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满足感的提前和延迟

兴趣满足感要提前

“满足感是人类等生命体的需求得到实现时的感受。”这是百度百科对“满足感”这个词下的定义。在我看来,满足感的维度有两个:一是需求的类型,二是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里我们只讨论两件事情的满足感:一是个人兴趣方面的满足感,二是事业上的满足感。

我曾表达过“工作是第一生产力,兴趣是第二生产力”这一观点,即使抛开兴趣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从世俗功利的角度来讲,人们也应该重视自己的兴趣建设,而不仅仅是将兴趣当成一个占用个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不务正业”的事情。

在我看来,很多普通人之所以没能在某个领域取得突出的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重视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没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擅长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兴趣还是事业,想要获得成就都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构筑在这个领域的壁垒,包括专业技术的壁垒和行业人脉资源的积累,专业技术让你能“干活”,得到同行的认可,行业人脉资源能给你“拉单子”。

第二,在构筑壁垒的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构筑成本,尤其是降低你的稀缺成本,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试错成本,让你在发展兴趣和事业的过程中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不稀缺,金钱很稀缺,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金钱的投入成本,用更长的时间去发展专业技术能力和行业资源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写作或者摄影,但成为职业作家和摄影师需要长时间的专业技术积累,需要行业名气,需要出版人关注,需要甲方对你的技术认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积累到的技术和资源。所以,你要是在没有很好的积累的情况下贸然辞职,去专职从事摄影或写作,这对你的个人职业生涯会产生很大风险,可能会让你的收入大幅下降,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抗风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金钱比较稀缺,应该降低金钱投入成本,但如果理解为不投入金钱成本,也是错误的。很多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是工具技术型的,比如摄影需要照相机,音乐需要吉他,所以在发展兴趣需要工具这件事上,我始终持有“晚买不如早买”的观点。6岁就拥有吉他和30岁才拥有吉他,30岁才拥有单反相机和50岁才拥有单反相机,它们所产生的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

出名要趁早,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一样,要趁早发展,对于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所需要购买的工具也一样,要趁早买。晚买也许会便宜一点,但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在兴趣爱好的初期,都是技能的培育期,你既无法达到专业的技能水准,也没把行业内的圈子吃透,兴趣爱好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大量的实际收入。但是,有强烈兴趣爱好的人很容易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幸福,而且只要肯钻研、肯坚持,几年后很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到那个时候,就不再仅仅是兴趣爱好了。

随着行业的多元化和大众审美的提高,市场为越来越多的“个体”行业提供了肥沃的产业土壤。从最初的手机测评视频,到后来的房地产“大V”们的集体崛起,到汽车摄影师和测评博主年入百万……由此可见,并不是只有互联网有风口,兴趣爱好同样有风口,前提是你的兴趣爱好是健康的、美好的。但是我不鼓励去追逐风口,而是要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因为风口是碰上的,不是追来的。

对于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感,有能力一定要提前,不仅仅是购买工具要提前,还要提前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不能因为刚开始学,离专业技能还差得很远就自暴自弃,也不能今天刚开始学,就想着一个月以后通过兴趣爱好赚钱。对待兴趣爱好,要有“一辈子”的心态,随着你的努力和坚持,也许有一天兴趣爱好就会成为你最大的财富。

提醒一下,兴趣爱好和消遣、打发时间是不一样的,和沉溺于消耗时间和金钱的网游更不一样。可能你会说,喜欢网游很正常,很多知名游戏策划人都从小玩游戏,而且电竞平台上的主播收入颇丰,各种各样的游戏公司也提供很多工作岗位,这已经是一个朝阳行业了。但你应该明白,如果你很喜欢网游,就最好去与其相关的公司应聘,只有这样,才会为你这个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与摄影师、作家这些创作和产出是高度个人化的职业不同,游戏是一个从策划到研发再到市场推广都高度体系化的产业链条,若不从事相关行业,很难将兴趣优势转化成业绩。所以,这里又牵涉出另一个问题,即兴趣是一个相对个人化的创作过程,还是一个需要高度的体系配合的工种?

事业满足感要滞后

无论你热不热爱你的工作,热不热爱学习,“事业”的积累都需要严肃的态度和持久的坚持。

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产业化之前,兴趣爱好都是一个非常私人化的东西,并且大量的兴趣爱好都有高度个人审美倾向和创造力的特征,这就使我们在面对兴趣爱好的时候,我们是自由的,是愉悦的,我们就是我们兴趣爱好的主宰者。

但“事业”基本都是产业化的事情,高度依赖团队协作,不仅考验工作技能本身,职场情商、管理能力等也都是重要的能力,这种集体主义特质和兴趣爱好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特征完全不同。

因此,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不论你是一个工作技能很强的人,还是一个有很好业绩的人,都需要你能更好地处理和领导、同事的关系,这时,如果你的工作成就满足感提前被满足或表现出来,不仅会有“争功”之嫌,还会因为太过招摇,惹人嫉妒。

不只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事业”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从20岁算起,到60岁退休,职业生涯一般有40年的时间,覆盖了一个人整个青年和中年时代,这两个阶段必然对个人的心性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如果有一点小成就就兴奋不已,那么非常不利于你将来面对漫长职场生涯的起落。

工作中延迟满足感,既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也需要对工作本身有清醒和中立的认识。不论你喜欢与否,任何一份工作,认真做总能收获到更多的行业知识,甚至收获升职加薪。但无论如何,职场中保持平常心非常重要,尤其在你还不是老板而处于打工状态的时候。

虽然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倡导把公司当作家,但主人公感过分强烈也会产生负面效果,比如你可能认为你是来改变这家公司的,你觉得自己非常重要,你觉得你的观点和方向是对的,并且在和管理层观点相左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很难改变上级或管理层的意识,吃亏的最终是你。因此,学会以平常心的状态迎接职场的不同意见,对职场中的人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延迟满足感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被认为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在我看来,延迟满足感有几个维度:

1.情绪控制能力。不大喜大悲,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事情。

2.转移注意力的能力。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总是聚焦在当前的矛盾上,以避免过分焦虑。

3.方向的坚定感。这个方向包括事业的方向和生活方式的方向,不被中途的其他利益和短期利益动摇。

4.能够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并且不为失败的可能性过分焦虑。不过分恐惧未来是做出很多人生重大决定并且无悔地去执行的必要条件。

不仅事业的成功需要延迟满足感,在任何一个领域如果想坚持和有所成就,哪怕是在很多人都认为有些不靠谱的事情上,甚至想远离世俗的评判,都需要延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