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理财新人解答:理财常见的错误认知
理财不是随意跟风,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理财计划,避免理财误区。很多人不会理财,甚至“越理越穷”,不仅仅是因为财商不够,很有可能是陷入了理财误区。
1.8.1 错误1:理财就是投资
随着“投资”“理财”被一起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把投资和理财看作一回事,但其实投资与理财是有区别的。
许多人觉得理财就是投资,使手中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此话并不完全正确,严谨地说,投资只是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
小贴士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投资是指牺牲或放弃现在可用于消费的价值,以获取未来更大价值的一种经济活动。简单来说,某人的本金在未来可以增值或者获得收益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叫作投资。
投资的资金来源,既可以通过节俭的手段增加,如每月工资收入减去日常消费支出后的结余,也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获得,如借款,还可以采用保证金的交易方式以小博大,放大自己的投资额度。从理论上来说,投资额度的放大是以风险程度提高为代价的,遵循“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即收益越高的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只不过大小程度不同罢了。
具体来说,家庭投资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场上买卖的各种资产,如股票、基金、债券、存款、期货、外汇,以及在实物市场上买卖的资产,如金银珠宝、房地产、古玩、邮票,或者实业投资,如个人店铺、小型企业等。
理财相比投资就较为复杂些,要想成功理财,一般来说应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设定理财目标,回顾资产状况
理财第一步就是设定一个理财目标,可以是购房、买车、偿债,也可以是给孩子准备教育储备金、自身养老准备金等。理财目标需要从具体时间、金额等来定性、定量地厘清。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可以理,是理财最基本的前提。对个人资产的回顾,主要是把自身资产按照有关类别进行盘点,包括金融性资产(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固定资产(房产、汽车等)。
2.了解自己处于何种理财阶段
人生包括六个阶段: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大学教育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不同阶段的生活重心与所重视的层面不同,理财目标也会有一些差异,设定目标必须和人生各阶段的需求相配合。
3.测试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偏好是所有理财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依据,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做不考虑任何客观情况的风险偏好假设。比如,有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股市,没有考虑家庭责任,此时,其风险偏好就有点偏离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了。
完成以上三步,就可以合理分配各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地获取保障与增值了。
可见,理财活动包括投资行为,投资是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财就是投资理财。没有最好的理财方案与理财产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与理财产品。
1.8.2 错误2:没钱不需要理财
钱少可以不理财吗?总会有人说:“等有钱了再去理财吧,没钱不需要理财!”其实,真正会赚钱的人不会因为眼下暂时没有钱而放弃将来成为“有钱人”的机会。一个懂得赚钱的人,不管有钱没钱都会进行投资理财。那么,没钱要怎么做投资理财呢?
1.适当负债
适当的负债有助于增强手中资金的流动性,方便开展更多的投资理财活动。比如,如果想要购买一套房产,并且有足够的钱可以全额支付,但是一旦全额支付,就没有任何可用资金了,那么应该选择全额买房,还是只付首付,合适比例地贷款呢?很明显,首付买房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全额买房,那么意味着买完房之后,没有任何资金可用于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降低,收入会减少。但是,如果选择首付买房,那么买房之余,就可以留下部分资金,这些资金可用于理财获益。
2.把小钱存起来
说起理财规划,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集小钱成大钱”的道理,但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可以做到。究其原因,要么是想一夜暴富,瞧不上集小钱,要么是觉得存小钱见效太慢,难以坚持下去。其实,通过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来集小钱成大钱,是一种很有用的攒钱方法,虽然见效慢一些,但只要坚持下去,总有“积沙成塔”的一天。
3.用好自己的人脉
对于很多想要创业却没有创业资金的人来说,除上述方法外,借助父母、朋友的力量也很重要。如果可以在创业时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又有钱的拍档,那就再好不过了。
小贴士
利用人脉也要看自己有没有赚钱的能力和眼光,否则,即使是家人,也很难轻易借到钱。
4.巧用信用卡做短期投资
对于月光族来说,信用卡的存在只是为了给超前消费买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功能。但是,真正懂得赚钱的人却可以利用信用卡进行投资理财活动。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众所周知,如果运用合理,信用卡都有一段50天左右的免息期。假如手里有两张信用卡,那么可以设置不同的结账日,采用“以卡养卡”的方式来拉长还款时间,这样就可以利用信用卡进行一些短期投资。比如,股市大好时,可以适当进行炒股获利。当然,这也需要信用卡的可用额度达到一定的数目才可以进行。
5.抓住各种赚钱的机会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有钱的时候需要准备,没有钱的时候更需要准备。要想获得赚钱的机会,除金钱准备外,能力准备也很重要。因此,不管有钱没钱,都应该时刻注意培养自身在人际交往、专业技能、洞悉商机等多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如此,才可以把握赚钱的机会。
1.8.3 错误3:工资高不需要理财
那么,工资高、不担心吃穿住行的人需不需要理财呢?答案是唯一的,那就是需要。高收入家庭理财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房产投资
收入高并且有一定积蓄的家庭可以投资房地产。虽然当前房地产市场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冷却,但确实是近十年来唯一一个让资产迅速增值的手段。当前,如果把手里的闲置资金拿出来投资在房地产上,则需要具备较好的眼光,把握住机会,才能有较好的收益。
2.准备教育储备金
无论收入高低,建议每个家庭都要适当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投资方,好的教育投资可以令孩子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准备教育储备金是不可替代的。
3.掌控资金,学会记账
高收入家庭理财应该注意对资金的掌控。如果当地房价已经涨幅太大,那么就不能着急投资购房,应关注房价走势是否回落,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购房能力。每个城市都有其房价特点,而且和当地政府的态度也有相应的关系,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购房应该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小贴士
