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6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省长 孟学农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2003年1月就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中共山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其各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6%和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和11.3%;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涨幅分别控制在4%和3%以内。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1%,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8%。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600亿元(下同),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00亿元和597.6亿元,增长29.9%和2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578元和3665.7元,增长15.5%和15.2%。
这里,我郑重地向大会报告,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部完成!省人民政府历年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兑现!
五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素质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向集团化、洁净化、新型化发展,资源回收率达到49.6%,提高9.7个百分点;原煤洗选率达到60%,提高12个百分点。焦炭行业大机焦比重达到86%,提高42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3100万千瓦,增长180%。冶金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不锈钢产能达到300万吨,增长300%。新兴产业逐步壮大。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和5%;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4%,提高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涌现出了太钢集团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去年首次实现下降5.6%的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55.2%、53.4%。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其中被国家重点监测的5个城市全部退出了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森林覆盖率达到14.1%。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水土流失2700万亩;横泉、张峰水库投入使用;解决了68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兴水战略,开工建设20个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成高速公路819公里,总里程达到1893公里;84.6%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晋北、晋中、晋南铁路通道建设加快,运城、长治、大同机场相继建成通航。农村沼气用户达到42.9万户。广播电视覆盖城乡,邮政通信长足发展。
(二)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支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落实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启动了农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启动“两区”开发,43%的重点产业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着力培育杂粮、畜禽、干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及优质杂粮经济区建设初见成效。启动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粮食总产量年均95亿公斤以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全力推进1098个试点村和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90%以上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村庄规划和“四化四改”任务、社会事业“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坚持开发式扶贫,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近百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促进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特色城镇化积极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4%。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了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6%,分别提高7.8和25.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科技事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招才引智工作扎实开展。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73.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3.1岁。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其他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立秋》等一批文化精品得到好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外事、信访、测绘、人防、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研究、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救助和红十字会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绩。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00.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6万人,帮助23.9万名困难人员就业。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连续两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去年又提高六项城乡社保标准。覆盖城乡的十二项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启动实施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程,56.6万职工及家属受益。
(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在35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太原等四个市八大行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22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全省城乡金融改革进展顺利,浦发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落户山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面开放投资领域,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利用外资24亿美元,年均增长40%。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在境外投资企业达到43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取得重大进展。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正式实施。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政策支持范围。以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为主的50个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批准我省为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省。
(五)实施依法治省方略,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了省长与人大代表“直通车”联系制度。主动加强与各界、各方面的联系,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普法和行政立法工作,五年来省政府共制定政府规章59件,提请省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69件。依法行政、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进一步认清省情,探索和开辟山西科学发展新途径的五年;是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奋进,以大改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把山西发展推向生机勃勃新阶段的五年;是我们努力满足人民过上和谐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西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驻晋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山西发展的中央驻晋单位和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关于下届政府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我省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来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减排温室气体,全球能源资源紧缺程度加剧、价格高企不下,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正在扩大,导致全球经济增速趋缓。从国内来看,一方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国家为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特别是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并从严管理新开工项目。从省内来看,一方面,全省上下要求又好又快发展的呼声十分高涨,这些年也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制定了符合省情的发展战略,国内外能源形势为我们这个能源大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我省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份;另一方面,与全国相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比重过大、三次产业中二产的比重过大、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的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中粗放型工艺的产能比重过大、整个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问题过多、安全生产事故过多、民生社会事业欠账过多。概括起来就是“五个过大、三个过多”,其实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发展的协调性还明显不足。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总体上来看,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忧患意识,另一方面更要增强机遇意识,趋利避害、扬长克短,把握全局、科学谋划。
下届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切实改善民生,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根据上述基本思路,新一届政府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重点推进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四大攻坚”,着力强化改革、开放、人才、科技“四大支撑”,大力实施教育协调发展、创业就业、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住房安居“五大惠民工程”,在全面完成省“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和谐山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财政税收翻一番,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业跃入全国十强,大部分地级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既繁重、艰巨,又光荣、神圣。我们坚信,有省委的正确领导,有省人大、省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监督,有历届省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尤其是有3400万勤劳智慧的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以上各项任务一定能够完成,山西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定会崛起在山西这块充满生机的大地上!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开局之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各项重大部署、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7%、19%。
