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如何抓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1 做人必须过硬

班组长要想长期胜任基层的管理岗位,必须做强自己,将自己从技能型的“精兵”转变成技能与管理相融合的“强将”。从内心做强自己,做人必须过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融入自己的管理实践,使自己始终走在企业的前列。

理念 管理的效果不在于知多少,而在于行的效果

3.1.1 从精兵到强将

1.突破纯技能型人才的束缚

班组长或因做事踏实、或因业务出众而被领导相中,可以说是员工中的精兵。多数班组长作为业务骨干,具有精通技术、钻研业务的优势。但是,也会因此陷入“唯业务”和“唯技术”的误区。就会导致思考问题方式过于简单、偏执,缺乏人际协调的能力,不善于与人打交道。但是,想长期胜任班组长的岗位,就必须完成从“精兵”到“强将”的转变,突破纯技能型人才的束缚,在保持业务优势的同时,补齐管理的短板。

2.乐于与人打交道

多数班组长是从业务能手成长起来的,习惯于钻研业务难题,而不善于带领团队;喜欢身先士卒,而不善于调动他人积极性;能吃苦,但不太善于鼓动和激励他人。作为技术能手习惯于事必躬亲。然而,作为基层管理者,就意味着要从自己亲自处理事情,变成领导一个团队共同处理事情。这恰恰是多数班组长不擅长的地方。班组长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打交道,乐于琢磨事情背后人的因素和问题,不断反思其中的道理和规律,渐渐地使自己乐于与人打交道。

3.喜欢思考管理问题

班组长每天遇到的各种管理现象非常丰富,只是多数班组长不曾系统学习过相关的管理知识,但这并不妨碍班组长去思考,从中悟出管理经验。管理不在于“知”多少,而在于“行”的效果。所以,班组长只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就会有收获、就会进步。结合自己遇到的管理现象、管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管理知识,使自己不仅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慢慢养成喜欢思考管理问题的习惯。

理念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经验分享3-1 王班长的每日三思

小王当班长不过一年多,但员工和领导都觉得他进步很快,说话办事非常稳妥。车间李主任让王班长给新晋升的班组长介绍经验,听过之后大家明白了王班长平常的用心。

刚当班长的时候小王也觉得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感觉到很为难,又没人商量,就把年轻时写日记的习惯用到了管理上。先是写一些自己的苦闷和看法,写着写着,慢慢理出了思路。把平日自己做得好的、做得不好的都写下来,然后试着分析原因,好的就坚持,不好的争取下次改进。

每天上班之前,他会先理一下思路,班前会给大家讲什么,强调什么都想好。大家都开始工作了,就把自己一天要干的事情罗列出来,按时间管理的办法分为A、B、C三类,A类是最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一定要做;B类是重要的事情,也争取做完;C类为一般不重要的事务。中午再想想早上罗列的事情都干完了没有,提醒自己抓紧安排下午的工作。晚上回到家,抽一点时间写工作日志,把管理的感悟记录下来。

经验介绍会上,车间主任表扬了小王做得好,他谦虚地说道:“孔子不是说‘吾日三省’嘛,我不过是照着每日三思罢了。”

➲【点评】

这位班长是一位管理上的有心人,他快于其他班长的进步来源于每日不停的思考和日积月累的管理积淀。

3.1.2 管理者的胜任力

1.管理者的素养

班组长在完成从“精兵”到“强将”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既要保持精兵的实干本色,又要从胜任基层管理岗位的要求出发,提升自己的管理素养。或许性格不易改变,但性格必须服从角色。班组长承上启下,必须学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心态决定态度,心态好则态度端。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趋同,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激励自己。意识到管理者的责任,个人成长的意愿越强烈,责任感越重,工作的动力就越足。

2.管理知识的学习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强调:“今天到了要大力提倡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班组长要乐于学习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验证,以班组为管理平台不断实践并积累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

不同于在校接受系统教育时的知识学习,班组长在基层管理岗位上的管理知识的学习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知识积累过程。能够系统学习管理学固然很好,但结合具体工作活学活用,不断将管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管理能力尤其重要。多数班组长要边工作边充电学习管理知识,如果能够花上两三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企业管理”等课程,必将受益终身。为便于自学,可以选用全国高职教育的企业管理教材。

3.管理才干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班组长要懂管理原理,理解企业的原则,以此为据开展工作,会少走很多弯路,解决问题时就不失水准。企业的规章制度、工艺文件、作业手册都是班组长管理时的依据,在现场巡视中发现有员工不遵守这些规定就要及时纠正。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句名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班组管理成效的大小取决于班组长本人胜任力的强弱。班组长胜任力强,班组管理就规范,班组的工作业绩就好;班组长不胜任,班组管理就混乱,班组就无法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3.1.3 将学习融入工作

1.学以修身

移动互联时代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变革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惊人。学习力决定竞争力,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课题,将学习能力转换成职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的进步,使自己的能力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

中国的先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今天的班组长来讲,“修身”就是培养自己的良好品格,以德树威;“齐家”意味着管理好自己的班组;“治国”意味着用管理技能提升班组的绩效,使企业得到中兴;今天的“平天下”,就是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班组长的学习要以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形成新的工作方法,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经验分享3-2 某企业家谈读书

我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有的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性质,有的是社会性、理论性质,也有实用性的,还有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其中许多是普及型的基础知识,也有些内容是此后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的,却不能不知道;有些知识要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却掌握得不够深入,仍需不断地学习、提高与补充;有些知识虽然不能直接使用,却会对工作、认识问题有所帮助,比如哲学与逻辑的知识,并非可专门当作工具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却是认识问题、解决情况、分析判断的工具之一,有助于由表及里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帮助回答那些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要颂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有些书只是翻翻;还有些书知其头尾即可晓其大意。不同的书针对不同的阅读要求,没必要在休闲类书上下太多功夫。

没有不可读的书,只有不会读书的人。书太多而无法都读,故选择也很重要。有选择则会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而这仅靠个人选择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建立了许多的读书会,总有几个朋友的圈子在互相推荐不同类别的书目让大家可以共享。这个读书圈子的建立会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也许你能及时地读到当前社会最被关注的事件、理论和观念。

(摘自新浪微博)

2.把工作问题当课题

工作问题就是磨刀石,它可以磨砺班组长的才干;它可以倒逼班组长去想各种办法、去学习;只要敢于解决各类问题,包括管理问题,才干就会自然而然地磨炼出来。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用一些新观点、新思维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摸索实践,寻找更为便捷的方法实现工作目标。通过工作学习化,不断提升学习向实践转化的效果。

3.在“善用”上多下功夫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作为班组长只有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收到学习实效,学习才有意义。在现实中,有的班组长对学习既存在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的问题;也存在不善用的问题,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解决实际问题则纸上谈兵、束手无策。为此,班组长要在“善用”上下功夫。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用结合,学以促干,以用促学,要善于结合自身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掌握班组长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本领,努力成为基层管理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