除掌握自身资产外,高收入家庭也应该学会记账,知道自己的资金都流向哪里了,然后开始存钱。
高收入家庭理财可以通过以上规划,解决家庭未来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当然,好的理财规划关键在于好的执行,养成良好的、持续的理财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 理财案例
从前有一个地主要出趟远门,他把三个家仆叫到跟前,每人给了一锭银子,让仆人去做一点小买卖。过了一段时间,地主回来了,问三人的收获。第一个人赚了十锭银子,地主很高兴,大赏。第二个人赚了五锭银子,地主也很高兴,赏赐了他。到了第三个人,却一分钱没赚,地主很不高兴,问他原因。第三个人说,自己怕弄丢这么多钱,就拿包袱裹起来,藏到了地窖里。地主把前两个人赚的钱都赏赐给了他们,却没收了第三个人的一锭银子。
案例启示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钱放在地窖,无法产生任何效用。只有善于理财,才能运用手中的财富创造更多财富。
1.8.4 错误4: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安全又赚钱
很多人都觉得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最安全的,可以放心大胆地买。事实上,理财产品如果没有承诺保本,即便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以下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是银行自营产品还是代卖
首先应该弄清楚购买的产品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还是代卖的。一些银行员工为了赚取差价,私底下对顾客出售非银行自营的,而是第三方机构,如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一类产品的风险性要比银行自营的大得多。并且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常常会把责任推给某个工作人员,表示和银行没有关系,到时候投资者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用户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弄清楚银行的理财产品出自哪里。
小贴士
银行自营产品在说明书中一般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看清楚合同发行方是否为银行,再鉴别银行自营产品。
2.预期收益率代替实际收益率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会告知预期收益率有多高,一般可达6%~9%,非常诱人。高额的预期收益率,会让投资者觉得银行的理财产品不但收益高,而且还安全,肯定划算。高收益也是银行宣传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手段之一。但实际收益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有很多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率,有的甚至会出现本金亏损。所以,投资者一定要注意预期收益率并非实际收益率。
3.信息披露不完整
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一般只强调收益,刻意淡化风险。产品说明书中关于风险的表述也是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用户根本看不懂。不披露或者选择性披露信息、产品信息不完整、收费项目不明、资金投资用途不明、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是很多理财说明书中都存在的问题。
4.产品的流动性
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事项。拿到产品合同后,除要看产品投资方向、期限、收益外,也要看该产品如何赎回、投资期内是否可以赎回、费率是多少、可不可以质押,也就是产品的流动性问题。理财产品可以获得比储蓄存款更高的收益是有一些附加条件的,比如需要客户自己承担产品投资风险、要牺牲资金的流动性等,所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也要看清楚与流动性相关的条款,以免将来急需资金时取不出钱。
◆ 理财案例
邵先生和妻子去银行办理业务,因为是老客户,客户经理将邵先生带入贵宾室,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然后推销道:“您存入我行的钱到期了,有没有考虑购买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呢?‘中汇盈信九号’是我行的新产品,非常安全,利率11%。”考虑到该客户经理平时服务一直很周到,邵先生很信任他,当即让妻子通过银行的电脑网转了3000多万元购买了该产品。然而,过了五个月,邵先生接到银行经理的电话,说该产品出了一点问题,兑付可能要延后。邵先生觉得该产品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应该没多大问题。但又过了一个星期,邵先生联系客户经理,对方竟然关机了。于是邵先生紧急赶往银行,客户经理才承认该产品出事了,并且声称该产品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听到此话,邵先生如挨了当头一棒。
案例启示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名称中都会出现发行银行的名字,如中国银行发行的“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中银稳富ZYWF-SU01-15-14人民币理财产品”,但上述案例中的“中汇盈信九号”明显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命名方式。
1.8.5 错误5:买房买车都是投资
◆ 理财案例
王奇和李刚是大学同学,两人毕业后找到的工作都不错,只用了5年的时间,两人均积累了30万元资产。此时,王奇选择购买了一套房,而李刚则买了一辆“奥迪”。又过了5年,王奇的房子价值100万元,而李刚的二手车只值5万元。
案例启示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王奇购房属于“投资”,他的30万元并没有消费,只是转移到了房子上面。而李刚买车则属于消费,他的30万元已经花光了。由此可见,必须正确理解“投资”与“消费”的概念,才能高效利用自己的资源。
购买汽车,是无法累积的“消费财”,而不是“资本财”。消费财的特点是支付之后,对财富的累积不仅没有正面的增值效果,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支出一些维修款项,令总支出随着时间而增加。
此外,新车的价值每年都会折旧,各类税金(燃料税、牌照税等)、车险、停车费用、罚单、油钱,这些随之而来的支出也会在车款之外令购车者每月另外负担数千元之多。
小贴士
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言,如果没有必要,不应该随意购置汽车。如果确实需要车子,也应该全面考虑,如买车对于投资有什么好处、到底为什么要购车等,千万不能让买车成为单纯的消费。
如果一定要买车,则要在购车之前思考以下问题。
1.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吗
事实上,车子属于奢侈品,花在车子上的额外支出有很多,购买后要支付燃料费、保险费、停车费、保养费、修理费、违规罚款等费用,所有的总支出至少要高出乘坐大众交通工具费用的10倍。
2.没有其他必要支出了吗
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支出项目,如养老退休、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除非是真正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或者有营业方面的考虑,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购买车子时一定要谨慎考虑。
其实,交通工具对于人们而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便利性,但事实上,现在去租车、搭乘大众交通运输工具都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并没有必要拥有私车。那么,何必因为购买车子而加重自己的经济负担,甚至是浪费自己的第一桶金呢?