以上是指导性指标,重点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协调性上下功夫,确保完成以下约束性指标:服务业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研发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4.5%和3.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从山西作为一个煤炭经济大省、文化旅游大省、绿色转型大省的定位出发,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必须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体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新型支柱产业
发展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出路,也是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必须下大气力,改变我省服务业发展缓慢、比重偏低的现状。
统筹各类服务业发展。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总原则,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科学规划,推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文化娱乐、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信息、科技、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推动企业研发产业化、物流社会化;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制定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大发展的配套政策,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破除所有制歧视和行业垄断,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支持各类所有制经济和省内外企业投资服务业。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加快出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政策。加强服务业统计考核,引导各地大力发展服务业,力争全省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重点发展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旅游景点与支线机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之间的便捷通道,实施任何一个重要景点到最近机场或省辖市“一小时通达”工程。以必要的财政性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争取证券化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赛在北京、游在山西”主题旅游活动,精心打造宗教古建、晋商文化、寻根祭祖、沿黄风情、太行风光、红色经典等旅游精品。充分发挥著名旅行社的龙头作用,加大与北京、西安等特大型旅游城市及周边省份大型旅行社的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客源互换合作新机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和细化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发展太原、大同、运城、侯马、长治、晋城六大物流园区。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平台,重点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同步推进焦炭、钢材、化工、农副产品等专业物流发展。制定实施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支持服务外包和第三方物流以及大型物流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专业化和信息化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
积极培育壮大其他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引进省外国外知名企业,重点突破重型汽车整车和煤机成套设备两大产品门类,扩展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水平。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我省的资源分布和环境容量,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利用我省富集的焦炉煤气、煤层气和高硫低质煤,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的现代煤化工业。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晋药战略”,抓紧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加大研发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推进食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继续实施质量立省和品牌兴晋战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实施兴水战略,推进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改造修复一批病险水库,尽快开工建设引黄北干。全面启动并着力推进省城八大建筑建设,即山西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山西大医院、太原铁路新站、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启动五台山机场和运城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开工高速公路1000公里,重点打通东出口;加快改造国省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通村通户水泥路,基本完成沿黄干线公路和沿黄扶贫旅游路的建设;加速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大秦、南北同蒲及邯长线等铁路改造项目,抓紧中南部铁路货运大通道的筹备工作;搞好全省支线铁路的规划建设。从全省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今年要重点推进全长660公里的从大同到运城的客运高速铁路建设,并向北京和西安拓展延伸,力争2010年在省内正式通车,使国内外旅客和全省人民走上大运高速公路和大运高速铁路的“双大运”!
(二)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是我省经济的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个主要着力点。
着力推动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行业的新型化进程。煤炭行业,要坚持紧平衡前提下的总量控制原则,全面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工作。依托国有大矿,整合全省小矿,提升生产力水平,大幅减少事故;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提高经济效益,在焦煤、动力煤、无烟煤三大煤种加快形成规模、效益、竞争力世界一流的煤炭旗舰企业;加快实施采煤区域转产转型计划;解决好因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问题。完善、细化已有的各项专业规划,分类筛选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而有影响的项目。焦炭行业,要严格控制产能,原则上不再上一个新项目。实施关小上大,减量置换现有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落后产能。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冶金行业,要在不增加总量的前提下,加快不锈钢达产达效;采取产能置换的办法,大力发展特种钢;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兼并重组、上下游一体化建设步伐,提高竞争力。电力行业,要建设一批具有空冷、脱硫除尘设备的大型坑口电厂,新上一批符合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要求的煤矸石发电厂,形成一批主要解决城市居民集中供热、大面积减少污染源的热电联供电厂。对所有传统产业的新建项目都要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同时要根据各市县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确定新上项目的规模和布局。
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重塑传统产业。循环经济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并使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的经济形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的新模式,它能够使企业和社会实现双赢。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重新审视和完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思路和规划,下大力气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改造传统产业的主要途径加以推进。坚持“加强领导、规划先行、健全机制、狠抓重点、政策引导、技术推动、加大投入、全民行动”的方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从省域经济的角度,坚持规模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内在统一,布局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编制实施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我们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全省工业产值排序前100位企业和100户污染较重的非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渣利用,重点用煤矸石发电、粉煤灰生产建材、钢渣镁渣制造水泥。推进废气利用,重点是煤矿瓦斯气和焦炉排空煤气的利用。推进工业废水零排放,实现废水在企业内部处理后循环利用。既要采取贴息入股、税收优惠、电价优惠、同等条件优先供地、政府优先采购循环经济产品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又要实施资源价格累进、环保收费累进等经济措施,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
(三)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浴火重生凤凰飞”的勇气,加快对钢铁、电力、水泥、焦炭、电石、铁合金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步伐,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各市县要按属地原则,列出淘汰取缔占工业产值10%的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并排出时间表,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工作方案,将淘汰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关停淘汰企业及其具体设备,确保按时完成淘汰任务。
实施重点改造工程。要继续抓好六大行业和“双百”企业的节能工作。在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工程的同时,启动实施一产、三产以及社会领域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利用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工程。以焦炭、电力两个行业为重点,推动传统行业污染治理。今年要求90%以上的电厂要安装脱硫除尘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实现80%的脱硫效果。焦炭行业要推广负压操作、干熄焦和清洁炼焦技术,减少污染尤其是苯并芘排放量。分步推进全省119个县、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大力推进11个地级市城区污染治理。今年尤其要重点推进省城太原的治污工作:关闭市区内90多座小煤矿;改变1200余万吨的汽车运煤为火车运煤;下决心着手搬迁太化等占省城污染源50%以上的企业和生产设施;对市内所有工艺落后且超标排污企业和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限期关停;加快集中供热和天然气替代煤气工程进度;加大污水处理工作力度,使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就是要以“动则真、干则胜”的决心,采取过硬措施,还省城人民一个碧水蓝天,给全省治污做个榜样!
