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在系统总结近几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部门各类审批事项达1700多项,投资创业和群众办事门槛多,审批过程手续繁、收费高、周期长、效率低,这不仅严重抑制市场活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还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企业和群众对此反映强烈。4年来,国务院和各部门牢牢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着力去烦苛、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效。
一是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16年新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5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23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0项。4年来,先后分9批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不少地方取消和下放比例超过50%,有的达到70%以上。非行政许可审批成为历史。累计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283项,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23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累计取消434项,削减70%以上。三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境外投资项目核准除特殊情况外已全部取消。进一步减少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和环节,将15个部门的65项整合为42项。到目前,包括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事项,累计减少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超千项。31个省(区、市)和市、县公布了权责清单,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开展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压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5%以上,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制;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在“三证一码”基础上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对个体工商户实行“两证合一”,进一步简化了证照手续,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和生产经营成本,改善优化了营商环境。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综合监管、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提高了监管效能,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是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法治规范改革,做到改革于法有据。坚持法规规章立改废释并举,放权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修法,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并全面清理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年来,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42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9部。从201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务院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到2016年底已累计对995件国务院文件宣布失效,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开展了文件清理。严格对立法修法进行把关,严禁法外扩权,防止“改头换面”设权审批。
五是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推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站式”审批、网上办事大厅等服务举措,有关部门及地方出台了一批精简取消各种证明、利企便民的措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总的看,实施一系列“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效果。各地区各部门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放管服”改革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推动了政府职能重塑,释放出巨大红利。4年来,办证多、办事难的现象大为减少,很多群众不再为一纸证书所困扰,多重审批和乱收费现象得以治理。更为重要的是,“放管服”改革有效破除了制约创业创新的各种不合理束缚,降低了制度性成本,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性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正在普遍形成。2016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日均保持在4万户以上,其中新登记企业平均每天1.5万户。近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就业不降反增,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这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之所以保持在合理区间,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继续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放管服”改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当前,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逆全球化”倾向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是要保持定力,坚持深入推进“放管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特别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要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双创”广泛深入开展,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把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这是保持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进一步转变理念,持之以恒进行自我革命,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