3.买车是因为虚荣心吗
如果是因为虚荣心,那就太不经济了。事实上,现在买车的炫耀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以前拥有一辆几十万元的进口车就会获得周围人欣羡的眼神,现如今各种价位的车子都可以买到,即使昂贵的名车,买个二手的,价钱也不高。如果只是为了炫耀,那么必然会感到失望。
因此,年轻的朋友如果拥有了第一桶金,那么别急着买车,而应该把这桶金变成资本去投资获利。
小贴士
汽车可以当作激励自己省吃俭用的一个目标,但却不应该成为社会年轻人拥有一定资金后第一个满足的目标,除非有特殊考虑,如投资或者营利方面的需求,否则从投资报酬率的角度来看,还不如把资金投入到报酬率更高的产品中去,如基金、股票等。
1.8.6 错误6:购买奢侈品也是“投资”
除投资艺术品外,如今许多人对奢侈品投资也产生了兴趣。奢侈品投资包括以下几个作用:奢侈品是正式场合的必备“道具”,可以展现财富与能力;用于亲友送礼;有些人为了炫富,满足虚荣心;有些人将奢侈品当作一种投资品来收藏。奢侈品投资近些年越来越火热。
怎样的物品才算是奢侈品呢?一般奢侈品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产品品种卓越、产品独特、品种稀缺及行业壁垒高、具有很高的利润。因此,不要把购买奢侈品当作“投资”,在任何一个高档商店里卖的比较贵的产品就是“奢侈品”,但在国外可能也就只是一款质量还不错的产品。对于奢侈品投资问题,必须知道以下五方面内容。
1.购买奢侈品≠奢侈品投资
购买是一种消费行为,会使你的财富减少或者缩水。比如,汽车就是消费品,购买汽车只会贬值,不会增值。但是买房、炒股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使你的财富增加,口袋里的钱增多。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分清楚“消费”和“投资”这两个概念,也只有使财富保值、增值的奢侈品才具备投资价值,否则一律归为消费品类。
2.对奢侈品的认知不足
奢侈品投资,投资者需要储备专业知识,并且对奢侈品背后历史与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进行了解。然而,很多投资者对其认知度不足,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奢侈品的增值结果和增值幅度,最终产生了偏差,纯粹为了收藏而收藏,甚至大多数人都是一种跟风行为。
3.奢侈品变现较难
目前,国内奢侈品二手交易市场还不成熟,如果想要将来有一天进行变现,就只能找典当行或者拍卖公司,没有更广泛的渠道。而且在变现过程中,还需要辨别拍卖公司的真假、鉴宝大师的资质等,这些事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甚至还需要缴纳昂贵的拍卖手续费,可能东西还没有卖掉,费用已经交了很多,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4.奢侈品储藏难
如何储藏奢侈品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藏环境,如温度环境、空间大小等。同时,为了防盗,还需要设置电子监视系统、门密码及雇佣人员看守等。其次,还需要对奢侈品进行维护与保养,要保持其原有的价值。可见,奢侈品收藏需要花费投资者一笔很大的费用,因此投资者必须具备雄厚的资本才行。
5.小心饥饿营销
国内的奢侈品市场经常会受到品牌“饥饿营销”策略的影响,产品造势,宣传这一产品为稀有款、限量版、经典款、××名人专爱的款式等。曾经有一款爱马仕包被拍出137万元的高价,创下纪录,不禁令人刮目相看。饥饿营销很容易造成价格的泡沫,投资者判断不准真正的投资价值,从而加大了奢侈品投资的风险,所以一定要防范饥饿营销。
不要把购买奢侈品当作投资,除以上五个要点要牢记外,还要做到量力而为,不能为了收藏而购买,更不可以跟风投资,或者为了面子、炫富而购买奢侈品,否则等同于把钱送给别人。
◆ 理财案例
曹先生今年40岁,工作稳定,收入不菲,有一定积蓄。前几年,房地产被炒得如火如荼,曹先生眼看几个朋友都去投资房地产了,自己也按捺不住匆忙加入,以单价1.3万元购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再加上各种税费,共计94万元。当时国家政策规定,购买第二套房首付需要支付40%,利率上浮1.1倍,于是曹先生最终首付37万元,贷款57万元。
然而,近两年楼市出现泡沫,房价直降,曹先生的房屋购买后一直用于出租,租金收入11万元,全部用于还贷,剩余应还贷款40万元。
目前曹先生的房子市价约为102万元,如果此时卖掉,可以盈利28万元,但是年化收益率低于8%。
案例启示
投资房地产就像投资股票一样,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但和股票不同的是,房地产的投资期限相对来说比较短,投资的成本更高。任何一位投资者在投资房地产这种奢侈品之前,都应该谨慎分析,三思而后行。
1.8.7 错误7:理财决定说做就做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各类理财产品充斥市场,特别是一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及组合类理财产品日益成为投资者的新宠,这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人来说,诱惑力越来越大,再加上理财公司的营销和推广,很多投资者只凭自己的感觉就随意选择了一款理财产品。然而,这很容易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理财决策。因此,投资者一定要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因为投进去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另外,不能因为被朋友亲戚怂恿,就一时头脑发热马上投资,而是应做足前后的分析,估计好未来的情况之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许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都被短期的年化收益率迷惑,盲目购买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缺少对投资项目与金融机构的了解与鉴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在投资方面还是在工作方面,都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互联网理财这种新型理财方式也是如此,投资者在蠢蠢欲动之前,应掌握以下这些互联网理财知识。