探索创新节能减排的思路和机制,强化责任考核。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排污权交易,探索实施节能指标交易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采取排污企业自己治污,或交纳治污所需的全部费用,由政府组织治理,变企业被动治污为主动治污。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削减污染。要加快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深化造林绿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态修复。要构建网格化责任、专业化推进、明晰化林权的新机制,在全省所有铁路和公路两旁、乡村和城市道路两旁、荒山荒丘荒沟,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全省造林绿化。汾河沿岸市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必须无条件达标才能排入汾河,对汾河流域主要水源地区煤矿进行排查,关停影响严重的采矿点,以保护汾河水源。对汾河两岸流域的坡地逐步实行退耕还林,涵养汾河水源。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运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今年重点推进母亲河汾河的修复工作,从宁武到万荣的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负责疏浚整治河道河床,并妥善调剂沿途用水量,通过两年的大力推进,我们相信,“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秀丽景色一定会重现在我们的面前!
各位代表,节能减排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指标,是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立下的军令状,更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完成这一事关山西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尤其事关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直接涉及到我省近60%人口的利益,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增收,重点是城乡统筹,关键是转移农民,抓手是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模式,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机制。实施玉米丰产、规模健康养殖、高效园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加快20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储备、调运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培养农民经纪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巩固、完善、强化“三个明显高于”和“三个调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研究推广石楼经验,制定每年约50亿元的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办法,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立足省情,积极探索“以煤补农”、“以企帮村”的新途径。统筹城乡发展要重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新解决20万人的脱贫问题,搬迁移民5万人。创新扶贫方式,坚持以产业开发为龙头,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加大对重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尤其要以“两区”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抓好新农村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村要在各方面发挥示范效应,重点村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今年再启动2000个重点村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淤地坝、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科普惠农工作。加强农村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推进乡镇企业再飞跃,壮大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做好建设规划,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推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结合编制和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尤其要做好各类城市和城镇的控制性规划。积极推进太原经济圈建设;以大同、阳泉为重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县城为主体,推进中心城镇建设,力争在各类城镇建设和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失衡是我省经济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也是诸多问题的根源。只有解决好这一矛盾,山西经济发展才有出路。当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决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全省上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但是,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为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业,打好以上“四大攻坚”这一大仗、硬仗、胜仗,努力在我省转型、跨越、崛起的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五)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
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省一大资源优势,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积极挖掘和创新文化,推动文化发展,提升全省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太行”精神,认真挖掘“晋商精神”的积极内涵,鼓舞全省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先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社区、乡村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电话、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网络文化站。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认真研究借鉴先进省市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充分发掘我省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编制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我省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企业建设和发展,打造一批富有山西特色、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文化精品。支持山西报业、出版和广电集团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教育、科技、信息等行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
积极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普及科学知识,打击邪教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各位代表,文化资源是绿色资源,文化资源是越挖越多的资源,文化资源是越用越充分的资源。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个资源,像重视煤炭产业一样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加快提升我省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山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山西的特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着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和谐山西建设
着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抓好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重视特殊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创业就业工程,全面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抓好医疗健康工程,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抓好社会保障工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住房安居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努力实现群众住有所居。对此,要通过加强测评考核、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干部下访等制度和措施加以保障和推进。
健全城乡弱势群体扶持体系。在推进公共财政均等化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千方百计地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扶持比例,实现城乡救助比例均等化,重点扩大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低保的范围,达到与城市低保比例的同一水平。提高城乡扶持标准,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落实好关于提高六项社会保障标准的决定。在已出台的十二项城乡救助制度的基础上,从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细化、深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全省弱势群体扶持体系。
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发展人民防空事业,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测绘、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研究、老龄、慈善救助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安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生命安全是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在我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要汲取临汾洪洞新窑煤矿“12·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煤矿安全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超能力超定员开采等违法非法行为。充分发挥国有重点煤矿的带动、示范和主导作用,加大对小矿的整合力度,建设管理一流、安全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完善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明确安全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对失职渎职、官煤勾结、权钱交易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道路交通是我省各类安全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领域,超限超载是重要原因。要坚持“抓综治、保畅通、保安全、为人民”的要求,实行无缝隙、拉网式集中治理行动,突出源头治理,重在长效管理。继续加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易燃易爆品管理。
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始终是人们的美好追求,更是政府的首要责任。我们要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形成一个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我省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路子!
