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定制·意义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低附加值产业,中等收入陷阱

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什么产业都能做上手,一上手就很厉害,但接下来就会把这个产业做死。

最近两年,转型升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我感觉遇到很多企业家,无论企业做得多大多小,挣到钱的、没挣到钱的都有些焦虑。这种焦虑的感觉不是因为现在赚不到钱,而是相对于过去而言,找不到方向。行业恶性竞争,市场趋于饱和,原来的生意越来越做不下去了,很多人抱怨“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

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这种企业界的困惑确实是中国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在我们国家,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三十多年里,前一段的发展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即释放勤劳奋斗的能量,过好日子。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敢于挣脱体制的大锅饭,不怕丢面子,能吃苦,在那样一个商品短缺的时代,机会到处都是。早期卖大碗茶都能赚钱,可现在,尤其那些在商场奋斗了好多年的企业家,往往看不到值得努力的方向。很多人想把企业交给下一代,可孩子却又因为太辛苦不愿意接班;想卖掉企业,做投资,但同样并未发现好的方向。这种苦撑的煎熬状态让人看不清未来。

就像一个人的命运轨迹,一个有梦想的人很穷、很落魄的时候,相当于任正非当年住棚屋的时候,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只要努力都觉得有希望,因为在很低的起点,做任何事都是进步,都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人往往会很勤劳,能吃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觉得靠自己的能力总能创造一些价值。欧美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5天,我们中国人心甘情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礼拜工作7天都行,我们不会抱怨。因为我们向往改善生活,我们向往家里有一台电视机,向往能喝可口可乐,穿耐克鞋,睡席梦思床,在家里洗热水澡,这些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所理解的幸福生活。就是这种动力,支撑了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那些苦的、累的、附加值不高的事情,中国人愿意做。

而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变得高不成低不就,就像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七八千美元。这时候,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中国人不会像刚改革开放时能喝可口可乐,穿耐克鞋,睡席梦思床,在家里洗热水澡,就感到幸福。我们要追求更高水平的幸福,但靠勤奋支撑的发展模式潜力到头了,我们可以一直工作10个小时,但再努力,也不能持续地一天工作15个小时,这样的生产是不能持续的。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我们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不像过去都是棒小伙子不怕吃苦,现在再比吃苦身体受不了,好多人也渐渐干不动了。而一些东南亚国家,甚至非洲国家,还有朝鲜,人口结构比我们年轻,因为起点低,他们的劳动者和我们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一样能吃苦。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的各种产业,总体上没有走出以勤劳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为代表的产业模式,和以淘宝网为代表的捡便宜为主导的消费习惯。

所谓8000美元左右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依靠国民的勤劳所能达到的天花板。

这其实不是多么复杂的经济学道理,相当于在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在一个地球村里,一个勤劳肯干的人,总不至于饿肚子,总会有一个过得去的生活,但光靠勤劳肯干也成不了社会上很体面的成功者。