1.了解你的财务状况
做任何理财投资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厘清自己的财务状况。这些财务状况包括日常收入、开支、原始资本、负债情况等。这是一份初始档案,日后如果进行理财投资,就可以根据这些方向对自己的投资进行总结。关于理财记账的小软件,目前网上有很多,如挖财、随手记、财智快账等,不仅可以随手记账,还可以当作理财平台进行投资。
2.确立大致的理财方向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确立经济目标,使之清楚、明确、真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了解自己的性格,偏好什么类型的投资风格,如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积极进取型等。
3.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
目前的理财方式有很多,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进行选择。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主要应该把资金存为银行定期,另外拿出适当资金购买互联网货币基金,如“宝宝”类理财产品。这一类理财产品安全性较高,收益约为3%左右,在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不算太高,但也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
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投资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产品、P2P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收益普遍在4%~12%。P2P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起投金额低,比较适合大众与工薪阶层进行稳健投资。此外,国债也是比较稳健的投资方式,只不过收益相对比较低,三年期的国债票面年利率大约在5%左右。
对于积极进取型投资者来说,目前可以考虑股票投资,但风险较高。一般而言,有资金杠杆机制的投资,如期货,其风险比股票更大。专业机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以进行套利交易,但对于刚刚入行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还是慎入。
平衡型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在稳健型和积极进取型之间,一般是进行低风险和高风险投资的搭配组合。
4.做好财富管理
财富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有的人钱到手快,离手也快,这是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太容易赚到钱了,从而容易掉以轻心,继续投资时则可能忽视了操作风险,以致慢慢亏损。而有的人则是赚钱之后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致留不住财。所以,投资后一定不能忘记财富取得后的后续管理。
5.继续学习
对理财知识的继续学习非常重要。正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投资者,在投资方面要不断更新理财知识。
小贴士
投资还需要懂得投资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以便理解相关资讯中包含的价值讯息。
互联网理财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养成的,建议在刚开始选择互联网平台投资时,先投入小额资金试水,这也是及时止损的最好办法。要想为自己整理出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投资理念,不仅需要自己切身体会,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就好像胖的人说要减肥,瘦的人说要增肥,草根想要致富一样,都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今天的努力转化成明天的成功,这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慢慢来,相信互联网理财可以给每个人一个好的回报!
1.8.8 错误8:跟风,盲目相信他人
现如今理财产品市场已经不同以往,产品的种类及规模都超出以前任何时候,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理财产品更新换代极快,令一些习惯了传统理财方式的投资者急得抓心挠肝,患上了“投资选择综合征”,一会儿想要在大平台中追求稳健收益,一会儿又看上了某个小而美的平台,想要博取高收益,投资决策摇摆不定,甚至看到股市偶尔反弹都想再跳回去。这些都是随波逐流型投资者会犯的毛病。
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家庭财富的构成情况选择一个大的投资方向,循序渐进地推进自己的理财计划,而不应该今天买入、明天取出,反复无常地操作。因为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还不能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最终扰乱了自己的投资理财计划。
