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不舍吃亏:不计较、不纠结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有容得下吃亏的胸怀,才能成功

谈及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把事业有成看作成功,有人把家庭和谐看作成功。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不论选择了哪种方式,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成功。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布满荆棘,成功者的自身能力与品德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众多品德中,拥有容得下吃亏的肚量,是很重要的。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怕吃亏。这些都是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最后不是坠入失败的深渊,就是被人唾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不能只占便宜不吃亏。那些有远见的智者愿意吃点小亏,从而减少是非,避免不必要的失败。

郑板桥是康乾时代“扬州八怪”之首,诗坛名士,书画名家,他康熙中秀才,雍正中举人,乾隆时得进士。然而居官十年,他洞察官场黑暗,当自觉大丈夫“立功天地,滋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时,他辞官回到故里,以卖书画为生。郑板桥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为最高处世哲学,并身体力行。

放着父母官儿不当,在聪明人的眼里,这不是糊涂是什么?当官时,放着油水却不捞,在聪明人的眼里,这不是亏大了吗?从古到今,聪明人何其多,他们争权夺利,生怕当傻子,生怕吃亏上当,处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无时无刻不在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干,处心积虑地执着追逐“权”与“利”。在他们眼里,郑板桥就是一个十足的“糊涂蛋”。

平民出身的郑板桥,不似所谓的“精明者”,他即使当官,也拿得起、放得下,十分洒脱。郑板桥当官时擅自开仓赈济黎民,明知会得罪大吏,会被罢官,但是“糊涂”的他,为百姓不顾凶险,做了让自己吃大亏的事;当看透官场腐败后,他不肯与贪官同流合污,做了让自己更“吃亏”的事,他宁愿辞官归田,以卖画为生,清贫度日,也不肯与“聪明”的达官贵人狼狈为奸,享受肮脏的荣华富贵。郑板桥是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的七品芝麻官,却比所有整日荣华富贵、呼风唤雨、地位显赫的高官都受人推崇,更是名留青史。郑板桥可谓是成功的典范,而他的“吃亏是福”更是一语道破人生的智慧。

认真想想,“吃亏是福”的道理真对。例如,有两个气球,一个好大喜功,总想胜人一筹。当看到同伴的个头和它一般大的时候,它很不服气,因此它努力吸更多的空气。为不使同伴超过它,它贪得无厌地吸食着气体,把躯体撑得又肥又胖,皮肤薄得透明,而且光润有泽。就这样,它还不满足,又把自己的气嘴扎紧,怕漏了一丝空气。当一只手来压迫它时,它仍不肯松口,结果它不堪重负,“砰”的一声破碎了。而另一只气球,不似同伴那样争强好胜,它吸食的空气并不太多,总是保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它的肤色当然不如同伴那么光亮,气嘴扎得也不太紧,当那只手来压迫它时,它就毫不吝啬地释放一些空气,虽然损失了一些空气,但它保全了自己,所以这只气球仍然健在。可见,人的肚子必须能容得下吃亏,才能保全自身,坚持到最后,直至获得成功。

很多事实告诉我们,一个追求更大成功的人,不得不忍受小的失败和暂时的牺牲,即不得不吃眼前的亏。每到此时,只有那些心里容得下吃亏的人,最后才能变“亏”为“盈”,获得成功。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后来能够打败吴国,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他能够容忍失败,容忍失败所带来的一切不利——他能容得下吃亏。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得梅花扑鼻香。”只有拥有能容下吃亏的胸怀,才能真正变“吃亏”为“幸福”。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变数,当前吃的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580公路附近,有一处光秃秃的山。上面排满了上千台风车,让人想起“风车王国”荷兰。但这里的风车不是木制的,都是钢筋铁骨。漫山遍野的风车随风飞转,场面真是壮观。原来,这些风车都是发电用的。风力发电的好处很多,一是靠自然动力不费钱;二是没有任何污染,可就是造价太高。据说搞这种风力发电的商人,十几年来虽已联网发电,但一直在赔钱,直到最近才收回了投资。而今后,就是赚钱的时期了。

由此可见,眼前短暂的吃亏,是有必要的,也是值得的。后面的成功全部是前面铺垫、付出的结果。因此,为了大局,为了事业,为了安宁,为了家庭,为了美好的人生,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能容得下吃亏的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