,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胡宗南虽个头矮小,却作战勇猛,不畏生死,在以后的东征、北伐中,屡次战场立功,火线升职。如今,胡宗南已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职,驻扎杭州,并刚刚以代师长身份参加了龙潭大战。

听了胡宗南的经历,戴笠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是感慨万千,连连笑称:

“寿山兄,我如今改名戴笠,字雨农,没想到真成了‘戴笠之人’。我的朋友一个个都高升了,成了‘乘车之人’。在浙江同乡中,最出人头地的,除了寿山兄,还有我在文溪高小的同窗好友次烈兄。”

“古人云:莫以乘车轻戴笠。戴笠者,必大器晚成,后来居上。”

“好,寿山兄,借你的吉言!”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有胡宗南、姜绍谟这样来自军政界高层的朋友,戴笠相信,他这个情报员的工作,必会很快打开局面。对胡宗南如此这般一说,胡宗南连连叹息:

“哎,还想请你去我那里当个副官呢,看来没希望了。”

“你和次烈兄都想给我个饭碗,我心领了,还是先帮我把这个没报酬的工作做好吧。”

“那还用说。校长很快就会复职,这一点毋庸置疑。给校长做情报,说不定就是一个好机会。目前各派系争斗激烈,形势复杂,情报工作至关重要,雨农兄的工作,于公于私,我都义不容辞,定当全力支持。”

对眼下时局,胡宗南自然比戴笠掌握的情报更多。

当时抵制孙传芳反扑的龙潭大战结束之后,以桂系为首的南京政府却无意北进,只是一味地扩军,以备武力征讨武汉,打开南京与广西老巢的通道。武汉方面即使在刚刚结束的与北洋军阀的作战中,也并未用心,而是一门心思经营自己的地盘,扩充实力,随时准备与南京方面抗衡。

尽管宁、汉、沪三方终于合流,三个国民党中央于9月中旬组成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宁、汉两地国民政府也已合二为一,但由于特委会与南京政府被桂系与西山会议派把持,汪精卫被剥夺了“合法”领袖地位,不肯善罢甘休。而控制了南京政府的桂系,急于打通宁、桂通道,对两湖地盘虎视眈眈,巴不得立即发起进攻。于是,新的战争迅速在宁、汉之间酝酿与展开。

“如此混杂且瞬息万变的局势,对远在日本的校长来说,情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对时局的掌控,也关系到我们黄埔学生的命运。”

胡宗南这一番话,令戴笠大开眼界,大有“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更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远非有无报酬那么简单,但情报工作尚未打开局面,不由得有些着急:

“这个情报工作怎么做,我现在还没摸出门路。”

“会有办法的,介绍我见见次烈兄,我们一起商量一下。”

“对呀!我倒忘了,你们两人一文一武,堪称浙籍青年的楷模,若强强联手,必将事半功倍。”

胡宗南来黄埔同学会,就是为了联系同乡、同学,坚定地站在蒋介石一边,为蒋介石复出做准备,联络姜绍谟这样的省内高官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浙江省党部,两位浙江青年中的佼佼者见面了,经戴笠一番介绍,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随后,三人到附近一家茶馆,边饮茶吃点心,边畅谈时局,并为戴笠的情报工作支招。

为了帮戴笠解决生活问题,胡宗南决定介绍他去南京黄埔同学会毕业生调查处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不大,每月有十几元报酬,不仅可以解决基本生活费,同时也有了广泛联系黄埔同学的机会,便于他搜集各方面情报,对其情报工作大有裨益。

胡宗南强调说:

“南京毕竟是国民政府所在地,信息比较集中,尤其眼下桂系控制大局,相关情报更为重要。去南京,宜早不宜迟。”

戴笠不得不承认,胡宗南的政治嗅觉远比他敏锐得多。

“浙江这边军政界情报,我和次烈兄会及时传递给你,你就放心去吧。”

“好!两次杭州真是来对了!”戴笠不无感慨与庆幸。

第二天一早,戴笠便登上了北去南京的列车,下车后直接赶往黄埔同学会报到,从此一边工作一边广泛结交黄埔同学,搜集各方面情报。晚上,便将搜集到的情报,以及胡宗南、姜绍谟、张冠夫等人发自浙江和上海方面的情报,进行整理,抄写清楚,寄到上海胡靖安处,由胡靖安筛选后寄发给蒋介石。

由于结识的人越来越多,搜集的情报及有价值的情报也越来越多,戴笠的情报工作渐入佳境。但就在这个时候,胡靖安的一封来信打乱了他的计划。

“速回沪……”

看着胡靖安的寥寥数语,戴笠一头雾水,有什么事这么急,要打断他刚刚打开局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