“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容易跟风的投资者总是担心自己制定的理财方案出问题,神经过于紧张,一旦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理财方案不好、要亏损、容易遇到问题平台,就开始担惊受怕,然后盯着别人买哪个平台、买什么理财产品,也不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直接入手。
既然有了自己的打算,那么就坚持下去,不要随波逐流。这种坚持不是固执,而是在学习了一定互联网理财知识,咨询了一些理财公司建议之后,做出的正确的、有长远目光的理财方案。这样一来,在遇到风险时也可以有所防备,从而在理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理财案例
父子俩牵驴去集市上卖,有人看见了,嘲笑他们太笨了,有驴不骑。于是父亲便让儿子骑驴,走了没多久,又有人看见怒道:“儿子真不孝,自己骑驴,让爸爸走路。”于是父亲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又走了一阵儿,被人指责:“好狠心的父亲,也不知道心疼孩子!”于是父亲又让孩子也上来,又被人看见了,指责道:“两个人骑一头瘦驴,是要把驴压死吗?”于是父子俩又不得不下来,抬着驴走,结果在过桥时一不小心,驴被河水冲走了。
案例启示
父子骑驴的故事由来已久,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听信他人。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都会盲目相信别人。别人说这个平台年后收益率高,肯定赚钱,然后自己不经大脑就投进去,结果平台跑路。别人说大平台肯定不会赔钱,结果自己投进去,不涨反降。别人说这个平台有第三方担保,安全保本,结果自己投进去,平台跑路。其实,别人说的不一定是错的,只是并不适合自己。科学的投资不仅需要沉着详细地调查平台背景,还需要细心分辨投资标的融资方信息是否安全,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和理财产品才是最值得投资的,不可只相信一家之言来投资,最终后悔莫及。
1.8.9 错误9:做好投资一夜暴富不是神话
“投资”和“理财”虽然经常被放在一起说,但其实投资与理财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理财不只是投资,还包括如何管理财富、如何花钱、如何省钱,如何赚钱及对未来的计划等。而投资则基本可以视为用现有的财富去增值、以钱生钱。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合适的投资很重要,做合适的理财更重要。
尽管一夜暴富的想法以前被大肆批判,但随着国内上一轮牛市的开始,人们似乎又开始相信一夜暴富这种神话,疯狂投入股市,逢人便谈股市,几乎成就全民炒股的现象。客观来讲,在股市中“一夜暴富”是有机会的,但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到,而大多数人都痴迷于一夜暴富并不现实。目前的股市,一夜暴富的神话已经被戳破,曾经疯狂的创业板已经大幅回调,那些曾经上演一夜暴富的股票也被打回原形,千万股民破产哀号,这些都不能不让人反思过于投机的危害。
做投资,一定要留足余地,不能把自己的家底搭进去。尤其是一些具有风险性的投资,在投资之前,一定要留足自己的“棺材本”。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人孤注一掷投资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其实对于普通理财者或者投资新手来说,这样的投资风险过大,并不适宜。投资需要懂得分散投资风险,懂得多样化化解系统风险、对冲风险。投资理财者最好能自己掌握一些投资理财知识,如果实在对这些数据、知识不敏感,那么就寻求专业理财机构的帮助。
除不能太过幻想一夜暴富外,其实理财投资还是一项长跑。比如,在平时的生活理财中,要保持一个好的理财习惯,对自己的财务、资金收支做到心中有数。消费,要做好预算规划,并且持续执行、贯彻。投资长跑,注意要利用好“复利”来进行财富增值。当然,如果遇到专业问题,那么可以请教在理财方面更专业的人士,以获得财富管理、服务方面的帮助。
◆ 理财案例
许阿姨退休后看到老同事都在学习互联网理财,不仅丰富了老年生活,还获取了比银行理财更高的收益,十分心动。但是,她对互联网操作不擅长,又不想辛苦学习新的理财手段,于是迟迟不敢动手,又十分心急。一天,她接到一家理财公司客服的电话,说有一款线下理财产品非常适合她这种不懂互联网理财又想投资的老年人,预期收益有20%。许阿姨经不住高息诱惑,立马打款给该公司账户,购买了5万元的理财产品。可谁知,许阿姨才领了几个月的收益,这家公司就联系不上了。更让许阿姨郁闷的是,她连公司在哪里都不知道。
案例启示
如何让钱生钱、让自己的财富增值确实是一门大学问,除要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知识外,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可相信“天下掉馅饼”“一夜暴富”这种神话,毕竟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1.8.10 错误10:孤注一掷才能享高收益
投资市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投资者以破釜沉舟的心态,不顾风险地追求一夜暴富,往往会惨败收场。在股市中,为了博取高收益,不顾一切地全仓杀入,甚至不惜抵押房产、汽车加大投入,这不是投资理财,实与赌徒无异。无视风险,轻率投资,看似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实则不过是抱有侥幸心理,逞匹夫之勇罢了。
投资理财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长期事业,一时胜负不算什么,投资者需要的不是一战定天下,而是持续、稳健的长期回报。作为一名投资者,首先要考虑风险,然后再做决定。比如,在做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项目时,由于个人考虑的出发点不同,有的投资者根据风险偏好来操作,而有的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来操作,从而导致了收益各有不同。
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究竟哪一个更适合作为投资理财的判断依据呢?
