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型哭泣
丁丁出生后她妈妈就当起了全职妈妈,全身心地照顾她。丁丁从来没有和妈妈分开过。转眼间,丁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她就给妈妈出了一个大难题。当妈妈把丁丁交给老师和她道别时,丁丁突然大哭起来,抱着妈妈的腿,抓着妈妈的衣服,哭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妈妈”,任凭妈妈和老师怎么哄她都无济于事。妈妈强行离开后,丁丁哭了很久,并且不肯吃东西,不肯睡午觉。等傍晚妈妈来接她时,她又委屈地哭了起来,晚上睡觉时甚至哭醒了。第二天,丁丁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开妈妈一步。
丁丁排斥去幼儿园并且大哭就是典型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宝宝和依赖对象分开时表现出的一种不安的情绪和行为,它与孩子的安全依恋有关。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一般孩子都会有分离焦虑,只是因孩子的特质或气质不同而有所差异。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呢?
首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挑战和潜在的危机,他们因离开父母后对新环境缺乏控制而感到紧张,从而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形成焦虑。其次,父母的过度照顾也是原因之一。父母的过度照顾影响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过多的担忧减少了孩子接触陌生环境的机会,让他逐渐失去了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太过忙碌,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顾,当父母离开时,孩子因缺乏父母关爱,就会出现大哭大闹的情形。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比较短暂、可以改变的。所以,父母不妨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进行尝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做好分离缓冲
璇璇是一个一岁半的小女孩,妈妈每次外出,都会告诉她说:“妈妈外出有点事,你先和奶奶一起玩,妈妈很快就回来!”听妈妈这么说,奶奶就把璇璇抱在怀里,带她去小区公园玩,并且轻拍着她的小肩膀说:“奶奶知道璇璇想妈妈了!妈妈很爱璇璇,很快就会回来找璇璇的!”这样,璇璇就明白了,和妈妈分离只是暂时情况,妈妈会按时回到她身边的。璇璇妈妈告诉了孩子离开的时间、理由,奶奶又做了合理的安抚,从而缓冲了孩子的情感波动和心理震荡,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感。妈妈和孩子分离的时候,千万不能依依不舍地做出“一步三回头”的动作,否则,孩子觉察到妈妈的内心变化,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不舍,就仿佛受到了鼓励一样,可能会哭闹得更厉害。
2.提前适应离开妈妈
让孩子适应陌生环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着急。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学着适应短时间的分离,让孩子慢慢接受。父母可在孩子正式入园的前六个月左右,就有计划地让孩子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逐步增加与孩子分开的时间。比如,由分离半个小时过渡到一个小时,再过渡到五个小时。另外,在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我现在要离开一会儿,但是我下午四点会准时接你回家。”让孩子清楚与父母见面的时间,从而潜意识里形成一种预期。当然,父母也要说到做到,以增加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教孩子学会表达需求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平时,父母就要让孩子做一些表达自我需求的训练,让他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想法。比如,孩子指着水瓶要喝水的时候,父母不要着急给孩子拿水瓶,而是要鼓励孩子把“我要喝水”这句话说出来。
4.提前训练生活技能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父母还需要提前训练、提高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比如自己独立地穿衣服、穿鞋子、上厕所等。如此,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就不会因为不能独立完成这些事而出现哭闹行为与抵触心理。
5.不要恐吓孩子
父母千万不能对哭闹的孩子说“你要是再哭,就把你送幼儿园”之类的威胁话语,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害怕与父母分开,更加排斥去幼儿园,加剧孩子的焦虑情绪与哭闹行为。
6.给宝宝时间适应新环境
对于那些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父母不妨先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好,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适应一段时间,鼓励孩子接触一下其他小朋友,陪伴孩子在幼儿园做一做游戏,让孩子对陌生环境保存一些印象,这样孩子在入园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与父母分离而过度焦虑、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