(七)着力强化“四大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实行大部门体制。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推进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适时启动分离地方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四是加大财税价格改革力度。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对价格的预警监测。积极推进煤炭等行业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加大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推进村镇银行试点,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晋商银行组建工作。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来晋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优秀企业上市发行股票,鼓励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尤其重要的是,引导利用好我省现有金融机构2000多亿元的存差和数千亿元的民间外流资金。着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层沟通,实行政府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的全面对接。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多渠道壮大信用担保实力,积极推行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的联保、再担保,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力引导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省内。在行业准入上,除国家明令限制外,放开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准入限制;在政策支持上,对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地给予国民待遇,重点鼓励其投向服务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我省经济社会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
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利用好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等对外开放的平台,努力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坚持对国外和省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与中部各省的联动合作;大力开拓西部市场,引导和支持我省生产能力相对充足的优势产业向西部转移。根据区位、能源供应和货源流向,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实施借港出海战略。巩固沪、港、珠招商成果,着重在提高合同兑现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上下功夫。认真摸清招商引资项目底数,加强跟踪服务,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开放的氛围,让开放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让开放成为我们的行为习惯,让开放为我们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大力推进人才强省。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人才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开发资金投入机制和人才政策体系。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统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柔性引才机制的作用,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的各类人才。建立面向全社会各类人才的管理制度,加快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生机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省市县联动的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科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进国际、国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大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尤其是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要列为重大专项给予支持,组织科研联合攻关;对已有科技成果的转化,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以扶持。
(八)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密切同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拓宽与群众沟通协商渠道。完善省长与人民代表直通车机制。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努力扩大基层民主,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完善民主管理,保障人民权益。
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各级政府、全体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规范立法行为,提高立法质量。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督查制等各项制度,促进各级执法部门依法规范、高效地履行职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公务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从而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人民群众遵守法律并善于以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秩序。搞好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三晋。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和基层法庭建设,努力提高维护稳定的保障能力。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优化政务环境
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要发扬敢闯、敢干、“一争天下无难事”的精神,树立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解放思想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标准,坚决革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切实把思想解放的成果体现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把创新型政府建设贯穿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把功夫下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着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办事程序,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严格实行首办负责、限时办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继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制度,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民主法治政府。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依法行政理念,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进一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决策评估以及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审批和许可行为,严格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大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的追究力度,严肃整治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勤政廉洁政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纠正不求实效、只图虚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和制约,规范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
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推动各项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抓好落实关键在于建立落实机制。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科学,问责追责、奖优罚劣。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严格的考核制,每项工作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尤其是针对不落实行为实行问责追责。在全省各级政府树立敢负责、会干事、作风硬、能吃苦的工作作风。我们要为这种作风的干部撑腰壮胆,更要使这样的干部脱颖而出,从而在全体干部中形成一个敢抓落实、狠抓落实、会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人民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人民做事。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常怀敬民之心,勤思富民之策,笃行利民之举,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建设一个廉洁自律的政府、一个受到人民信赖的政府!
今年省政府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承诺办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在教育方面,大中城市、县城和乡镇新建、改扩建500所中小学校,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新建中小学校和托儿所200所、维修加固100所。二是在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劳动者创业就业10万人;培训新型农民10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三是在医疗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70%达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成规划任务的85%以上;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新建医院20所、维修加固10所。四是在住房方面,加快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100万平方米,让1.5万户4.2万人住进新居;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新建住宅13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2.1万户6.3万人;集中治理100个地质灾害严重村,解决1.6万户6万农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和严重饮水困难;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100万平方米,使1.5万户4.9万人改善居住条件;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60万平方米,解决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建廉租住房40万平方米,让8000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住上新房;启动解决农村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五是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11个重点城市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3000天以上,省城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六是新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七是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连锁农家店2000家。八是在农村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用户15万户。九是完成村村通水泥(油)路1万公里,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率达到87%。十是对550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为200个社区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解决2400户农村残疾人的住房困难。
各位代表,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山西是晋商故里,“纵横天下五百年,跨越欧亚三万里”的晋商孕育出“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山西是抗日战争年代八路军总部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培育出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山西优秀文化的精髓,无一不是山西人民勤奋、诚信、创新、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无一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既然山西人民能够创造辉煌的历史,就一定能够创造灿烂的明天。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当代的山西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我们一定能用新的智慧赋予三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一定会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也一定能够再铸三晋辉煌!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新的历史征程。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山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