风险偏好指的是对风险的好恶,也就是喜好风险还是厌恶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倾向于认为不确定性可以给自己带来机会,就是风险偏爱型的投资者;如果倾向于认为不确定性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安,那就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
风险承受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有足够能力承担的风险,也就是可以承受多大的投资损失而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风险承受能力应该综合衡量,和个人能力、工作情况、家庭情况、资产状况等都有关系。比如,两个人拥有同样多的资产,一个人单身,自己吃饱全家不饿,另一个人却有儿女和父母要养,那么两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就会有所差别。
风险偏好是人们的一个主观考虑,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喜好,不适用于理性投资。不同的人由于家庭财力、学识、投资时机、个人投资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个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才是个人理财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投资者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只能说明他是一个风险偏爱者,但是这绝不代表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一个投资者因为高收益诱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孤注一掷投资一些完全不符合自身收益风险特征的理财产品,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投资理财切不可孤注一掷,应冷静对待自己的风险偏好,下功夫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财产品。这样,不用冒太大的风险,也可以取得理想的收益。
◆ 理财案例
老年人退休以后,都会有一些存款或者退休金养老,但是面对飞涨的物价,许多老年人也有了“以钱生钱”的理财需求。高老爷子今年60岁,子女都已独立,自己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金都很稳定,足够老两口生活消费,甚至还有结余。夫妻两人身体健康,保险齐全,暂时不需要为生病住院考虑。目前手中有30万元存款,另购买了10万元国债,马上就要到期了。高老爷子想要在理财上面多下点工夫,让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还能为子孙留点钱。他觉得手中的40万元存款一般也用不着,想要孤注一掷购买股票型基金,获取高收益。
案例启示
老年人随着年事渐长,面临医疗等大额支出,同时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减弱,选择理财时最好以稳为主,可按比例方式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方面一定要注意,不可孤注一掷地追求高收益产品,应该通过“配置”来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财目标。
1.8.11 错误11:理财工具必须频繁转换
个人投资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者在选择理财工具时更应该注重长期收益状况。有的投资者贪图短期利益,看到平台做活动就频繁转移资金,不断更换理财工具。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频繁操作还会大大增加决策失误的概率。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起起落落,基金持有者开始躁动不安起来,越来越不能承受基金净值的波动。面对起起落落的净值曲线,投资者申购、转换还是赎回,面临着许多投资困惑与尴尬。其实,基金本来就是一种长期投资,短期内的亏损并不是真正的亏损。一般从购买基金到看到收益最快也需要3天,也许看到昨天的收益涨了,等投资者突然加大购买量后,基金又开始不断下跌,导致本金和手续费的双重亏损。因此,投资基金一定不能频繁转换理财工具。投资者投资基金为何会如此劳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基金投资的省心之法。为此,投资者应掌握以下六大法则。
1.定期定额投资法
虽然证券市场下跌为投资者进行一次性投资提供了投资机会,但是一次性投资将会使投资者过度关注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从而不利于稳定投资心态,需要投资者加以注意。而基金定投有利于投资者摊平证券市场波动而达到摊低购买成本的目的。
2.选择后端收费
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由于存在多种代销渠道,手续费也有许多差异。投资者购买基金势必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选择费率优惠上,从而在选择基金时造成一定的麻烦。费率优惠只在不同的代销渠道商之间进行,针对的是前端收费。而投资者选择后端收费的模式,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达到基金管理人规定的费率优惠时间,也可以免缴手续费。加上基金本身就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投资者选择后端收费是非常实惠的。
3.选择红利再投资模式
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投资,都是基于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及应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的需要。因此,长期持有基金,并且保持资金的长期稳定增值是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投资目标。因此,投资者应该尽可能选择具有免费、免税及复利效应的红利再投资模式,从而降低投资者未来投资的选时风险。
4.构建组合避免转换
如果投资者只持有一种类型的基金产品,那么难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频繁的调整与转换。因此,在进行基金产品投资前,应该直接配置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既要考虑股票型基金的增值性,也要考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稳定性,从而避免因为频繁转换而付出一定的手续费。投资者投资基金时,不能因为暂时的省心而集中投资于一种类型的基金,这种看似省心的行为,实质上会带来投资上的许多麻烦。
5.制订投资目标和计划
投资者都有追涨杀跌的投资偏好,总是希望可以踏准市场的节拍,以最低点申购,并且以最高点赎回,但在现实中这是很难实现的。追逐基金低买高卖的最终结果,将会直接导致投资者在基金产品投资中付出比较多的交易成本,从而得不偿失。因此,为自己制订投资操作纪律,对于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6.依照专家的意见选基金
目前,一些评级机构都会对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进行评级。对于基金新手投资者来说,根据自身的投资兴趣与偏好确定基金产品类型后,应该通过参考评级机构的评级进行选择,从而避免盲目选择。
◆ 理财案例
陈先生家住成都,除自家自住房一套外,他还有一套用于出租的房产。陈先生觉得自己年前开出的租金相对于市场来说太便宜了,但是承租人续签合同时,听到陈先生想要涨的房租价位,不愿续签。陈先生只好把房子空出来,把租房信息挂到网上。因赶上过年,一直没有人租陈先生的房子,从而导致陈先生的出租房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偿失。
案例启示
