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时代的金融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产业资本转化

处境尴尬的民间资本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民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长,按理说,中国老百姓都应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中国老百姓都深切地感受到不断上涨的物价,却只能把钱存在银行,看着自己的钱不断贬值。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产能过剩、投资不足的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中国经济已经进人到不得不转型的时期。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闻名全球,也正是在这样的髙储蓄率下,政府才能依靠银行对国民产业进行集中性的投资,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下,中国得以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在眼下,仅仅依靠政府和银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已经无法得到满足,民间资金和民营资本都无法有效地发展。

民间资本急需向产业资本转化。其实民间资本并不是不懂得投资,但政府和银行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投资渠道。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民间融资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万亿元左右。虽然与全社会融资规模相比,这一数字不足三分之一,但这一数字却在不断地增长,并努力向市场的各个领域渗透,包括楼市、股市等。然而,在民间资本如此高涨的投资热情下,政府却没有给予有效的监管和引导,这其中必然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而在国家对房地产长期调控、股市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民间资本似乎更加找不到渠道了。于是,炒姜、炒蒜、炒白酒、炒艺术品……以温州资本为代表的民间资本一直做着各种市场投机行为,当他们发现没有可以“炒作”的东西时,他们又做起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开始还能作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补充物,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民间的部分融资需求,但由于缺乏监管,民间借贷中很多转化为非法金融活动或地下金融活动,通过高利率赚取利息差,最终反而使众多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而违背了民间借贷的初衷。

因此,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市场体系,促进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成为政府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而作为民间资本的代表地域,温州也在这次金融改革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图2-6 产业资本转化方向与方式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201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曾来到温州,督促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周小川表示:“在温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提升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能力。”而为了有效提升民间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能力,周小川也提出:“在温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着力破解温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要通过金融综合改革,有效提升民间资金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能力,完善专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其实,温州之所以能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的典型代表,源于其一直以来的“金融改革试验区”地位。2002年,温州就已经是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城市,这一称号延续至今。2003年,温州开始向资本活跃的“金融港”转型。2004年,温州又进行了农村合作金融体制试点改革。2005年,温州又对区域性金融改革进行了涉及短、中、长期的部署。

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温州民间借贷状况频发,这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信泰集团事件、立人集团事件了。

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温州,在开发了自主品牌“海豚眼镜”后,迅速成为国内市场最热销的太阳镜品牌,从而成为温州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其眼镜产品年产2000万副,并于1996年就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进人21世纪,信泰集团更是迅速发展。可2011年9月,信泰老总胡福林却突然卷款失踪,而其卷走的20亿元全部为负债资金。其中8亿元为银行贷款,月息超过500万元;12亿元为民间借贷,月息超过2000万元!这一事件也成为温州企业规模最大的负债逃跑事件。

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998年创办的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2003年9月,董顺生以3.2亿元的注册资金创立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立人集团也开始不满于教育投资和建设的业务,而向房地产开发、矿业投资等方向发展。泰顺县其实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因此,育才高级中学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自1998年创立之初,董顺生就开始在当地进行民间借贷。然而,办学业务却使得育才中学连年亏损,因此,董顺生才创立了立人集团,大肆借贷,转战房地产和矿产投资,从而弥补亏损。在长达十三年的民间借贷中,立人集团的集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负债合计已达59.587亿元,其中民间借贷账面金额达50.7520亿元,债权人更是超过7000人,这些负债直到如今也未偿还干净。

这些事件都反映出了时下中国的“两多两难”问题,即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大量的民间资金都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这些其实都是源于政府的长期金融抑制政策。正规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部分领域又为民营资金设立过高门檻,民间资金得不到有效流通,就只能进入市场投机或民间借贷中。

而政府如今大力开展的金融改革,就是为产业资本转化开辟道路。而国家金融改革的下一步必然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股票、债券、基金市场都会得到大力的扶持,通过金融市场体系的加强规范,民间资金也得以“入场”,为直接融资服务。金融环境的公平有效也会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金融将不再成为少数人“玩得起”的东西,金融制度体系将进一步与实体经济结构和个人财富增长相匹配,也将进一步与城市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利率改革,让投资者可以找到各个利率档次的渠道进行投资,而不至于在银行3%-5%与民间借贷20%甚至更髙利率之间徘徊。

在政府、银行持续将注意力放在大型企业或国企、央企身上时,小微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中,小微企业开始成为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然而大型金融机构通常不会配合政府政策,给予小微企业太多的支持。毕竟,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小、安全风险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意为了极低的利息给小微企业贷款。这时,民间资金则有了“用武之地”。高收益投资渠道的投资门槛通常较髙,民间闲散资金无法进入,他们就可以组织创立各种小型金融机构,譬如社区银行、小贷公司等,从而投资到产业发展中。

“企业现在部分资金向金融资本转移,这个不是坏事,只能说是推动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更强大的力量。过去我们贷款难,四大国有银行不放你钱,小企业得不到贷款,包括投资获得不了,目前来看,企业的产业资金有效地支持了我们科技产业的发展,也支持了很多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包括银行等机构的存在,填补了目前国内金融行业的空白,这个对我们营商环境的改造是有好处的,不是那么可怕。”新华投资集团总裁梅长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