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风(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唐代渤海郡蓨(今河北景县)人,后定居宋州宋城(今属河南商丘),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高适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边塞诗的创作上,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与岑参合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借问梅花何处落,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牧马还:牧马归来。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此处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

关山:指关隘山岭。

简析

这是边塞诗中难得的安详、恬静之作,描绘了优美的塞外春光图,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之情,更寄托了对边疆永葆和平的美好愿景。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在冰雪消融之时,正是胡人牧马的好时节,于是明月下的戍楼间回响着悠扬的放牧笛声。短短十四字将边塞没有战乱时的静谧与美好表现得十分生动,春天的边塞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本句在梅花落三字中嵌入“何处”两字,既点明了乐曲名,又暗指故乡的梅花。仿佛片片落梅与笛曲一样,一夜之间随风洒满整个关山。这花落的虚景又恰与前两句雪净月明的实景多么相得益彰啊!本句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由虚化实,最终达到虚实的大和谐之境。

并且这首诗更属于思乡之诗的“异类”,思乡之情虽浓,但更多是以豪情表现出来的,暗含了诗人渴望开拓边疆,将故乡之梅插遍关山的盛唐气魄。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作者在哥舒翰幕府任书记,通过写边塞闻笛的感受,抒发了思乡之情。

名家点评

〔明〕吴逸一: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唐诗正声》)

〔明〕唐汝询: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咏。(《唐诗解》)

〔清〕黄生:“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去,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唐诗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