对于理财工具,并非不能转换,而是应该在转换之前考虑好转换成本是否是可以接受的。转换成本是指由一系列因素导致的理财工具转换前后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内理财工具是不会给我们带来收益的。投资者在发现新的投资机会时首先要分析收益和转换成本,如果转换成本过大,那么不如坚持之前的收益。
1.8.12 错误12:理财就是拿闲钱消遣生活
理财的目标是实现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而不是拿闲钱出来消遣。但当前的某些投资者,在没有做好理财知识准备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市场进行投资,不把科学合理理财当回事,没有经过自己的理性判断,或者在理财时半途而废,无法从一而终,从而导致不仅没有使财富增值,还可能保不住本金。
如果一款理财产品不错,那么可以继续持有或者追加跟进,而不是这山望那山高。投资者在配置理财产品时,可以先选择一个中短期的理财产品进行试水,如果投资收益不错,投资风险可控,再转为长期配置,而不是把理财当作拿闲钱来消遣,把巨额资金一股脑倒进长期理财中,从而导致急需资金时取不出,甚至遇到问题平台,造成巨大亏损。
这就好比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富人腰缠万贯却不思进取,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令钱变多的目标,只知一味享受,把理财当娱乐消遣。而穷人起点虽然低,但是拥有长远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最终富人与穷人的位置是对调的。
小贴士
拥有长远的目标就好像走在下雨的路上,为了不踩到水坑时刻看着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即使有撞到东西的风险,但是在走之前计算过,看好哪里有水、哪里没水,很轻易就能走出一条没水的路。
投资理财也是这样,鼠目寸光虽然可以让人看得清一时,但却看不清一世。以消遣的心态投资理财,可能会从中获利,但一旦情况复杂起来,只看得见眼前局面的人是无法解决的,最终结果就是在这场投资中以惨败收场。
◆ 理财案例
赵琼的职业是一名健身教练,月入过万元,工作六七年有存款50万元,存入银行活期中。父母几年前为其全额购买了住房,目前市值约为200万元。除健身教练的工作外,赵琼还是一名极限运动爱好者。他一直追求心理与生理的刺激,喜欢刺激的他还购买了20多万元的股票,虽然一直在亏损,但是他并不介意,也无暇打理。他认为自己现在单身,吃喝不愁,买股票纯粹是为了消遣,赚了、赔了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反而是大起大落的心情令他十分享受。
案例启示
目前股市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赵琼只把炒股当娱乐消遣,不学习炒股知识、不关注涨跌,完全是在追高博傻。虽然赵琼喜欢刺激、喜欢高风险,但是在投资领域,还是要有保本的思维,落袋为安为好。
1.8.13 错误13:理财方案一经确定不需调整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繁荣催生了许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特别是平台刚推出的一些理财产品,为了吸引客户,一般都会设置比较高的投资收益。一些投资理财者只偏好这种理财产品,甚至有时宁愿闲置资金,也不想降低自己对投资收益的标准或者理财标准。如果理财产品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收益,就坚决不出手。殊不知,正是这种“宁缺毋滥”的想法,令自己的财富不断缩水。
央行的持续双降让理财市场的投资收益下降了一个档次,投资者还停留在以前某些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上,固守之前制定的理财方案只是自欺欺人。对于投资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多等待一秒,机会成本就增加一分。过度固执,不愿意灵活调整自己的理财方案,所损耗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财富的缩水。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世界不断在变化,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并变化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理财,市场在不断变化,理财策略如果一成不变,那么只能落后于时代,靠陈旧的理财方案赚到钱纯粹是运气。
投资者对理财方案不断做出调整,在新的市场下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与时俱进,是理财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些固执的思维,只会禁锢人的眼光。如果把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现实之上,并且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固执的人常常自以为是,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同时,固执的人也会有一种盲目的自我崇拜心理,认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高明,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凌驾在他人之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自己的理财策略可以赚大钱,是迟早要吃亏的。
真正的大师总是保持着一颗学徒的心,只有谦虚,才可能看到自己策略上的短板,及时修改,做出正确的决定,从而才能在理财市场中站住脚,赚得顺心。
◆ 理财案例
彭放月薪1万元,租房与生活支出共1900元。目前拥有存款4万元,其中1万元放入余额宝中,3万元存入银行定期。彭放和女朋友合开了一家十字绣小店,每月房租650元,利润2000~3000元。彭放和女朋友计划在明年结婚。之前的理财计划中并没有结婚的理财目标,现在才想到做结婚预算。但是刚做完预算彭放就傻了眼,结婚如此昂贵,他希望自己可以尽快攒够15万元。
案例启示
彭先生如果一直保持之前的资产配置,那么也是可以实现理财目标的,但如果进行更积极地理财规划,目标就可以快速达成。建议配置理财产品以稳健型为主,以每月工资做基金定投、存款进行P2P网贷理财、生活备用金购买“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形式,合理配置比例,使整体收益率达到14%,则15万元就可以在10个月之内攒齐了。
1.8.14 错误14:投资理财就是守株待兔
投资理财不是撞大运,不能守着资产等着运气主动投怀送抱。心不定,脚不动,永远无法圆梦。在逐梦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坚定的心与不懈的努力。投资理财现如今已经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了解了理财的重要性,但究竟该如何主动理财呢?不管怎样,得先开始起步。
1.确立明确的理财目标
做事需要有规划。投资理财是不能马虎的大事。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时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家庭情况等,确定合理的理财预期。有了明确的理财目标以后,才能做到合理配资,既不影响目前的生活,又可以让自己手中的闲钱最大限度地增值。在目标确立以后,只要没有太大的生活变故,就必须坚持之前确定的目标。
2.理财的路上不要走走停停
投资理财不只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习惯。如果只是为了获取一时的零星收益,那么不能称之为“理财”。不管出于哪个阶层、收入如何,目光都应该放长远,在选择平台与产品时,考虑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投资一定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半途而废,即使本金不多,也要养成定投的好习惯。长期进行投资理财,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会变得更加理性,也会发现更多的投资机遇。只有养成习惯,才能做到“一辈子有钱”。
3.学会等待开花结果
既然投资理财是一种习惯,那么就需要时间去慢慢酝酿。心急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学会投资理财的。无论选择以多少资金进行投资理财,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可以看到资金价值的最大化。而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能做的不只是等待,还有沉淀。
对于投资理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听取别人的建议固然重要,但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是必不可少的。
小贴士
从“道听途说”到“看图识字”,再到“成竹在胸”,这是投资理财必经的三大境界。
众所周知,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无孔不入的互联网科技不断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来,传统的线下金融也迅速开发了线上市场,更简单、更方便的场景模式打开了全民理财的风口,甚至在金融界吹起了“懒人的福音”。但是,如果你真以为“更简单、更方便”就意味着可以偷懒将钱丢在平台不管不顾,那么就犯了理财的大忌。以下是四大“懒癌”的症状,投资者如果想要稳妥投资,那么千万别犯这些毛病。
1)懒得关注资讯
关注投资理财相关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资讯常常携带着趋势信息,对投资方向的判断有很大帮助。因此,投资者应积极关注时事,勤于阅读资讯,了解行业最新消息。
2)懒得学习理财知识
不读书,不看报,办法还是老一套。对于投资理财,也是一样的道理。新的事物、工具不断出现,如果不了解它、不学习它,则很可能会失去一些利于投资的机遇。做事情时,也少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遇到不懂的地方,也懒得向人请教。其实,请教他人也是一种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3)懒得做投资规划
国内投资者最喜欢股市投资,但很多人在交易开盘之前都不进行投资规划,一旦遭遇一些极端的行情,就会束手无策,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信息,等到反应过来,已经损失了大半资金。因此,互联网理财的投资者在事前一定要做好规划,如什么时候适合投资、如何投资,投多少比例等。出现无法顾及行情的情况时,也要提前设置好委托等。这些,最好在投资前一天没有开始交易时就做好规划。
4)懒得控制情绪
在投资中,行情经常会变化,而许多投资者常常又过于感性,不善于控制自己投资时的情绪,遇到好的行情就热血翻涌,遇到不好的行情就草木皆兵。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从平时做起,因此,要想在投资中做到“收放自如”,平时就应该多加练习,使自己变得沉着、沉稳。
把理财寄托于运气,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资产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想实现财富增值的愿望,一定要改掉懒病,做一个合格、聪明的投资者。
◆ 理财案例
张玮今年27岁,在长沙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每月收入5000元,目前和父母住在一起,上交父母1000元生活费,自己每月生活支出1500元,结余的钱放在银行卡里,目前有存款5万元。
张玮平时没有理财习惯,但喜欢买彩票,每月购买彩票需要花费几百元。张玮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但是现在结婚成本日益上升,这让张玮的父母非常着急。父母已经帮张玮买好了婚房,还想在他结婚时买一辆十几万元的车,再加上结婚成本,这让张玮的家庭感觉压力很大。
案例启示
从张玮的消费水平来看,他还是比较节省的,但是张玮喜欢买彩票,每月都要投入几百元,如果每月投资金额比较大,就有点心存侥幸、“以小博大”的心态了,常常以失败居多。张玮要想解决结婚压力,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理财心态,不能再有投机取巧、撞大运的想法。财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1.8.15 错误15:保本型理财产品没有风险
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常常会被一些保本型理财产品所吸引,并且在购买之前也不查询自己购买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属于什么性质。保本型理财产品真的没有理财风险吗?保本型理财产品究竟是什么呢?投资时要做哪些准备?
一般来说,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除关注收益外,还要关注自己的本金安全。保本型理财产品,指的是可以保障理财资金的本金安全,风险程度相对比较低,适用于稳健型、保守型的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即使在市场最不利的情况下,投资者虽然不能获得任何投资收益,但也可以收回投资本金。
1.保本金不保收益
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只是相对于本金来说的,并不能保证产品一定可以盈利,也不能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保本型理财产品存在投资到期日只能收回本金的风险。
小贴士
保本型理财产品对本金的承诺保本也是有一定比例的,并不是全部保本产品都100%保本。
2.固定收益不等于保本金
什么是固定收益呢?其实固定收益并不等于保本。许多人都接触过固定收益类产品,那么这类产品是不是也可以保证本金呢?固定收益是指预期投资收益率为固定数值,但是大部分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都是无法保证本金与收益率的固定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表明投资者在产品所投资的资产正常回收的情况下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率,一旦所投资的资产发生损失,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都有可能受损。
3.保本是有期限的
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是有期限限制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并不是在整个投资期内都可以100%保障本金,而是在一定投资期限内保证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不会亏损。一旦投资者提前终止或提前赎回,就不在“保本”的范围内。
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一个锁定收益的功能,可以让投资者在资产积累到较高水平时锁定收益。比如,投资者投资保本基金的本金为5万元,两年之后,投资增长到6.5万元,使用锁定收益功能,6.5万元就会变成投资者新的本金保证。
小贴士
需要注意的是,锁定后的保本基金合同的期限需要重新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合同到期日也同时延长。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发现,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中许多产品都可以称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如“宝宝”类理财产品,在低风险、保障本金的前提下,还可以享受较高收益,随存随取,并且门槛很低,一元就可以投资,可以算作互联网类“活期存款”理财产品。
◆ 理财案例
宋奇最近变成了朋友们的谈资,因为他没想到自己银行账户中的钱居然一点点变少了。他在10年前开通了一个银行账户,当时存入了100元,没想到从4年前开始,银行每季度对他的账户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现在,他的账户余额只剩下60多元。
案例启示
上述案例中的宋奇,虽然从金额上来看损失并不多,只是几十元,但如果细算下来,4年的损失率接近40%,那么每年的损失率就是10%,这比银行5年期的定期利率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